余构雄 戴光全
[摘要]文章基于旅游视角,英文以1974-2016年间5种国际事件权威学术期刊和3大国际旅游学术期刊共1146篇事件研究文献,中文以1988-2016年间4种旅游学术期刊和12种刊载旅游文献的核心期刊共541篇事件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比较研究方法,借助CiteSpace.Excel等计量、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主要结论包括:首先,建构并对比了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英文体系中的6个范畴、3个主轴,中文体系中的7个范畴、4个主轴均指向由“旅游”(tourism)、“事件”(events)、“事件旅游”(event tourism)3个中英文高频关键词所形成的关系图。其次,指出中英文事件研究史、形成更丰富且深入的中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等均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最后,较为深入探讨知识体系建构的思想渊源于“扎根”。
[关键词]旅游视角;中文事件研究;英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CiteSpace
引言
event在中文语境中主要有两种翻译:“事件”或“活动”。Getz指出event是短时期内发生的一系列活动项目(activity program)的总和,进一步地,Getz认为event是在特定地点和时间发生的,在一系列特殊环境下,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且明确events包含许多活动(activities),但活动严格定义并非events,将活动定义为保持活跃的状态、充满活力的行动或运动、活泼生动或某人参加的特殊消遣。因此,本文研究所涉及的event取自国内保继刚等最早将其翻译的“事件”。今天,事件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对事件的研究涉及休闲、旅游、文化、演艺、艺术、体育等众多学科视角。事件与旅游是一对紧密关联的词,事件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力,在许多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与旅游营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事件旅游(event tourism)是旅游研究与事件研究的联结点,从事件供应方(主要指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来说,事件旅游被视为旅游吸引物、旅游催化剂、促进积极旅游形象的建立等。本文研究所涉及的事件主要是基于旅游视角。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旅游视角并非局限于事件旅游,而是立足于旅游领域,从该领域收集资料及进行相关研究。
在学术研究中,学术期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学术“窗口”(windows)角色,通过“窗口”能够观察到研究这座“房子”(house);学术“通道”(channel)与“镜头”(lens)角色,是研究人员必不可少的交流通道,是审视学科研究进展的一个镜头;学术“平台”(platform)角色,是科研者的主要交流平台;学术“功能”(function)角色,具有3大功能,分别是知识交流传播与生产、学术成果等级划分及评判资源分配、个人任职与晋升的重要依据;学术“层次”(level)角色,元层次(meta-level)、中层次(meso-level)、微层次(micro-level)分别对应学术领域、期刊和机构、个人。在中英文旅游研究中,已有部分代表性文献对学术期刊相关信息进行细致梳理,进而探讨旅游研究相关知识进展。如以期刊本身为研究对象,探讨期刊发展、期刊排名、期刊成果评价等;以期刊载文为研究对象,研究载文所反映的研究史、学科贡献、作者及内容等;以期刊载文关键词、标题词、主题词(subiect headwords)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热点领域、理论前沿等。
在基于旅游视角的中英文事件研究中,少数文献深入探讨事件研究的知识进展、研究展望等。综合性介绍方面,英文文献中有代表性的如Getz通过按时间顺序回顾和专题文献回顾两种方式详细梳理事件旅游研究的起源与演变,呈现事件旅游研究中的知识创造和理论发展框架;紧接着,Getz和Page进一步追踪2008年以来事件旅游研究的进展,明确了近期研究主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中文文献中戴光全和保继刚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概况,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基本概念、分类、研究的5大内容和3大框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在以学术期刊相关信息进行研究方面,英文文献中Yoo和Weber对刊载于14个旅游与接待业国际期刊的会展旅游方面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把握会展旅游的研究重点及未来研究方向;Lee和Backt通过梳理1990-2003年刊载于旅游与接待业国际期刊的137篇会议研究文献,回顾会议研究的主题及方法;Getz对423篇节日研究文献进行主题归类,据此探讨节日研究的性质及范围;Kim等回顾了1980-2010年刊载于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ATR),Tourism Management(TM)和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JTR)的事件旅游文献,对比3个旅游期刊在事件旅游研究的载文数量、载文类型、载文偏好等;Chrowther等采用关键个案抽样和引文分析,以16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回顾了事件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中文文献中戴光全等梳理了1995-2010年刊载于国外6个学术期刊和国内18个学术期刊节事研究方面的文献,对文献的关键词、研究方法、研究地域范围及研究者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中外节事研究异同等。罗秋菊和李艳平以2000-2012年刊载于Event Management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法,对文献特征及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事件研究主要集中在事件旅游、事件管理、事件影响、事件参与等结论。汪秀琼等对发表在2010-2014年间旅游地理类15种学术期刊上有关会展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中国会展研究具有涉及领域范围较广、交叉研究趋势显著等特点。
文献计量学3大定律之一的布拉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表明,一个学科的论文绝大部分集中在少数的核心期刊上,剩余的少量論文则分散在大量的其他相关期刊。本文对事件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旅游视角,在该视角下获取中英文事件研究的期刊文献。在中国,一方面长期以来(主要指改革开放之后)对旅游相关研究的学科主要有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另一方面考虑期刊在各自研究领域中所代表的学术质量。因此,先对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学科领域选择旅游、地理、管理、经济、社会、民族,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分别以事件、节事、节庆、节日、会展、会议、展览、演艺、比赛、活动、庆典、博览会、场馆等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呈现出刊载上述检索词的所有期刊。在此基础上,提取旅游学术期刊或期刊载文有旅游栏目(版块),最终遴选出以下16个期刊:《旅游学刊》(TT,1987年以前为《旅游论坛》)、《旅游科学》(TS)、《旅游论坛》(TF,2008年上半年前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BISU,刊载的论文为外语与旅游两个专业领域)、《经济管理》(BM)、《商业经济与管理》(BE)、《地理学报》(AGS)、《地理研究》(GR)、《地理科学》(SGS)、《人文地理》(HG)、《经济地理》(EG)、《地域研究与开发》(ARD)、《热带地理》(TG)、《社会科学家》(SS)、《华东经济管理》(ECEM)、《商业研究》(CR)。英文期刊则选择Event Management(2000年以前为FestivalManagement&Event; Tourism,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ent and Festival Management(IJEF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ent Management Research(IJEMR)、Journal of Convention&Event; Tourism(2004年以前为Journal of Convention & Exhibition Management,JCET)、Journal of Policy Research in Tourism,Leisure and Events(JPRTLE)5个国际重要的事件与旅游结合的学术期刊;选择国际旅游学术刊物影响因子及引用率排名前3的ATR、TM和JTR。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及内容分析法,以上述中英文期刊刊载事件研究的文献及文献的作者关键词(下称关键词)为研究对象,呈现基于关键词共现的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知识体系及演绎知识热点与知识内在关联。
1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是一种以科学知识为计量研究对象,具有“图”和“谱”的双重特性,既是可视化的知识图形,又是序列化的知识谱系,显示了知识单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隐含的复杂关系,而这些复杂的知识关系正孕育着新知识的产生。本文采用的CiteSpace(引文空间)可视化工具,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的华人学者陈超美教授应用Java计算机编程语言研发而成,该软件被至少超过60个国家上万次使用(截至2014年3月),是当前极其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CiteSpace主要用于文献计量和将文献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图谱,能够对特定数据库中的文献数据进行作者关键词共现分析、标题特征词共现分析、作者合作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目前,CiteSpace在众多学科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如人文地理、生态学、系统工程、化学工程、社交媒体、数字化科研、纳米生物药物技术等。在旅游研究领域,CiteSpace已应用于旅游学科、旅游与气候变化、区域旅游、旅游移民、旅游价值链、农业旅游等。上述文献中,均将CiteSpace应用于展示相应研究主题各个方面的知识图谱,包括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学科共现知识图谱、作者合作共现知识图谱、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等。其优点是所展示面较为宽泛、呈现的信息量较为宠大,较为明显的不足是精细研究有待提高。本文以CiteSpace为研究工具,仅聚焦于关键词,籍此演绎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
1.2数据来源
英文目标文献:5个国际重要的事件与旅游结合学术期刊的载文均纳入目标文献,ATR、TM和JTR则逐年逐卷逐期逐篇进行查阅,并收集事件研究的文献,重点查看标题、关键词、摘要是否出现event、festival、celebration、carnival、expo、meeting、exhibition、MICE、show、conference、fair、convention,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取舍;中文目标文献:以上述16个刊载旅游文献期刊为检索期刊,以上述检索词进行“专业检索”,如在收集《旅游学刊》刊载事件研究的文献,通过设置检索字段:SU=(“事件”+“節事”+“节庆”+“节日”+“会展”+“会议”+“展览”+“演艺”+“比赛”+“活动”+“庆典”+“博览会”+“场馆”)AND JN=“旅游学刊”,进行检索,进而核对并收集目标文献。中英文目标文献均剔除研究简报和报告、采访/访谈、书评/评论、年会综述、会议通知/△议报告、特刊等,最终得到中文目标文献541篇,英文目标文献1146篇(表1)。
2事件研究知识体系建构
2.1事件研究知识图谱呈现
将所下载并整理好的文献全部导入CiteSpaceⅢ进行格式转化,由于英文文献存在部分关键词表述不同但语义相同,而软件无法直接对语义进行判别,因此,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本文通过预运行将语义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将event合并为events,mega events合并为megaevents,festival合并为festivals,exhibition合并为exhibitions,conference合并为conferences,sportevents合并为sporting events,convention and visitor bureau合并为CVBs,input—output analysis、inputoutput model合并为IO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Vsis合并为IPA,structural equmion model、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S合并为SEM等。研究对象分别为中文541篇目标文献的关键词,英文1146篇目标文献的关键词,将相应数据导入CiteSpaceⅢ,进行相关参数设置,界面中时段设置为中文1988-2016年(首篇中文文献出现在1988年的TT)、英文1974-2016年(首篇英文文献出现在1974年的JTR),时间跨度均为1年,node types(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数据抽取均为20,选择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进行网络修剪,其他选项保持不变。依次运行,分别得到相应的基于关键词所呈现的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图谱(图1)。在知识图谱中,圆形节点代表所检测到的关键词,节点半径表示该点总出现数,节点年轮厚度与出现频次成正比,节点间连线粗细表示关联度。进一步考虑图1所呈现关键节点的分布状况,分别将词频排名前43的关键词(关键词词频≥5)、前59的关键词(关键词词频≥7)定义为中英文事件研究高频关键词(表2),所定义的高频关键词能涵盖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图谱绝大部分关键节点,这表明对高频关键词的划分是有依据的。
2.2事件研究知识体系建构
在旅游或事件研究中,少数有代表性文献通过对载文关键词、主题词或标题等进行内容分析,籍此建构旅游或事件研究的知识体系。旅游研究中,如Xiao和Smith、Tribe和Xiao均对ATR载文主题词进行分析,提炼出“方法和理论建构”“发展和影响”的两个元目录(two meta-categories),旅游研究反思和知识生产,发展、影响和社区,真实性和旅游者体验,目的地和吸引物等9个分部(subsections)。Ballantyne等对1994-2004年刊载于12个主要国际旅游刊物的载文内容进行梳理,归纳为包括旅游者/游客研究、旅游规划、目的地、市场营销等21个主题领域(topic areas)。董晓莉等基于《旅游学刊》2000-2010年刊载文献的关键词计量分析,建构由旅游现象、旅游本质组成的旅游学研究知识体系;朴志娜等基于31本国际旅游期刊2003-2012年刊载文献的关键词演绎分析,建构由旅游学科树、旅游研究系统亚类组成的旅游研究系统与旅游学学科树关系图。事件研究中,戴光全等根据Getz对事件研究内容的分类,对1995-2010年刊载于中外期刊节事研究的文献关键词划分为节事/事件旅游、节事/事件的申办、节事/事件供求等6大类;罗秋菊和李艳平对2000-2012年刊载于EM的文献关键词进行梳理,将高频关键词聚类为事件旅游及影响、事件的原真性和参与度、事件管理3大类别。本文汲取上述研究的分类或建构思想,立足于中英文事件研究自身特点及内在体系,结合表2、图1的高频关键词,深入分析高频关键词在事件研究中所代表的研究脉络,回溯这些词所在载文的具体研究内容,最终建构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图2、图3)。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深化对知识体系的理解:
(1)知识体系仅是立足于表2和图1的高频关键词(关键节点)进行建构,其实质是展示中英文事件研究热点领域,体系中最左边方框和最右边圆圈的词均来源于高频关键词,最左边各个方框中的关键词是按词频由高到低从左向右进行排序,如图2事件业与旅游业的6个高频关键词,词频数最高是“会展业”,最低是“产业集群”。其次,图2和图3的最右侧均由“旅游”(tourism)、“事件”(events)、“事件旅游”(event tourism)3个中英文高频关键词组成,表明事件旅游是旅游与事件的交集,该结论直接对应于Getz将事件旅游视为旅游研究与事件研究的交集。另一方面,本文是立足于旅游视角下进行的事件研究,因此,这3个高频关键词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箭头的最终指向。再次,表2的59个高频关键词,service quality在图3中出现两次,分属不同领域,attributes未能出现在图3。究其原因,service quality在英文事件研究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双重含义,其一重含义是“服务质量”,主要应用于探讨各类不同事件的目的地如何提升服务质量,进而塑造事件目的地的良好形象,将其归属于事件营销与管理;另一重含义是“服务质量模型”,其缩写为ServQual,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一种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将其归属于事件研究的方法。attributes的主要意思是属性、特性,通过回溯该词所在的7篇文献,发现其涉及研究国际会议目的地选择属性、事件自身特性等,分散在各研究领域的文献中。
(2)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分领域对比。
①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类型:中文VS英文。Getz将事先经过策划的事件分为商贸及会展、文化庆典、体育赛事、文艺事件、教育科学事件等7大类;Getz和Page从事件旅游的视角将事件分为商贸事件、娱乐事件、节日与文化事件、体育赛事4大类。无论中文抑或英文的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类型均可对应上述7大类或4大类。中文的事件及事件旅游类型中,“上海世博会、广交会、世博会、奥运会”均为高频关键词,一方面体现出中国重视对重大事件的研究,另一方面与这3个重大事件在中国举办密切相关,侧面反映出实践热催生研究热,如1957年在广州举办至今一年两届的广交会、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上海在2010年举办第41届世博会。“会展旅游、会展、节事活动、节事旅游”亦是事件及事件旅游類型的研究热点,需要指出的是,“节事”及其衍生出来的“节事活动”“节事旅游”等概念,虽然较早在民俗学等学科中已有使用,如范芝玲在传统端午节的相关活动中使用节事活动一词,但以往研究均未予以明确的定义,而目前中文事件研究中所使用的“节事”及相关概念,主要是源于戴光全和保继刚将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简称为“节事”(FSE),全称为“节日和特殊事件”(festival&special; event)。“危机事件”是一类“坏”的事件,直到2003年爆发了“非典”(SARS)危机事件,才逐渐引起研究的关注,2003年就有数篇有代表性的文献探讨该危机事件对中国旅游业的巨大负面影响,同年,《旅游学刊》的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特设“SARS与中国旅游发展研究专题”。外文的事件及事件旅游类型中,以Olympic games为代表的mega-events同样是一类重点研究对象,正如Ritchie认为重大事件如奥运会虽然举办时间短,但却对举办地的旅游市场、目的地居民等产生长远的影响,该类事件一直是研究热点。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conferences、exhibitions,英文通常将其简称为MICE,中文对应的翻译普遍为集会、奖励旅游、会议、学术会议、展览,将其统称为会展或会展旅游,是一类有代表性的事件及事件旅游,主要隶属于Getz的商贸及会展类事件,Mair等对2000-2009年的该类事件研究文献进行述评,认为研究一直面临的难题是缺少权威的商贸事件业统计数据,发现主要研究热点是会议策划者的满意度评价、目的地形象对会展参会者的决策影响;Lee和Kang认为过去的20多年,展览业已引起了旅游、贸易和管理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通过从参展商视角对该领域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研究主题集中在展会作用、参展商参展动机、参展商参展过程和针对参展商的服务营销;紧接着,Lee和Sanggun在同一刊物的下一期,从旅游者和组织者的视角对展会研究文献进行回顾,认为研究主题集中在旅游者游览展会动机、旅游者在采购中心的作用、针对旅游者的服务营销、组织者对举办展会场址选择。此外,festivals是研究的热中之热,其词频高达121,位居所有高频关键词首位,与第二位开始的events(词频91)拉开差距,反映出在英文事件研究中,最为注重对Getz所归纳的文化庆典类事件的研究,具体而言,主要重视节日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意义和影响研究,节日旅游研究和节日管理研究。
②事件利益相关者:中文VS英文。管理学上的利益相关者,一般指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及目标实现的群体,而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指事件举办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群体,不同类型的事件有不同的相关群体。如对于展览会等商贸事件而言,其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主承办方、参展商、专业观众(采购商、游客)、搭建设计物流方等;对于旅游节等文化庆典事件而言,其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主承办方、表演者、游客、当地居民、志愿者等。中文文献的事件利益相关者,由于中国较注重以展览会为代表的商贸事件研究,其利益相关者最为侧重对“参展商”的关注,通过回溯该词所在的6篇载文,发现主要是对参展商的参展旅游消费支出、参展绩效、参展住宿购买决策㈣等方面的研究;“感知价值”与“满意度”是一对紧密关联的词,绝大部分文献应用于节事游客研究,正如马凌和保继刚指出感知价值是研究消费者体验和体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理论,对泼水节的研究,发现不同感知价值维度与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程度高低不同。英文文献的事件利益相关者,无论在研究的具体类型数量上抑或在研究的深度广度上,均远超中文,volunteers、 stakeholders、meeting planners、sponsorship、visitors直接体现出对具体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其中,志愿者和赞助商是两类特殊的利益相关者,获得较多研究关注,侧面亦反映出事件的特点。在重大事件中,由于事件的时间短暂性、人群大规模集聚性等特点,志愿者不仅能缓解事件资金压力,同时还是确保事件正常运营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事件的收入来源渠道中,赞助商的赞助是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研究是该领域最为聚焦的研究主题,volunteers所在的16篇载文中,有10篇研究志愿者参与的motivations,在大型体育赛事已开发出较成体系的志愿者参与动机量表(volunteer motivations scale);而赞助商对重大事件赞助的内在动因是将其作为树立企业自身品牌形象的市场营销策略和工具。experiences、authenticity、perceptions、loyalty这几个词主要是针对游客的研究。
③事件影响与发展:中文VS英文。影响与发展是一对密切联系的词,事件的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而影响的累积沉淀又促使深层次反思事件的发展。对该领域的研究,无论中英文,均重视事件的经济影响,直接体现在中英文该领域高频关键词词频排首位分别为“会展经济”与economic impacts,中文还出现“经济影响”而英文出现social impacts。这主要是因为在事件早期发展中,许多事件被标签为旅游吸引物,而在早期的旅游发展,均主要将旅游视为一种经济现象。Bao等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将人境旅游的发展置于优先发展位置,其对旅游学术文章主题归纳的研究,亦显示经济问题是旅游研究的首位研究主题;Xiao等认为在国外(尤其在欧洲)早期对旅游研究的关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通过发展旅游促进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发展意味着带来金钱、外汇储备、增加就业等,对旅游的研究集中于经济视角。
④事件研究地理区域:中文VS英文。中文的事件研究地理区域,“广州”“上海”均是中国一线城市,亦是重大事件“广交会”“上海世博会”“世博会”的举办城市;从尺度的空间范围角度看,“中国”“城市”体现的是中文对事件研究倾向于大中尺度,而小微尺度研究显不足;此外,“中国”亦体现出中文对事件的研究是对中国的事件进行研究即研究的本土性而非国际性。英文的事件研究地理区域,Australia、United Kingdom、South Africa是研究的热点地理区域,特别是Australia的研究是近期的研究热点,正如Harris等较早就观察到事件研究在澳大利亚是一个相对年轻与不成熟的领域,但已引起国内研究的重视,进而展望澳大利亚事件研究未来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及主要研究人群;相比之下,China未能出现在高频关键词中,正如Getz和Page对事件旅游文献的述评时指出,现在许多中国学者研究事件和旅游,但在英文期刊中,研究中国的文献仍然很少。
⑤事件研究的方法:中文VS英文。鉴于图2、图3所反映的事件研究方法的高频关键词数很少,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对事件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本文分析图1的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識图谱的所有共现关键词(中文共322个,英文共261,见表2所注),提取词义能直接代表某一研究理论或方法的共现关键词(表3)。
(3)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整体对比。中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中,有两个研究领域是独有的,分别是事件业与旅游业、事件研究的目的。在事件业与旅游业领域,“会展业”词频高达64,位居高频关键词首位,“旅游业”“展览业”词频亦较靠前。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产业政策导向较明显。在实践上,早于2009年,国家层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培育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之后,不少地方纷纷出台政策文件彰显旅游业的地位,在各地区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文件中,旅游业已被国内28个省区市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或支柱产业;以“展览业”为代表的“会展业”被视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国家及各级政府不遗余力通过政策文件予以支持,最新且有代表性的如2015年国务院第15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研究中,Feighery指出相比于西方,中国应用导向研究、实践导向研究十分明显,甚至是直接的社会服务的研究;Bao等认为中国旅游研究更容易受政府政策导向,政府导向的研究目标通常是宏大叙事,而西方研究更常见的是侧重于案例研究,非常具体细致的研究。在事件研究的目的方面,“对策”词频在高频关键词中排位第5、在该领域中排位第1,进一步印证研究的实践及应用导向较明显,存在较多的咨询式、策论性研究;“启示”主要是介绍英文事件相关领域进展,以期提供借鉴与启示,回溯该词所在的6篇载文,有5篇分别介绍美国会展职业认证体系、世界领先的特殊会议场所、国外事件旅游进展、美德会展业发展、海外会展业空间布局。“会展教育”“会展专业”“会展管理”,体现出研究的另一重目的,通过研究引领且服务专业教育。此外,从整体上对比中英文事件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发现中文热衷于针对与会展相关的各方面研究,词频排位前4的高频关键词“会展业”“会展旅游”“会展”“会展经济”均是会展开头,事件研究的目的中的高频关键词亦是“会展教育”“会展专业”“会展管理”。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2002版的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GB/T4754-2002)首次在“商务服务业”大类中设置小类“会议及展览服务”,业界将其统称会展业,标志着会展业在中国是一个独立的行业,2011版和2017版对会展亦如此归类;另一方面,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1月批准第一批高等院校设立本科会展专业,其专业名称是“会展经济与管理”,目前仍沿用该名称,隶属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界将其简称为会展专业。
英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中,事件营销与管理领域是独有的。许多目的地的旅游业具有季节性,在旅游淡季时游客锐减,许多目的地都是通过事件营销来克服旅游淡季的,此外,事件营销亦有助于重塑目的地形象。英文文献中的事件营销,CVBs(会议与旅游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重要功能是对会展组织者、旅游者、与会者等开展整体营销,提供相关目的地信息、预订系统等配套服务。中文文献中介绍英文会展旅游综述文章,均单独且占据较大篇幅介绍CVBs在目的地营销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Eventmanagement词频高达52,位居高频关键词第6、在该领域中排位第1,通过回溯该词所在的52篇载文,发现该词在事件研究中存在双重含义,绝大部分文献是从实践上研究事件如何经营与管理,少数文献探讨的是事件教育及事件专业的发展。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开设事件管理专业多数采用event management作为专业名称,如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主要设立于商学院。Getz和Page的事件研究、事件管理与事件旅游三者关系图显示,事件研究包含事件管理、事件管理包含事件旅游,并强调了事件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而事件管理与事件旅游是一个应用性研究领域嘲;Silvers等在回顾当前指导事件管理业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包括管理、设计、营销、运营、风险5大模块35个要素的国际事件管理知识体系(even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EMBOK)。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本文的主要贡献:有别于以往从非旅游、非期刊文献对象、非聚焦关键词的视角对事件研究进展的相关梳理,文章以学术期刊刊载事件文献为研究对象,聚焦于文献共现关键词,所呈现的事件研究知识图谱、建构的事件研究知识体系及演绎的知识内在关联,对事件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知识贡献)。主要局限:首先,资料源于学术期刊、聚焦于关键词,仅是了解事件研究进展的一个切入点,并非全貌,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全面性”及“穷尽性”。其次,知识体系的建构仅是立足于高频关键词,而关键词不能够完全反映文章的内容。再次,所建构的知识体系,遵循的是知识图谱中关键节点及连线情况、高频关键词内在联系、词所在文献的研究内容等,其类别的归属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少数词的归属可以是双重甚至多重的。
结合本文研究局限,同时对比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所呈现的异同,认为基于旅游视角事件研究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第一,细致梳理中英文事件研究史,特别是深入考察事件研究如何从旅游研究这条较深/较大的“河床”中分流出去,其分流的历史背景/知识背景如何?这是鉴于目前对事件研究涉及众多学科,而旅游是其中重要的研究视角,梳理其研究史,一方面是事件研究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事件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二,形成更丰富且深入的中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首先,综合考虑事件在中国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现状,厘清事件的内涵与外延及与其相关的概念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文化事件有别于自然科学的自然事件,当代著名哲学家Badiou在1988年出版法文版《存在与事件》,2006年翻译成英文版(《Being and Event》),迅速在西方学术界掀起对事件哲学的研究热潮,这股热潮亦逐步蔓延至中国学术界,且已有学者提出建立事件学(eventology);而目前中文对事件的称呼,往往带有刻板印象,易直接联想到“坏事”,这不仅将事件严重狭隘化,不利于指导业界的实践,更不利于学界对事件学的探索。从学理上厘清事件及其相关概念体系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在此基础上,消除对事件刻板印象则会是一个“应然”的过程。其次,重视理论研究,夯实研究基础。正如早期的旅游研究,现阶段的事件研究还是一个新兴领域,在中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中,存在不少“策论式”和“咨询式”研究,较多研究仍停留在回答研究对象是“怎么样”的描述性研究和相关性分析,较少回答研究对象“为什么这样”的解释性研究和因果性分析,而对于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的本质性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学术文章贵在学术性,重在探究现象的内在机理,未来可尝试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解剖事件。再次,拓展研究对象,丰富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类型。中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中,高频关键词词频前4的均为会展开头,较为侧重和依赖于会展研究,且展览研究尤甚,许多冠以会展研究的实质是展览研究;英文事件研究中,festivals位居高频关键词首位,不同类型的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亦相对均衡。在事件的类型中,节日、节庆、庆典类的事件与旅游关联最为紧密,而目前相关的研究却较为薄弱,未来应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节会展演赛艺典等多角度促使中文事件研究的多元化。此后,注重小微研究,提升研究精细。中文事件研究侧重重大事件、事件经济影响、事件正面效应研究,重视对事件前期效应和事件期间效应的研究,未来对小微尺度的事件如地方旅游节、社区事件等,對事件社会文化影响、事件有形影响与无形影响、事件综合效应、事件后期效应等均需要进行扩展性研究。另外,保持与业界合作,确保研究的连续性。一方面,这是理论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中国事件研究中存在缺少权威的事件业统计资料,与事件业(包括会展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多数指标数据尚未列入国家统计部门统计范围,且各省(市、区)部分指标统计口径未完全一致,这种现状亦难在短期内有大突破。因此,通过持续跟进典型的案例有助于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最后,加强对“人”的研究,拓宽事件利益相关者。这方面的研究在中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中明显薄弱,而“人”无疑是事件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除针对较为常见的参展商、专业观众、游客、当地居民的研究外,还应向志愿者、赞助商等较为特殊的事件利益相关者倾斜。第三,从不同研究手法建构事件研究知识体系,除本文所研究的关键词外,还可针对标题、摘要的文本分析,亦可对书籍进行内容分析等。
3.2讨论
文章对中英文事件研究知识体系的建构,是基于知识图谱所形成的共现高频关键词,其思想渊源实质是一个“扎根”的过程,本质是层层归纳。对比扎根理论的思想脉络:第一,研究开始同样是没有理论预设,仅是带着研究目的(研究兴趣)开展研究,理论形成(即本文知识体系)是逐步浮现的,有区别的是一般的扎根理论研究过程是进入田野情境、进行访谈调研,本研究是进入文献情境、对目标文献进行收集及梳理。第二,资料的编码,通常编码分为3种,即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一般的开放式编码是研究者对收集的资料逐句或逐段予以概念化标签并形成范畴,本研究的开放式编码是文献的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往往表征文献核心内容(研究理论、方法或对象等),即文献每位作者均对每篇文献的核心内容予以概念化标签,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形成知识体系中的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类型、事件利益相关者、事件影响与发展等范畴;一般的主轴编码是发展主要范畴,使范畴更严密,本研究的主轴编码则对应知识体系中的研究内容、地理区域、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一般的选择性编码是处理主要范畴之间的关系,使理论浮现,本研究的选择性编码是形成“旅游”(tourism)、“事件”(events)、“事件旅游”(event tourism)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应于Getz的三者关系图。第三,扎根理论对范畴、主轴编码等均强调要实现理论饱和,而知识体系仅是立足于高频共现关键词,进一步地,将知识图谱的所有关键词(见表2所注)进行范畴化,发现将中英文两大知识体系合并起来的“事件业与旅游业,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类型,事件利益相关者,事件影响与发展,事件营销与管理,事件研究地理区域,事件研究的方法,事件研究的目的”8个范畴,“研究内容,地理区域,研究方法,研究目的”4个主轴已能达到理论饱和,即单个知识体系的范畴、主轴不能形成理论饱和,而两者的合并可以实现。第四,必须指出,知识体系的建构并非严格意义的扎根理论过程,如扎根理论更强调要建构新的理论,而本研究主要是验证Getz的理论等。最后,本文的核心思想是“以小见大,以大见小”的辩证哲学思想,力图见“树木”也现“森林”,文章的整体定基是“以小见大”,通过期刊文献、载文关键词这一“小”与“树木”呈现知识体系这一“大”与“森林”;而文章的具体分析是“以大见小”,以知识体系这一“大”与“森林”来阐释内容、区域、方法、目的这一“小”与“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