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宏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医改典型经验发布会上介绍了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典型经验做法。截至2018年11月底,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己完成门急诊量3.5亿人次,580万出院和住院病人治疗有序。国务院领导先后8次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工作很大鼓励和肯定。
2018年4至11月,三级医院门急诊人次较改革前同期减少8.3%,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增幅达34%,扭转了十多年来基层诊疗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战时状态得到缓解。目前,三级医院预约就诊已占到近70%,部分医院达到90%,预约就诊时间精准到1小时甚至半小时以内,患者门诊和大型检查的等候时间减少。
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建设.理顺就医秩序成效明显
目前,北京市已建成58个综合医联体,16个区全覆盖;建立8个专业、28个专科医联体,涵盖医院近200所;建立34个紧密型医联体,不断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儿童医院与天坛、世纪坛医院,首儿所与朝阳医院等5家试点单位紧密型儿科医联体,重点加强儿童综合疾病的诊治能力;推动天坛医院一丰台区紧密型医疗健康联合体试点,基本形成了医联体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格局。2018年1至10月,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患者共计15.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8%。通过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和不同层级专家医事服务费的分层定价,促进分级诊疗和院内层级就诊,促进医疗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医保患者到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医事服务费自付额度分别为1元、2元和10元,分级诊疗的激励作用明显。
2018年4至11月,三级医院门急诊人次较改革前同期减少8.3%,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增幅达34%,扭转了十多年來基层诊疗量下降或徘徊的局面,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战时状态得到缓解。住院医疗服务则更多向三级医院集中,平均住院日缩短,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功能的分化符合改革导向和目的。
稳步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医药费用增幅下降
北京药品阳光采购引入药品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构建公开透明的采购环境,对于大部分竞争性药品参考全国各省最低中标价,由医疗机构与供应商议价采购,国家谈判药品直接挂网采购,低价、短缺药品单独制定政策采购,鼓励企业供货,联调联动、动态调整,满足医疗救治需求。药品阳光采购在整体上降低了价格,不仅减轻了患者药费负担,也有利于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还推进建立质量信誉档案等诚信体系建设,预防和遏制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
改革以来全市医药费用仅增长6%,为2000年以来费用增幅的最低期。药品阳光采购金额累计1066亿元,节省药品费用超101亿元,仅药品阳光采购一项措施就使得药价整体下降8.6%。推进京津冀六大类医用耗材联合采购,2018年6月30日起在三地800多所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范围内执行,涉及近180家企业申报的3.2万余条产品,每年节约耗材费用超过6亿元,采购价格整体平均降幅达到15%以上。2018年10月底前将国家组织谈判的17种抗癌药品在药品阳光采购平台上实行挂网集中采购,并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进一步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优化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价格规范有效发挥作用
北京市重视保护和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将改革的方向和原则与各方的利益诉求有机结合,从而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保障了各级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和医改工作的平稳推进。改革中设立的医事服务费可置换原来的挂号费、诊疗费、药品加成收入,医疗机构收入在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结构得以优化,与改革前相比,医疗机构可支配收入总体上趋势良好。新的补偿机制有效支持了医疗机构平稳运行,公立医疗机构对药品收入依赖了60多年的旧补偿机制在首都已不复存在。按照《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调整了435项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其中有96个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更好地补偿了服务成本,体现了中医劳动价值。针灸、推拿服务项目收入较改革前明显增长,中医药特色发挥有了更好的支撑基础,发展后劲更足。儿科、妇产、护理、精神心理、传染等部分短板专业得到发展支撑。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困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
北京市强化社会保障机制,将基本医疗调价项目纳入报销范围,完善困难人员医疗救助政策,将社会救助对象的报销比例提高10%,封顶线提高50%,医保患者和困难群众得到有效保障。明确严重精神障碍、艾滋病、结核病患者免费治疗时不收取医事服务费,并针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等调整报销政策,实施按床日付费,并规定了支付上限。民政部门加大力度实施精准救助,发挥了兜底线的良好作用,促进医改平稳进行。
激发非公机构参与热情,推进各类机构共同发展
非公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市鼓励非公医疗机构参加医改,激发了非公医疗机构的参与热情。政府购买服务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600余所非公医疗机构采取协议方式,自愿申请参与本次改革,推进了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共同发展,也让更多患者感受到了医改带来的良好变化。
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公众和患者给予较高评价
改进预约就诊服务,三级医院预约就诊己占到近70%,部分医院达到90%,预约就诊时间精准到1小时甚至半小时以内,患者门诊和大型检查的等候时间减少。全市290所(占86.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方式,对60岁以上老年人减免医事服务费近5000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可在社区获得105种常用药品,开出2个月药品长处方9万余张,减少了患者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节约了时间。全市高血压、糖尿病等四类慢性病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开展,推进智慧家医协同发展,服务内容走向实化。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在二三级医院中对患者开展的独立调查显示,91.7%的患者支持医药分开综合改革,82.2%的患者认为改革政策有利于分级诊疗,83.8%的患者对医疗收费持肯定态度,90%以上的患者满意就医状况。北京市统计局对全市10个区4200户低收入农户进行入户调查显示,96.4%的低保户对调整救助标准表示满意;对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查显示,患者对改革的支持率、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达到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