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选择

2018-03-20 07:41刘依依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式

刘依依

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1-000-02

摘 要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我国发挥资源协同互补优势,提高产业整体的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阶段,我国比较适合采用的宏观集群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为轴轮式。此外,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发展模式的选择应遵循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单核式、多核式以及星形式之间进行选择。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群发展 模式

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格局,各国纷纷选择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振本国经济的关键布局之一,我国也对之周密而详细的规划和布局。但相比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性的特点,在技术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环节不确定更高、风险更大,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难题更多。实现产业的集群发展是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当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略选择。那么在当前阶段,我国该如何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道路?本文尝试从宏观发展模式、企业之间互动发展模式、产业间互动发展模式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发展模式选择

宏观模式主要聚焦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突出强调政府政策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因此这里主要讨论其发展初期的模式选择问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的共性技术尚未成熟,依旧处于探索之中。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是在发展较为成熟的传统产业之基础上崛起的,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接融合较好,发展思路较为成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背景迥异,与日韩等国有点类似,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上是从无到有的状态。加之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关口,当前市场经济体系尚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因此政府的作用显然不容忽视。依据斯蒂格利茨的观点,一国之经济体系在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政府的作用并没有被削弱,而只是被赋予的角色发生转变而已。而在渡边的理论体系中,处在转型时期的国家存在大量的民间组织,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这些民间组织因难以把握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而陷入混乱之中。因此在现阶段,需要政府通过政策体系主导,以实现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的有机融合,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应完善制度设计,实施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例如: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及集群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金融体系及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藉此确保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施有效管控,引导产业资金流向,干预要素的资源配置,完善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典型的如完善资本市场体系,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及税收优惠计划,出台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技术交易法律法规等。

第二,刺激市场需求。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只是对原有同类需求的替代,差异化程度并不明显,典型的如电动汽车。此时,政府应弥补消费者接受替代产品的成本,积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从而拉动产业需求,推动产业的发展。

第三,应促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联的市场化服务组织及机构的发展,从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提供辅助性服务,以提高其发展效率,降低发展中潜藏的风险。纵观美、日、韩三国的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可知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集群发展模式,借助完善的市场体系实现政府对企业研发、金融以及中介服务等方面的扶持。而日本虽起初是以政府为主导,但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因素也逐渐增加,诸如新兴技术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逐渐兴起,企业之间开始自发合作并组建企业集团,这些市场性行为均是政府职能范围的延伸。而对于韩国,其政府明确界定了政府干预新兴产业发展的范围,对于界定范围之外的则交由市场机制解决。并且KTB以及KOSDAQ的成立均标志着社会资金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四,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以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以及转化活动顺利进行,从而缩短新兴产业领域内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周期,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例如可主导建立产业联盟、技术研发联盟,对联盟合作进行税收资金扶持等。

二、企业之间互动发展模式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互动发展模式可分为轴轮式、多核式、网状式、混合式、无形大工厂式。其中“轴轮式”是指集群内存在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大企业,众多相关的中小企业以之为中心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多核式”是指集群内同时存在多个占据优势地位的大的企业,大量中小企业围绕这些大企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网状式”是指集群内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它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互联系而集聚在一定区域内所形成的产业集群。“混合式”是指集群内既有几个占据优势地位的大企业及与其相关的小企业,也有大量的与大型核心企业不具有很強关联的中小企业。“无形大工厂式”指众多在生产流程或其他方面相关联的小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的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性、资金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市场需求并不稳定,这使得产业内真正具有独立进行生产、研发能力的企业数量非常有限,因而一些中小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企业可以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知识溢出等效应,改善地区的商业环境、创新环境,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因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应采用“一个龙头企业带来一条产业链”的“轴轮式”模式带动整体产业链的发展。中小企业依附大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以获得知识溢出效应并与大企业的生产供应链条形成互补。但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应注意: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市场绩效与企业的竞争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过分强调龙头企业的地位易引发垄断行为。并且中小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动力较强,但囿于自身能力不足而无法施展。因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中,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亟待重视。为此,首先应逐步推出产业标准化政策,防止大企业垄断。其次应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政策,设立创业孵化器,引导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最后,应加大财政金融方面的扶持,设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计划,提供种子基金。

三、产业之间互动发展模式选择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亦可分单核式、多核式以及星形式。其中“单核式”是指集群内存在一个在规模、研发和生产能力、产品结构和战略地位上都处于主导地位的产业,其他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多核式”是指集群内部同时存在多个地位相当的、占据优势地位的产业。而“星形发展模式”则是指集群内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的优势产业,各产业之间的合作机会较少,协同关系较弱。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探讨的行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指的是我国划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下面细分行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因为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包含的范围过大,涉及的产业领域重多,是对原有“产业体系”的一种重新组合。我国划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部分产业是对传统产业的一种完全替代,几乎要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另一部分则是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改造而来。基于这样一种事实,决定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产业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应该是多样化、共生的。对于那些由传统产业改造而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业格局比较明显,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比较明显,可采用单核式或多核式的集群发展模式;对于那些属于完全替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主导产业尚未形成,产业价值链还不够完整,此时的主要目标应在于探索产业之间的协同、耦合形式,宜采用星形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金希,李宪振.地方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角色和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08):117-122.

[2] 宋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式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养问题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