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红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济南 250200)
经济的进步带动科学的发展,我国的通信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线传输技术在处在飞速的发展阶段。要适应现在人们对有线传输技术的发展,要对其实际需要中存在的影响进行探讨,发挥优越性,对有线传输技术改进,使其发展。
通信技术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是以光电信号,通过光缆或电缆传送信息的。无线传输是通过电波传送信息。有线传输对人们生活极为重要,它以电缆或光缆的形式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有信号的稳定性和速度的优势。
有线传输系统以线型金属导体及其周围或包围的空间为媒质,以及以线型光介质为媒体的传输系统,通常由终端以及有线信道和信号处理等重要部分组成[1]。传输质量比较稳定,金属缆线因受外电磁场辐射交连或集肤效应制约,工作频率和可用频带受到限制,适用于模拟载波系统,可借助缩小中继距离提高系统容量。光纤以光波载荷信号,频率高,可用频带宽。
这种传输技术是在线杆上的某个位置架设导线,每对导线都会形成信道。它的构造很简单,而且后期的维护也相对简单。这个信道可以用于单路电话,也可传输数据信息、传真、和电报等。因为架空明线的传输速率比较低,传输距离近,所以实践中很少应用。
绞合电缆又叫平衡电缆或对称电缆,可以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类,低频电缆可以用于市话电缆。频带较窄,单个信道可以容下一路电话。高频对称电缆可以分为有屏蔽和非屏蔽两种双绞线。屏蔽双绞线较重,价格也比较高,所以应用很少。绞合电缆传输技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同轴电缆曾经应用很广泛,它的原理是使用同轴的铜管和铜网来包裹铜线。同轴电缆有两种,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只能用作数字传输。同轴电缆缺点安装、维修困难,价格还比较高。优点是带宽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同轴电缆在降低外来干扰信号时,也使频带的宽度得到了加强,有些频宽可以达到十几兆赫兹。因尺寸不同,同轴电缆也分为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
光纤传输作为骨干网,有通信容量大、宽带高、抗干扰能力强和通信质量好,还有保密性强的特点,重量比较轻,原料充足,信道几乎全是数字信道,所以也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传输技术之一。
随着传送容量和距离的增加,对光纤传输工程中光的损耗和色散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求是低损耗和低色散的单模光纤。
相干光通信技术是在发光送断发送相干光,这些相干光谱线较窄、率稳定、相位很定,同时借助FSK、ASK等技术调至相干光[2],在光接收端利用光耦合器和光混频器,发生混频、差频,通过信号放大等工序,才可完成信号的传输。这种技术不仅能有效的增加光纤通信的传输量,还能提升光接收机的灵敏度。
传输容量大的光纤通信技术需要较窄的光脉冲,光孤子通信技术可注入充足的光强密度,形成窄的光脉冲信号,实现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大容量传输。
通讯工程的有线技术传播的传输材料、方法都随着科学、科技的进步变得更加完善。在有线传输技术的几大类中,双绞线在综合布线工程中不仅布线方便线缆的利用率高,而且价格便宜,取材方便。但是双绞线的最大缺点是传输的距离短,距离控制在100m左右。电阻和电容会影响电子信号在双绞线中传输,会使网络信号衰弱。
双绞线在距离上的缺点也不是绝对的,常见的方法就是在中间安放交换机。光纤传输距离虽然远,然而光信号在光纤内传输的时候,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发生衰减,当其小于一个定值的时候,光接收机在接收光信号后无法正确识别光信号编码,导致传输错误。增加功率可以提升光纤的传输距离,但当其超过特定值之后,就会让信号失真变得严重,从而导致远距离传输失败。圣地亚哥的学者的一个实验解决了这个问题,创造了在无信号中继器,仅使用标准放大器的情况下光纤传播了12000km的记录[3]。开放性的光接口可以在光缆段横向兼容,降低互联网成本。同轴电缆缺点是体积过大,而且不能承受压力。它的缺点是双绞线可以克服的。有线传输技术向着宽带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方向发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迎来智能通信的时代。
除了技术的改进,有线传输光缆的后期维护也很重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关系到国家通信行业的根本。要确定好各个线路段的维护范围,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人员定期检查,消除隐患,保证长途线路的完好和传输质量[4]。
目前光纤通信技术成为了有线传输技术的最主要形式。因此,深入探究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通信技术成为了技术研究人员的主要研究课题,在推动通信技术的整体进程中发挥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者之间不断融会贯通的浪潮下,我们已经迎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发展信息产业的浪潮。在将来,多种通讯技术逐步融合贯通,有线传输技术会更大程度的与其他各种技术结合,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并促进通讯技术有质的飞跃。
[1] 刘福强.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及改进[J].商品与质量,2017(21):27.
[2] 吴春祥,李煜,曾凡云等.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及改进[J].科技创新导报,2017(23):97-98.
[3] 刘福强.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及改进[J].商品与质量,2017(22):26.
[4] 刘福强.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及改进[J].商品与质量,2017(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