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东
2016年,一部由HBO投巨资拍摄的美剧引爆银屏,它的名字叫《西部世界》。观众被其脑洞大开的剧情所征服,几乎众口一词地好评如潮。但就像其他许多动作类的美剧一样,为了提升观众的兴奋点,这部电视剧也难免有过度渲染暴力与情色之嫌。若回过头来看看其母版,也就是米高梅公司投拍、1973年上映的电影《西部世界》,就会发现电影里面的节制与含蓄反而更具有表现力。虽然那时的拍摄条件不如现在,但不得不承认,这部45年前拍摄的电影已经具备了一种科学预言与文化寓言的双重性质。如今的现实生活已越来越接近于电影里关于人工智能的想象,影片传达出的关于科技伦理的命题也越来越引人深思,犹如一记警世的钟声,引导着在科技洪流中迷失的芸芸众生找到正确的路。这部面世近半个世纪的电影之所以在今天还具有如此价值,实在要归功于它的导演兼编剧:迈克尔·克莱顿。
一
迈克尔·克莱顿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人物。他1942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人。他最初就读于哈佛大学文学系,因为所学内容与自己想象中的有较大距离,继而兴趣转向考古人类学,当这个专业也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时,他又投入了医学的学习,最后拿到的竟然是哈佛医学院的硕士学位。照此发展下去,他很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不过,他可谓不忘初心,最大的兴趣竟然还是文学。但因为有了这些专业知识作为储备,搞文学创作就更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6岁时,他写出了侦探小说 《死亡手术室》,并获得了1969年的埃德加·爱伦·坡奖。此奖项被称为侦探小说界的奥斯卡奖。日本著名侦探小说家东野圭吾的 《嫌疑人X的献身》就曾在2012年被提名。迈克尔·克莱顿由此开始,灵感似泉涌,下笔如有神,成为畅销书作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刚果惊魂》《神秘之球》等,而最广为人知的当属《侏罗纪公园》系列。除了作家这个身份外,他还是编剧、导演和电子游戏开发商。在他所导演的电影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这部叫作《西部世界》的处女作。
二
德洛斯是一座高科技主题乐园。这座乐园分为三个部分,即罗马世界、中世纪世界和西部世界。每个部分的场景都力图还原真实的历史情境,经过精心打造后也基本达到了这一目标。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场景中的人都是机器人。单从外表看,除了手部不夠完美外,一般人很难分辨出它们是机器还是人类。它们被制造出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取悦顾客,为人类提供带有极度享乐性质的冒险。在设置上,无论是机器骑士还是机器牛仔,这些表面性如烈火的家伙都不具有真正的攻击性。顾客要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仿古世界,可以在其中扮演国王、骑士、警长和牛仔诸种角色,圆一把自己的梦。当然,这种圆梦行动是非常昂贵的,门票要1000美元。虽然如此,来过的人都对这种体验赞不绝口,认为物有所值。因此口耳相传,加上广告推销,来此体验的人络绎不绝。德洛斯公司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在熙熙攘攘的顾客中,约翰和彼得这对来自芝加哥的好朋友就是其中的两位。约翰已经来过一次,属于回头客,对于享乐已经是轻车熟路。彼得是个守本分的人,六个月前刚和妻子朱莉分手,孩子们也跟了妈妈。但他却对曾经的家庭念念不忘,因此总是显得愁容满怀。约翰这次就是专门陪他来散心的。他们选择了西部世界,去体验传说中的牛仔历险。
尘土飞扬的路、骑行穿梭的牛仔、四轮驿马车,活色生香的妓馆与庄正威严的警局相映成趣,当然,在这经典的西部小镇场景中,还要给喧嚣的酒吧留一个重要位置。酒吧作为一个联系外部世界的枢纽,在西部片中承担着重要的叙事任务。而《西部世界》里第一个高潮就来自酒吧里的枪战。
在彼得喝酒的时候,一个机器牛仔从背后故意碰了他一下,酒洒在衣服上。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它还侮辱彼得不是男人,而只是一个没长大的男孩儿。显然这个机器牛仔是被设计成为专门向客人发起挑衅的。约翰对此驾轻就熟,鼓动彼得与它决斗。接下来就是对西部片里决斗前经典台词的一次戏仿。
“你说得太多了。”彼得壮着胆子说。
“你说什么?”
“你说得太多了。”
“为什么不叫我闭嘴呢?你动手吧!”
在这个西部世界里,没有“忍气饶人祸自消”的箴言,只有一言不合、拔枪相向的生存法则。此时气氛凝重,酒客们纷纷知趣地躲在一旁,二人互视对方,然后拔枪射击。结果可想而知,机器杀手应声倒地。它被设计得拔枪速度很慢,即使拔出枪来也无法真正实现射击,因为为了保障顾客的安全,所有的枪都被设计成无法向有温度的物体射击。
酒吧枪战具有象征意义,从此开启了人心中一道黑暗与罪恶的闸门,精神分析中常说的“本我”得到了释放,并一发而不可收,因为西部本来就是无法无天蛮荒之地的代名词。彼得从这一刻起,才算真正进入了西部生活。他和约翰一起到妓院寻欢作乐,一起醉生梦死。他还第二次枪杀了那个修复好的机器牛仔。不过这次因为触犯法律,被关进了警局。于是又有了炸警局越狱的情节。在越狱过程中,约翰还枪杀了警长,逃出小镇,躲到西部荒漠中。
但是他们不知道,一件可怕的事正在悄悄发生。那就是乐园控制中心的工程师发现机器装备的故障率在快速上升,更可怕的是还找不出原因。险情出现了。开始是一条被设置为只吓人不咬人的蛇竟然把约翰的胳膊咬流血了,他们虽然惊讶,却依然以为这是故意设计的。紧接着中世纪世界的一个被设置为顺从的侍女拒绝了顾客的要求,还打了他一耳光,这一切都预示着更大的险情即将到来,但是乐园的管理层已经利令智昏,因为如果宣布这个事实,那么将会遭受巨额经济损失。于是他们掩盖了真相,希望能够私下里想办法尽快解决。而事情的发展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机器人很快就脱离了控制中心的指令,用工作人员的话说就是“机器都疯了”。中世纪世界里的“黑骑士”第一个发了疯,在和顾客扮演的骑士决斗时,它竟然将对方杀死了。于是,乐园顾客的厄运开始了。
约翰和彼得还被蒙在鼓里,当他们返回小镇时,第三次遇到了那个被修复并改良的机器牛仔。两个人对这个牛仔的不断纠缠感到无语,相视一笑,心里都在盘算着如何按照既定的剧情轻松杀死它,因此显得漫不经心,而没有预感到已经到了生死关头。约翰决定这次由他出马搞定机器牛仔,不过这一次,他想错了,对面已经不是那个笨拙的机器,而是一个超级厉害的杀手。当约翰被子弹射中的时候,他甚至不相信这是真的。然而这就是现实:约翰真的死在了机器牛仔的枪下。
彼得惊呆了,但是迅速反应过来,衡量了一下形势,走上了逃亡之路。机器牛仔则紧追不舍,由于安装了最新的装备,具有极强的追踪能力。因此,彼得多次身处逆境,险象环生,只能采取种种手段脱身自保。好在最后终于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机器牛仔烧毁。
这时整个乐园变成了一座坟墓,尸横遍野,死气沉沉。彼得终于松了一口气,疲惫地坐在台阶上,脑海响起了电影开头德洛斯广告宣传的口号:为什么不选择坐气垫船,到中世纪世界、罗马世界和西部世界?今天就联系我们,或者你们的旅行团,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个难忘的假期……为你……为你……为你。
三
将一群人置于一个高科技打造的封闭空间,因为控制中心对 “产品”的控制力降低至消失,那些本来被设计为不具有威胁性的“产品”突然变得恶意十足,人类在此情境下,一部分被伤害甚至消灭,还有极少的一个或一组人积极开展自救并且取得最后的成功。基于这样一个故事模式,也就不难理解迈克尔·克莱顿可以继续写出《侏罗纪公园》这样的小说。《侏罗纪公园》可看作是《西部世界》的丛林版,加之斯皮尔伯格的导演功力,空间更集中,故事更紧凑,场面更惊心。
除了这种大的封闭空间带来的紧张刺激之外,《西部世界》在次要人物的设置上也很有特色。一个孱弱的中年男人也来到西部世界,他选择扮演警长角色。从稀疏的头发和宽大的黑框眼镜可以看得出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懦弱、顺从的人。但是在虚拟的世界里,他偏偏热爱发号施令,这正符合弗洛依德“梦是愿望的达成”的观点,他用梦里的趾高气昂来弥补现实生活的低眉顺眼。但也因此显得笑料百出,比如对着镜子练习拔枪,竟然失手走火,将镜子打破,预示着对自我形象修正的失败,后面的行为也印证了这个暗喻。虽然从装备上已经是警长,但因为本身缺乏那股阳刚之气,故而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当他一觉醒来,发现身边睡着一个美女的时候,他暗自欢喜,人类心底那一点虚伪和邪恶暴露无遗。
还有一对老年夫妇,他们选择了去中世纪世界。在那里,妻子扮演了贵妇,丈夫则扮演了骑士。丈夫勾引侍女,遭到拒绝。后来又因为争夺贵妇,与“黑骑士”决斗,竟然因此丧命。
几组人物构成一个谱系,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都在暴力与情色的路上执迷不悟。当人们一旦处于可以将道德和法律抛置脑后而不用负责任的时候,个个都变成了魔鬼。人这个欲望主体在消费主义观念的推动下,在高科技带来的快感中,反而被异化,变成了不能自主的客体,从而产生了一种伦理危机。
同时,扮演机器牛仔的尤尔·伯连纳也为本片增色不少。在出演本片之前,他曾因《国王与我》国王一角而获得第二十九届奥斯卡影帝。他还主演过另外一部经典西部片《七侠荡寇志》。他的表情神秘莫测,演技出神入化,他塑造的这个机器牛仔也成为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
1976年,米高梅公司又拍了一部《未来世界》,作为《西部世界》的续集,讲述德洛斯经历失败后重装开业的故事,里面还包含着一个大阴谋。不过因为剧情过于拖沓,缺乏应有的戏剧张力,实在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平庸之作,也因此没有产生反响。
四
在當今社会,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应对科技带来的改变?这也许是《西部世界》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事实: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产品也由原来仅仅是生活中的新奇玩意,如早期的影戏、掌上游戏机等,发展到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现在的电脑、智能手机等,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阅读习惯和心理状态。不可否认,科技带给我们许多便利,同时也应看到,科技既可能呈现出花朵般的美丽,也可能带给人锥心刺骨的伤害。当我们以为科技在为我们服务时,也许我们自己也正成为机器的奴隶。《西部世界》在45年前就以形象化的视觉奇观为我们敲响了这个警钟。而今天我们正身处这样一个人类与机器的关系特别亲密的时代,这记警钟就显得尤其可贵。因此,这部电影作为一部经典,不仅要被观看,还应该被反复观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才能使我们时刻保持一种警觉,提醒自己不要在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中迷失了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