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平平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3—0106—01
实践证明,小学生对数学的喜欢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究,由探究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凡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获得的知识,他们就会对之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小明的爸爸到今年(2017年)才过第30个生日,猜一猜小明的爸爸今年多少岁?
又如,要在一条河上造一座桥,使河东A村庄与河西B村庄的人们来往最方便(来往的路程最短),请你设计一下,这座桥应建在什么位置?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思考。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教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妈妈去百货商店买杯子,杯子的价格有4元一个和6元一个的两种。她付给营业员40元,找回了4元。你能说出妈妈买杯子的所有可能?学生们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到了四种答案:①买了一种杯子的。(40-4)÷4=9(个)或(40-4)÷6=6(个);②买了两种杯子的。6元的买2只,4元的买6只, 或者6元的买4只,4元的买3只。在这里,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藏着悬念,这些悬念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重视学生悟性的培养,提升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悟性,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教师要主动跟学生交朋友,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敢于并乐于在教师、同学面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其次,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当学生深思到一定的程度时,才有可能产生顿悟。有了顿悟的迹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起来,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培养参与意识,因材因时施教
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因时施教。每一节课都要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使他们不仅对学习有兴趣,还有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习优秀的学生不感到乏味,又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产生一种“我好喜欢数学”的情绪体验。笔者认为,教学中可采取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教学,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还可以使每一個学生都能得到长足发展。
五、培养良好品质,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探索和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地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由于数学知识抽象、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会知难而退。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比如,用名人的事迹激励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如,讲爱迪生刻苦钻研、潜心发明创造的故事、讲华罗庚成为数学家的历程,以此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意志。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为后续学习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