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向5G的承载网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探讨

2018-03-21 15:41:47周晓峰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容量广域时延

付 琪,周晓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东莞 523000)

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创新发展,移动承载网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从最开始的2G时代TDM到3G时代ATM/IP,再到现在的4G时代ALL IP。5G承载网的技术方向已经基本明确,商用的规模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1 5G承载网的技术及需求

1.1 5G承载网的技术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当下,移动互联网随着网络终端开始不断的改造和升级,从最初的寥寥无几到如今承载量大幅度增加,扩大了移动互联网的规模。不过,对于互联网来说有利就有弊,它对于互联网的要求更高,技术指标也要求的更加专业。移动数据终端的安全保护能力也比较低,互联网上的病毒多种多样,它对互联网的威胁性也存在着极大的挑战。5G需要随时随地的被保护,下载的软件中夹带着病毒这种事件发生的越来越多,病毒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大约每隔十年就会有一项新的技术产生,技术在不断更新的同时,竞争力也在逐渐加强。可以说5G技术引领了时代的潮流,它是目前为止社会上出现的最新技术,也是一个新技术的区分点。

2 5G承载网的关键需求

2.1 大众对宽带的需求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5G技术就成为互联网行业内谈论的焦点内容。连续覆盖是移动通讯覆盖方式中的一种,它能够随时随地满足用户对于高速率的流量需要。

2.2 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需求

能够对互联网用户提供极低的传送时延,就可以达到用户对于互联网高效的需求,再运用极强的故障恢复能力。

2.3 智能化的需求

为了满足用户对业务当中的差异化,工作人员让网络更加高效的开放5G网络技术,运用更灵活、高效并且能够快速提升对业务的部署方针。

2.4 设备容量大、接口数量多的需求

5G承载网的数量比较大,所以在大容量的情况下带宽效率会比较高。

3 5G承载网的关键技术特性

5G承载网重点是针对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所使用,它牵扯面比较广,包括热点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连续广域覆盖、低功耗和大连接等实际场景。在这些当中,连续广域覆盖和热点高容量是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重点,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是针对物联网或是垂直行业所使用的。根据5G承载网其网络功能的框架,大致可以分为接入平面、转发平面和控制平面三个平面。控制平面主要是负责对全局控制对策的形成,接入平面和转发平面主要是负责对策的展开和执行。

根据5G承载网的重点使用场景主要有四个方面,热点高容量场景、低延时高可靠场景、连续广域覆盖场景以及低功耗大连接场景,对于不同的场景所要面临的挑战也不尽相同[2]。这时,用户的连接数密度、移动性、流量密度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都成为了不同场景所具备挑战性的重要指标。

3.1 大带宽高容量

面对2020年,我国的移动数据流量将呈现爆炸式增长。与此同时,5G对于网络的要求可以随时为用户提供高速率的用户体验速率。5G的承载网在面对更大带宽、更高容量的提供方面将会面临多种技术选择。

3.2 5G的低时延

5G承载网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实际运行过程当中,对低时延提出了更高乃至更苛刻的要求。通过对现有承载网的传输时延进行分析和检验,承载网的端到端时延主要就是为光纤传输路径引入了传输时延。在这之中,承载网的端到端时延大概有80%以上都为传输时延,所以在承载网中可以有效降低时延的办法就是采用业务传输路径最短方案进行业务路径规划和开通。

3.3 5G的高可靠

5G承载网要求稳定性和可靠性要高于99.99%,这就说明承载网同样需要提供非常高的传输可靠性。我国当前所运行的承载网网络模型大多数都为环形组网,环形组网的方式主要是路径的时延差比较大,这就不适合5G网络对于低时延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不适合于5G网络对于高可靠性的具体要求。

3.4 5G的灵活性

5G承载网的业务类型比以前更加丰富多样,同时还具备了更多的应用场景以便要求业务开通的时效性和业务带宽的灵活多变等,这就要求承载网要同样具备灵活承载带宽的动态指派能力。承载网为了满足业务灵活多变的要求,引进了大量的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带宽的灵活性。

3.5 5G的智能化

5G承载网将具备更灵活、更智能、更高效以及更开放的特点,这对承载网的软件定义网络控制架构都需要直接支持,从而全面实现网络能力的优化升级。

4 结束语

5G技术作为全球研发的一个重点,它能够推动移动通信和产品的重大飞跃。在我国近两年的研究和发现中,5G的研究工作基本已经完成,这对于下一代的系统特征也起到了共识作用。5G系统在实际的发展和应用过程当中,它具有最先进的功能,与此同时也能通过不同的场景紧密结合在一起。

猜你喜欢
高容量广域时延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电子制作(2019年23期)2019-02-23 13:21:12
基于改进二次相关算法的TDOA时延估计
测控技术(2018年6期)2018-11-25 09:50:10
广域雷达信息采集系统应用
FRFT在水声信道时延频移联合估计中的应用
基于分段CEEMD降噪的时延估计研究
基于免疫算法的高容错性广域保护研究
电测与仪表(2015年2期)2015-04-09 11:28:56
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血症致早期急性肾损伤的效果分析
高容量咪唑型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其对Cd(Ⅱ)和Zn(Ⅱ)的吸附性能
被动成像广域空中监视系统综述
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