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县森林经营所生态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思考

2018-03-19 16:28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沐川生态旅游林场

王 华

(四川省沐川县森林经营所,四川 沐川 614500)

沐川县森林经营所处于四川盆地西南素以生态优美闻名的沐川县凉风坳,为全省178个国有林场之一。经营所长期以绿化造林、森林管护为己任,为沐川县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森林经营所辖区内有林地面积 1 927 hm2,森林覆盖率达93.02%,拥有森林蓄积36.76万m3。凉风坳森林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清新的空气吸引大量的市民前来游玩,但经营所的生态旅游开发和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小型国有林场如何依托区位优势和林区生态环境,利用有限森林资源,创新经营机制,发展生态旅游,达到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从以前的森林养人转变为通过更好的保护生态来养人,对转制期的小型国有林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沐川县森林经营所生态旅游资源特点

1.1 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景观

我国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南部,由于长期高强度人为因素影响,保存完好的原始植被类型所余无多,四川省沐川县森林经营所林区较完好地保存了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阔叶林位于森林经营所凉风坳工区(东经103°47′~103°49′,北纬28°29′~28°54′),是沐川国家森林公园、四川芹菜坪山鹧鸪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区域。辖区内以天然林为主,海拔 1 100 m~1 550 m,年均气温12.8℃,最高气温30℃(7月),最低气温-10℃(12月),年平均降水量 1 780 mm,平均相对湿度达90%,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1],气候温和,景色宜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群落层次结构明显,乔木层以壳斗科常绿树种、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种类居多,主要有润楠、水青冈、灯台、青钱柳、峨眉含笑、木荷、桦木、香果树、白辛树、拟赤杨、灰叶稠李等多种阔叶树种和国家级保护的濒危植物,灌木层主要有杜鹃、吴茱萸、木姜子等,草本地被物主要为蕨类;常见动物鸟类有果子狸、锦鸡、竹鸡、斑鸠等,还有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山鹧鸪。森林公园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也是夏日避暑、冬季赏雪的休闲度假胜地。

1.2 山王埂林木良种基地体验式游览区

林木良种基地建于1979年,位于森林经营所山王埂林区(东经103°55',北纬28°45'),地形地势独特,两面临崖,形成天然隔离带,面积53 hm2,设有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水杉无性系种子园和柳杉母树林,主要开展杉木、柳杉良种选育。1993年,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通过省林木种苗站验收,并获得乐山市人民政府1996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2年,山王埂林木良种基地“沐川杉木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通过2011年度省级审定,“沐川柳杉母树林”通过2011年度省级认定。林区以常绿针叶树种杉木、柳杉和落叶针叶树种水杉人工林为主,林木葱郁,分布科学,整齐美观,四季景色优美。目前车辆可达林区,通过开展珍贵树种育苗、扩建鱼塘并配置相应设施,可打造成集良种生产和体验式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林木繁育示范区。

1.3 珍贵树种和林下种植示范基地观光园

珍贵树种示范基地分布在凉风坳、前光和林坝子工区,面积88.87 hm2,2011年在商品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人工更新营建的刺楸、光皮桦、峨眉含笑混交林,2013年8月完成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成效考评,人工混交林生长良好,珍贵树种林区具观赏游览价值。

按照沐川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成的林下种植中药材红豆杉示范区33 hm2,位于凉风坳工区,同时,林下种植的竹荪试点初获成功,竹荪(蛋、肚)产品曾参加2012年“首届四川省优质森林食品”宣展活动并通过第一轮投票。

1.4 天然竹林生态景区

沐川以竹多闻名遐迩,森林经营所也不例外,“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凉风坳工区的成片天然竹林近40 hm2,虽没有万顷竹海的壮观,但也自成独特的生态小气候。登高临远,层峰叠翠,清风过处,竹浪起伏;独坐幽篁,悠然自得,曲径盘桓,心宁神静;憩息林边,卧听竹涛,风竹秋声,感物兴怀。目前,通过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凉风坳工区工房修葺一新,相关附属配套设施也已完善,可提供住宿30人/次左右。

2 生态旅游发展环境

2.1 区位优势明显

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沐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北距乐山100 km和成都250 km,西南紧邻马边、雷波、云南,东达宜宾仅100 km左右,为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典型西部山区,林竹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7.34%,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 35 000个·cm-3,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县,有“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四川山鹧鸪之乡”的美誉,也是四川省首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县)”之一。

2.2 领导重视

沐川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总体取向,以乐山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为契机,精心描绘沐川竹海、沐川寨—五马坪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中华竹博园—解结湖等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蓝图,倾力打造西南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目前,沐川竹海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草龙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国家森林公园获准设立(林场许准〔2015〕24号),芹菜坪市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川府函〔2014〕115号),箭板镇顺河古街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随着乐宜高速建成通车,成贵铁路、仁沐新高速、沐犍快速通道等交通项目的推进,沐川的文化旅游发展将更上层楼。

2.3 可依托的周边特色旅游资源

依托沐川3A级竹海景区、黄丹喀斯特溶洞群、沐川农耕博物馆、桃源山居新农村综合体,以及在建的中华竹博园、五马坪特种旅游基地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联袂打造竹乡特色生态旅游线路,同时,随着沐川融入“乐山半小时经济圈”、“成都两小时经济圈”的交通改善,可打造从峨眉山、乐山大佛、犍为芭石铁路·嘉阳小火、同兴桫椤湖等沿途多条民俗文化体验旅游线。

2.4 国有林场面临的改革机遇

国有林场改革的核心就是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改革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国有林场改革不是为了单纯地甩包袱和搞活林场经济,而是要通过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使国有森林资源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国有林场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2]。国有林场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得天独厚的林区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重要的物质基础,而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特征及其谋求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可持续性,符合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目的。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学合理开发林区资源,创新经营方式,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可进一步增强林场发展活力。

3 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投入不足,景点基础设施薄弱

森林经营所注重于生态建设和保护,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经济实力有限,尽管结合有关项目维修整治过部分园区道路与景点设施外,基本上没有进行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离森林生态旅游还有很大差距,生态旅游所必需的吃、住、行、游、购、娱还不够完善,游人到林区游玩还处于自发阶段,加之离县城较近,基本留不住人。

3.2 主题不明、缺乏统筹规划

1993年11月,森林经营所利用自有资金委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编制了《四川省凉风坳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对公园环境条件、风景资源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评价,并对公园布局、景点建筑、相关设施及环境保护、公园管理等进行了规划设计。由于天保工程的实施和相关林业政策变化等因素,以及缺少资金支持,森林经营所无法独立将公园设计付诸实施,森林公园的设计一直停留在书面阶段,森林生态旅游也因此无从开展,致使林场发展目标不明确,森林旅游开发进度较慢。

3.3 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型人才短缺

随着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不同深化,森林经营所在管理方面有了一些新的举措,但并未改变根本现状,吃大锅饭的观念还未能打破,难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人员结构上,专业人才较少,特别是涉及生态旅游专业型人才更是缺乏,主要人员为长期从事造林、护林、防火的老同志、对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更新较慢,不能正确把握森林生态旅游市场,森林旅游起步为艰。

4 对策与建议

生态旅游是一切以自然生态或自然生态和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为主要吸引物,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是实现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它的宗旨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可以缓解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又能为国有林场的发展开辟一条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遵循其特征、属性和要求,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发掘森林游憩资源,开发特色生态产品,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国有林场增效创收能力,并带动林区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

4.1 政府主导,创造生态旅游发展条件

生态旅游肩负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会责任,国有林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诸如旅游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布局、生态旅游目标形象定位、资源承载力评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投资机制等,政府的科学引导和政策推动可从整体上提升生态旅游的开发层次和水平,实现旅游资源配置达到或接近最优状态。同时,国有林场生态旅游的开发需要在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人事管理机制、道路规划方面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为生态旅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2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开发林区资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旅游开发须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在综合开发森林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大管护力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森林多方面效益和功能,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循环经济,即:在旅游区内的所有产业之间形成生态产业链和闭合循环网,实现旅游区域的零排放和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或可持续利用[3]。

4.2.1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从管护制度、宣传以及通讯、交通设施设备的配置等多方面举措入手,提高森林管护的质量。一是划分管护范围,签订森林管护责任书和森林防火责任书,明确管护内容和职责;二是实行量化管理,加强巡山护林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分明,提高管护效果;三是在不影响林木生长和破坏森林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承包经营,把森林管护与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有效结合起来,适度发展种植、养殖和林副产品采集加工,调动管护人员积极性,提高森林综合利用率。

4.2.2 针对生态旅游开展森林经营。通过培植速生、优质和珍贵的树种,调整景观树种配置,营建富有特色的林相色彩,丰富自然景观,形成景观优美、功能多样的森林生态环境,满足森林生态旅游的需要。

4.2.3 绿色开发旅游产品。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可承受范围内,根据旅游资源特色进行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确保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一是旅游区建筑设计应与林区自然、文化和生态环境相协调;二是在旅游活动的生产消费中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鱼腥草、野芹菜、鱼鳅串等野菜资源,倡导绿色饭店、绿色林(农)产品、绿色森林人家、沼气生态系统,以及生态交通、生态能源等;三是实行生态管理,包括对旅游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管理以及对来访游客旅游行为管理等,使生态旅游既可以保证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又可以保证被开发的资源免遭破坏,体现旅游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循环和再利用原则;四是提供生态服务,把游客旅游活动过程中的衣、食、住、行、娱乐和购物服务作为一个整体,使其服务生态化[4]。

4.3 突出特色,建设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基地

凉风坳森林公园及天然竹林、芹菜坪山鹧鸪自然保护区、林木良种基地和珍贵树种示范基地,不仅景观优美,而且蕴含丰富的生物、生态环保等学科知识,是开展动植物科考、科普主题旅游和实践教学的理想场所。整合现有资源,建立科普教育基地,通过举办青少年生态环保科普夏令营、爱鸟周旅游、大自然探秘活动等生动多样的科普形式,普及科学知识,不仅可以丰富生态旅游产品类型,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而且可以拓展国有林场林区资源功能,发挥生态资源综合价值。

4.4 宣传营销,传导生态文化

国有林场的森林景观、物种资源、自然历史文化遗产、森林生态环境等,不仅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而且蕴涵丰富的生态文化思想,同时,也是生态科考、科普活动的基地,是天然的生态教育课堂和展示宣传生态文化的阵地。

4.4.1 把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与森林旅游有机融合,通过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性、体验性的参观游览项目,在欣赏自然风光、得到身心放松的同时,提升环保意识,自觉绿色消费,进而促进环境保护,获得长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4.4.2 围绕生态文化游憩定位,在游憩中渗透生态文化教育。结合林区天然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林木良种基地资源,通过体验式旅游活动,让游客获得对天然野生动物、珍贵植物和林木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的直观认识。

4.4.3 与旅游、宣传等多部门和机构合作,建立生态旅游发展长效机制。同时,通过先进便捷的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营销生态旅游产品,举办具有特色的节庆活动,提升生态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为景区开发和招商引资打下基础。

4.5 加强部门合作,多渠道争取资金

资金短缺是森林经营所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主要瓶颈。解决这一瓶颈,一方面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支持,一方面要加强全县财政、林业、农业、旅游、交通、环境、扶贫等部门合作,深层次整合涉林、涉农资金,集中投入推动经营所森林生态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学贵,胡庭兴,鲜骏仁,等. 川南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9,29(3):1234~1240.

[2] 褚利明.关于国有林场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J].领导论坛.2012,(6):3~7.

[3] 舒小林,明庆忠,毛剑梅,等.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旅游可持续发展[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2):55~59.

猜你喜欢
沐川生态旅游林场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与王沐川在图书馆
与王沐川在图书馆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林场住宅
突破山区县“互联网+农业”瓶颈 为扶贫攻坚助力
——以沐川县为例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