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雄安人画像,正是要刻画和描摹雄安人的新形象,展现雄安人的风采,并透过这些形象和面孔,尝试探讨“雄安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这样更为深入的话题。
雄安新区成立半年多来,全新的发展思路、创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引发广泛关注,然而在各种各样的报道中,鲜有对这座城市中的“人”进行近距离、深入的观察与刻画。实际上,强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不仅是一次城市发展的深刻转型,更是城市和乡村一次关于人的全面升级。
为雄安人画像,正是要刻画和描摹雄安人的新形象,展现雄安人的风采,并透过这些形象和面孔,尝试探讨“雄安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这样更为深入的话题。
一个月来,我们的记者团队深入到雄安三县多个地方,采访并拍摄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有学校的教师、正在上学的孩子、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也有千年秀林的植树工、白洋淀里的渔民、服装企业的纺织女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所构成的坐标系,帮助我们更好地定位和描绘出雄安人的外表与内里。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一次次被雄安人的勤劳、朴实和热情所打动。和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一样,他们笃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念,靠着自己的一双手踏踏实实劳动、认认真真生活。这样的品性,既来自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家训乡规”,更源自他们从雄安这一方水土中得来的朴素却深刻的人生见解。
然而,随着新事物、新机遇纷至沓來,雄安人也不可避免面临新的挑战。商机多了,有的人“见钱眼开”,却把信用抛诸脑后;有的小区物业费、取暖费说涨就涨,服务却没跟上;有的房东“撕毁”合同坐地起价,强行赶走原有租户,甚至拒绝支付违约金……还有一些传统习惯和个人行为,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文明水平。比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过于铺张烦琐,甚至存在污染环境、扰乱公共秩序的情况;有的司机违反交通规则,开车逆行、超速、不看灯,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还有的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以及乱贴小广告等。这些不文明现象,与雄安新区的定位是不相称的,新区发展需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也同样离不开新区人民的自我提升。
为雄安人画像,除了记录当下,更重要的是描绘未来。雄安人需要具备哪些新的品质?应当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雄安人需要作出怎样的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以下这几点,供大家讨论:
一是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雄安新区是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未来必然会有更多的外来人口流入,甚至会形成多元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这就需要雄安人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接纳、尽快融入,形成具有雄安特色的城市风貌。开放包容的雄安人,才是未来城市活力的源泉和基础。
二是勇于创新与探索的精神。雄安新区是面向未来的城市,是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创业”“实干”都将成为这座城市的关键词。面对新事物、新机遇、新挑战,雄安人需要勇于创新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才能搭乘这趟时代的快车有所作为。当然,创新与探索的前提在于打破思维上的条条框框。俗话讲,思路一变天地宽,雄安人需要从这一刻起就迈出第一步。
三是尊重市场规则,诚实守信。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雄安新区必将成为全国市场要素流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甚至面向全球开放、对接国际市场。中国老话讲,人无信不立。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雄安人需要更加重视契约精神,一诺千金、以诚待人。即使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发生了矛盾,也要沟通协商、依照法律程序解决处理。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雄安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养成更加文明的生活习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离不开文明的市民,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更与老百姓文明素养的提高相辅相成。尽快改掉生活陋习,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发生,雄安新区才能实现全方位的进步和提升。更重要的是,雄安新区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因此从现在起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绿色宜居的生活才能得以实现。这样一个过程需要每个雄安人担起肩头的责任,作出自己的贡献。
雄安新区来了,我们该做怎样的雄安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句,背后更有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命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样的目标和未来,需要新区政府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也需要新区人民培育主人翁意识,提升自身素质,共建美好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