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涓
【关键词】 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3—002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洞察党情社情的新变化,高度重视家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提示了家风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转型化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和宝贵价值,确定了家风建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深刻分析习近平同志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对于坚持不懈地在校园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
习近平同志关于家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目前反腐倡廉现实问题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中央对治国理政思想的整体和系统谋划,反映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逻辑和执政理念,创新了家风建设的时代内涵,为新时期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活水源头。
1. 家风是新时期的家国之基。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再次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习近平用朴实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家风虽无形却力无穷,对家庭成员的成长发挥着春风化雨的作用;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良好家风的涵养,这充分彰显了家风、校风和政风建设一体化的理念,也是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最终价值追求。如果每一名教师和学生都对培育良好家风具有高度的思想认同和统一的行动自觉,坚持做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不仅是对全面从严治党需要的时代回应,而且也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要求高度契合,必然会推动形成家庭风尚涵养时代风尚的良好局面。
2. 家风是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对家风的重视和强调有着高于常人的深意,他对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家风作为社会风气的细胞,不仅是一种富有凝聚力的文明,而且是一个人精神和品格成长的源头,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正是基于对家风独特优势的把握,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习近平提出了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的重要论断,彰显了党的新一代领导人敏锐的政治意识和深刻的政治理性。作为承担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各级学校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广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良好家风,把家庭建设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获得共识,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深入人心,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准则,已成为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3. 家风是作风的重要表现。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把家风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突出特点,其逻辑起点在于家风虽出自家庭立足于家庭,但其对每个人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家风不仅能促进青年学子涵养自身品行,而且还会给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加上一道“防火墙”,进而形成具有强大感染的精神力量。应该说,习近平关于家风是作风重要表现的论述,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将家风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理念,表明了我们党从家风建设基础环节入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有”新人的信心和决心。涵养家风、加强修养,实际上已成为包括青年学子在内的每一个社会公民改进作风的必修课。
4. 家风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2016年10月27日,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行为。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如此密集地强调家风建设,展示出对家风特点的深刻洞察,敏锐地把端正家风同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紧密联系起来,期望以好的家风促进廉政之风,体现了将家风党风政风统一于治国理政实践的战略构想。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建设良好家风润物无声地给青年学子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茫和精神力量,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已深深地融入习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之中。
二、培育良好家风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实际成效具有重要作用
家风关系到个人、家庭和社会,连接着历史、现实和未来,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培育、传承和弘扬良好家风,对于构建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功能,形成育人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良好家风的形成,与修身养性一样,是一个不懈努力、久久为功的过程。
1. 爱党爱国,确立良好家风准则。“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作为各级学校,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自觉将爱党爱国作为家风传统的突出要旨,结合社会实际,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担好家责,把爱家和爱党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中,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要铭记家国情怀,结合新时代的特点,真心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坚守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传递对祖国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在家风中传承爱国精神,从小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理念,不做抱怨者,不做观望者,不做自私者,而是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模范国民。要了解党和国家的光辉历程,善待和敬仰革命先烈,尊重和捍卫英雄尊严,搞清楚什么是和平年代的爱国情怀,更好地回答“我们是谁”“为祖国做什么”的问题。
2. 继承传统,提供良好家风滋养。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对于健全人格养成、荣誉感培育和责任感形成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如何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成为新时代良好家教家风的丰富滋养,是对我们每个人的当代考量。要重温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家风家教资源,从以积德行善为核心、以俭约勤奋为准则、以尊老爱幼为崇尚、以知书达理为追求、以爱国献身为荣耀的中国传统家风主基调中,汲取培育良好家风、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
3. 修身正己,掌握良好家风法宝。对广大青年学子特别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家风绝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家风建设得好不好,会影响一个家庭的现在和未来、一个民族的传承和发展。广大学子要加强党性修养,对党绝对忠诚,不断强化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努力将这样的政治自觉贯彻到家风建设中去,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充满广大社会中的每一个家庭。要注重道德养成,树立规矩意识,心怀敬畏,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自觉在纪律和规矩约束下作决策、干事情,为家人树立标杆,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4. 严于家教,抓住良好家风关键。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仅是学校一家的事情,作为家庭和家长也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家庭特别是家长,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要注意抓好家风。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学子,深刻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人,要正视父母的养育之恩、夫妻的芝兰之义、儿女的骨肉之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要严格管理家庭成员,善于处理家务事,对配偶和子女经常进行廉政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严格要求家人自觉遵纪守法,让家庭真正成为父慈子孝、夫善妻贤、长幼相亲、邻里和睦的“幸福港湾”,不断汇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