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教学”,芬兰教育的制胜法宝(观察)

2018-03-19 07:18李虹
环球时报 2018-03-19
关键词:芬兰环球时报现象

本报记者 李虹

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改革成为热门话题,以减负撬动教育改革的呼声愈发高涨。经合组织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上海15岁青少年平均每周家庭作业完成时间约14个小时,列全球首位。而芬兰仅为3个小时,在调查中排名最低。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作业最少的国家,其教育体系却屡屡高踞国际教育体系排名榜首。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素有教育界的“世界杯”之称,芬兰青少年多次在阅读与科学评比中称霸,芬兰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全球第一”。一个人口只有500多万的北欧小国因为教育而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在各国教育学者到芬兰取经的过程中,“现象教学”成为他们争相观摩、研究的学习方式。

“颠覆性的改革”

芬兰于2016年正式启动了酝酿已久的以“现象教学”为核心的新课改。“现象教学”即事先依据一些源于学生生活的现象,确定一些学习或研究主题,然后围绕特定的主题,将横向的不同学科知识融入到新的课程模块,并以这样的课程模块为载体实现跨学科教学。这些主题可以是“欧洲地理认知”“古埃及的历史”,也可以是“生活中水的不同形态”“欧洲难民危机”等,涉及数学、历史、文化、地理、化学、政治和经济制度等跨学科的知识。

现象教学是在芬兰国家教委会2014年发布的1-9年级《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中提出的。新大纲明确提出,每所学校每一学年至少要进行一次现象教学,从2016年8月起在芬兰全国实施。这次芬兰新课改被很多媒体称为“颠覆性的改革”。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钱文丹对芬兰教育有着多年研究,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去年,于韦斯屈莱大学附属学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以“芬兰独立百年”为主题的现象教学。课程设置分为“这就是芬兰”(涉及地理、历史、文化、语言)、“演奏国歌”(涉及音乐、芬兰语)、“演绎芬兰童话故事”(涉及芬兰语、戏剧表演、视觉艺术)、“制作芬兰传统食物”(涉及烹饪、物理测量、食品健康)、“独立日庆典”(涉及手工课、美术)、“制作视频《这就是芬兰》”(涉及视觉艺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几部分。

钱文丹介绍称,通过这样一个横向交叉多学科模块的教学,学生学到的是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老师鼓励学生在众多现象中通过整合、归纳、分析,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之道。这种立体思维训练有利于思维扩散性发展,突破了单一学科教学固有的线性思维局限。

打破学科界限

芬兰的现象式教学绝非“妙手偶得”,而是多次课程改革的历史延续。芬兰凯拉瓦市教育局基础教育部门负责人戴尔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芬兰的一些老师就会在传统学科教学之外,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教学。只不过以前更仰仗于教师的个人兴趣,集中在小学阶段。如今现象教学成了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中学也要执行。

“现象教学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小学校生活与真实生活的距离。”位于芬兰罗瓦涅米的拉普兰大学师范附属学校校长黑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学校曾经做过关于罗瓦涅米历史的现象教学,让学生们探究几十年前的城市风貌,了解人们当时的生活方式,鼓励学生去采访自己的长辈,让他们更多地在生活中自己找答案。

芬兰为什么要推行现象教学?芬兰议会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席桑娜·劳斯拉赫蒂给出的答案是:“世界变化太快了,中小学今天教的知识,几年后可能就会过时,谁也不知道孩子们参加工作时的世界是什么样。因此课程改革要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让孩子长大后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新大纲还取消了一部分标准化考试,代之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古希腊历史”现象教学为例,首先老师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对以希腊城邦为代表的文化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另一组则是对以希腊神话着迷的学生;然后分别在两个组内让学生们自由讨论想研究的话题;之后,考虑具体的方法并形成方案;最后,学生与大家分享学习报告,学生之间互相评分。

给予教师足够自由

现象教学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芬兰自上世纪70年代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就在小学实行全科制教师,即一位班级教师负责几乎所有科目教学。几十年来,教师对各个学科都有一定掌握,教学中常涉及学科融合。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现象教学提供了重要保障。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马库斯·塔尔维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芬兰,即使是幼儿园教师也需要硕士以上学历。普通教师受敬重的程度堪比国家元首。与此同时,芬兰对老师的挑选非常严格。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牛双红对记者说,在芬兰,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成为老师,师范专业不但要看成绩,还需要层层面试,录取率仅为10%。

此外,芬兰的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老师可以自行决定使用什么教科书、课程如何编排,无须特殊申请就能带孩子去户外上课。赫尔辛基大学Vikki教师培训学校讲师萨瑞·穆杭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芬兰给老师足够的自由和充分的信任,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这种具有自主权的“研究型”教师运用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方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量身制定教育计划。▲

猜你喜欢
芬兰环球时报现象
芬兰将迎独立100周年 邻国挪威考虑“割让”山峰作贺礼
芬兰纸与纸板五年连减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