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

2018-03-21 10:03鱼恩平郭连元
人民周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文家毛泽东部队

鱼恩平 郭连元

当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掀开我军创建之初那段壮丽艰辛的历史画卷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百色起义等隆隆的枪炮声和震天的喊杀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领导这些起义的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毛泽东、陈毅、彭德怀、邓小平等许多耳熟能详的人物都会一下子闪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党年轻的将才、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考入黄埔军校

卢德铭,1905年6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双石铺狮子湾(现为自贡市沿滩区仲权镇竹元村)一个不算贫寒的农民家庭。父亲卢安炳,颇通书理,曾在盐号为人管帐,家里有二十石租谷的田地。母亲黄氏,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妇女,很懂礼教。卢安炳夫妇共有子女七人,卢德铭是最小的一个。

1921年,卢德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都公学。和当时许多有志青年一样,卢德铭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刊。

卢安炳听说学业优异的幺儿要投笔从戎,一时间呆住了,他怎么也不能把操枪弄炮的事情同卢家的人联系起来!他铁青着脸断然否决了儿子的要求,说:“你还是好生读书奔前途,以后哪怕回家当个教书先生都行,就是不准去摸枪搞炮的。我实在弄不明白,你咋个会想起去当个扛枪吃粮的‘丘八呢!”

卢德铭慢慢做父亲的工作,把自己为什么会产生投笔从戎的念头从头到尾向父亲一一道来,当讲到国家民族内忧外患的实际情形,中华有志青年不能置身事外时,连父亲也为之动容,最后,终于消除了父亲的顾虑。

1924年春,卢德铭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进入黄埔,卢德铭刻苦学习,勤勉操练,成绩优异,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学生的楷模。1925年9月,卢德铭从黄埔军校毕业,留校任政治部组织科员。

1926年夏,由国共两党合作组建的国民革命军,开始了旨在消灭军阀的北伐战争。由中共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奉命集结于广东肇庆,作为北伐军先遣队待命出征。卢德铭奉调到该团二营四连任連长。

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又组织了第二次北伐。卢德铭所部奉命进军河南。七十三团在团长周士第和参谋长卢德铭的指挥下,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在上蔡决战中,配合北伐主力将奉军一举聚歼,而后胜利班师回到武汉。

参加秋收起义 受命担任总指挥

1927年9月初,在“八七”会议上新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的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在江西安源张家湾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具体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会议制定了秋收起义计划,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并决定将参加秋收起义的警卫团和各地的工农武装统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由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四个团,总计五千余人,准备兵分三路取浏阳会攻长沙。

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卢德铭和余洒度率领起义主力部队第一团(即原警卫团)和第四团(原黔军邱国轩部),从修水出发,向湖南进攻。10日,一团在朱溪厂首战告捷,接着越过修水、平江边界,又攻下平江的龙门厂。11日,正当一团路过金坪、准备攻打长寿街时,遭到从平江赶来的一个敌团的阻击。这时,混入起义部队的四团邱国轩部见状突然叛变,临阵倒戈。一团腹背受敌,仓促应战,和敌人激战两个多小时,损失100多人,两个营被打散。危急时刻,余洒度主张硬拼,卢德铭则主张保存革命实力,他当机立断,立即率领一团余部向平浏边界转移。与此同时,起义部队第二团从安源出发,先攻萍乡不克,转而一举攻占了醴陵,后又趁敌兵力空虚轻取浏阳。在接连的胜利面前二团麻痹轻敌,很快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虽经浴血奋战突出重围,但兵力损失三分之二,仅剩三四百人。在之后的撤退途中,官兵离散,连团长王兴亚也开了小差,整个二团几乎全军覆没。第三团在毛泽东的亲自率领下从铜鼓出发,一举攻克白沙和东门市,但胜利后团长苏先骏疏于防范,部队在羊古脑被敌突袭包围,激战六小时,损失惨重,部队被迫撤退。鉴于起义严重受挫,毛泽东于9月14日在浏阳上坪村以前委书记的名义命令各起义部队向浏阳的文家市集中。得通知后,余洒度不愿去文家市,力主一、三团合力反攻平江,卢德铭却主张坚决服从命令,他不顾余洒度的反对,毅然率领一团指战员,战胜艰难险阻,迅速南下赶往文家市。

9月19日,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当天晚上,毛泽东在里仁学校教室内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在这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上,围绕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和道路的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前委会上,出现两种意见: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和起义已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提出了放弃攻打长沙和占领中心城市,到湘赣边界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山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保存和积蓄革命力量,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道路的主张;余洒度则认为应该坚决执行省委的指示,攻打长沙,向农村退却是没有出路的,是错误的。

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会议形成决议:迅速向罗霄山脉开进,创建农村根据地。

热血洒芦溪

1927年9月20日,起义部队在毛泽东、卢德铭率领下,从文家市向井冈山进发,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转变。是夜部队宿营萍乡县桐木镇,第二天到达小枧,22日进入萍乡芦溪镇。

秋收起义部队经过十天作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此时江西朱培德部的重兵又发起了围攻,地方反动民团也十分疯狂,配合国民党正规军企图将秋收起义镇压下去,彻底消灭起义武装。

在险恶的形势下,为了减少指挥层次,使部队作战转移更加主动灵活,毛泽东和卢德铭在文家市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将师指挥部撤掉,把各团余部集中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计七个连的兵力,并及时召开了前委会,决定部队今后的去向。

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会议形成决议:迅速向罗霄山脉开进,创建农村根据地。

23日清晨,部队从芦溪更田村出发沿芦溪河行进,毛泽东和卢德铭率领指挥部走在前面。但爬上离芦溪镇15里的山口岩时,突然遭到江西军阀朱培德的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的伏击。起义部队毫无准备,仓促应战,损失很大。混乱中,许多参军不久的农民战士四处逃散,部队有被打垮的危险。在此危急关头,总指挥卢德铭挺身而出,将生死置之度外,亲自率领一个连折向队伍的后面,占领路旁高地阻击敌人,掩护毛泽东和部队转移。在这场恶战中,敌人一部占领了附近的一个山头,居高临下,雨点般的子弹疯狂地向卢德铭所在的阵地扫射。卢德铭全然不顾,继续指挥战斗,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二岁。党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为中国革命和我军建立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革命英烈的。

卢德铭的人生是短暂的,但却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卢德铭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和足以彪炳千秋的辉煌业绩,将永载史册。

猜你喜欢
文家毛泽东部队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1949,毛泽东点将
老部队
参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感怀
那把纸伞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