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地区沙棘病虫害防治对策研究

2018-03-19 17:06:54高小英
山西林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蠹蛾毒蛾沙棘

高小英

(临县林业工作站,山西 临县 033200)

吕梁地区位于山西省中西部,地处吕梁山脉中段,地理坐标东经 110°22'~112°19',北纬 36°43'~38°43',东部与太原市和晋中市接壤,南与临汾市接壤,北部与忻州市相邻,西部与陕西省隔黄河相望,吕梁山脉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地区。海拔范围在1 000m~2 000m之间,平均海拔为1 090m;属于半干旱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少雪;年均降水量约500mm,年均气温8.60℃;干旱、暴雨、冰雹、霜冻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全区森林覆盖率为24.40%,主要植被类型为油松、华北落叶松、白皮松组成的针叶纯林及针叶混交林;栎类杨桦组成的落叶阔叶林;油松、华北落叶松等针叶树种与辽东栎、山杨、白桦等阔叶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沙棘、虎榛子、黄刺玫等落叶灌丛。

1 沙棘资源现状

吕梁地区是山西省天然野生沙棘集中分布区,被誉为“沙棘资源宝库”。截止2018年6月,全区天然沙棘分布面积约有10.50万hm2,约占山西省沙棘面积的25%左右。从水平分布来看,全区各县(市、区)均有沙棘分布,其中岚县1.08万hm2、交口县1.01万hm2、方山县8 200hm2,是全区沙棘分布面积最多的县,也是山西乃至全国少有的沙棘集中连片分布区,为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

2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2.1 沙棘干枯病

沙棘幼苗和成年植株均有可能发生干枯病。发病原因有两种:一是真菌或镰刀菌感染植株;二是土壤贫瘠、气候干旱、土壤板结等引起的植株生理失调。吕梁地区沙棘干枯病多由第二种情况引发,幼苗发病时,叶片逐渐变黄,枝条干枯,严重时导致整株幼苗死亡;成年植株发病表现为树干及枝条的树皮表层出现褐色凸起物或者黑褐色凹痕,一段时间后叶片开始干枯脱落,枝干枯死。

防治方法:包括前期预防和发病期防治。前期预防主要是加强植株抚育管理,定期对植株增施腐熟有机肥及磷、钾等化学肥料;定期进行松土和浇水等工作;在沙棘集中分布区,还可以撒播禾本科牧草,能有效降低干枯病的发病率。发病期,采用可湿性代森锌800倍液或可湿性多菌灵粉剂300倍液喷洒植株,每隔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可以有效减轻干枯病带来的影响。

2.2 沙棘叶斑病

沙棘叶斑病主要发生在沙棘幼苗期。发病前期,幼苗叶片出现2个~4个黄褐色的圆形病斑,3.0d~5.0d后病斑逐渐变大,最终整个叶片全部被病斑感染,导致叶片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发现症状后,及时剪除发病叶片或枝条,并集中运输到生长区域外进行焚毁,然后用50%可湿性退菌特粉剂1000倍液喷洒发病植株,每隔15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可以有效遏制沙棘叶斑病的大面积发生。

2.3 沙棘锈病

沙棘锈病主要发病对象为1.0a~3.0a生的沙棘大苗,每年雨季为高发期。植株发病时,大量叶片逐渐由绿变黄,出现圆形浅黄色病斑,然后向黄白色转变,一段时间后病斑转为铁锈色或深褐色,最终导致叶片枯萎死亡。

沙棘锈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在植株幼苗期6月上旬、中旬、下旬各喷洒1次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发病时,及时剪除病枝集中焚毁,然后用5.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病株,每隔10d喷洒1次,连续3次。

3 主要害虫及防治方法

吕梁地区沙棘害虫有10多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有沙棘木蠹蛾、红缘天牛和舞毒蛾3种。

3.1 沙棘木蠹蛾

沙棘木蠹蛾为鳞翅目木蠹蛾科线角木蠹蛾属昆虫,成虫个体较小,长约18mm。每4年发生1代,冬季幼虫躲在蛀空的沙棘根部通道中越冬,翌年6月爬出蛀孔钻入到土中化蛹,7月羽化成虫产卵繁殖下一代,10月下旬-11月上旬再次开始越冬,幼虫大小不整齐,分为1.0a群、2.0a群,以此类推。老熟幼虫通常在树冠周围15cm深土中做薄茧化蛹,主要为害多年生沙棘,害严重时单株虫口可达80余头。

防治方法:①营林防治。对于虫害高发区域,要进行沙棘林的整体更新改造,采伐受虫害侵染严重的植株,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沙棘品种与乡土树种混交种植重新育林;同时加强抚育管理工作,及时松土、除草、浇水。②生物防治。选择专化性强的白僵菌菌株进行人工大量繁殖,然后在浇水后或者降水后喷洒到植株上;也可利用其天敌毛缺沟寄蜂和猪獾杀死害虫。③物理防治。沙棘木蠹蛾具有趋光性,可在害虫高发期利用杀虫灯进行诱杀,切忌不可长时间使用,以免杀死毛缺沟寄蜂等天敌。④化学防治。发病期用氧化乐果1000倍液进行灌根,可毒杀不同生长期的沙棘木蠹蛾,灭杀率在95%以上。

3.2 红缘天牛

红缘天牛属于鞘翅目天牛科昆虫,危害沙棘、榆叶梅、文冠果、葡萄、桃等植物的枝干。虫卵白色椭圆形,长2.50mm左右;幼虫长约20mm;成虫长15mm~20mm。每年发生1代,幼虫寄生在沙棘枝干的蛀道内越冬,翌年春季4月-5月越冬幼虫开始化蛹和成虫羽化。5月下旬在生长势弱的枝干上产卵,卵期约10d。初孵幼虫会啃食幼嫩枝条的皮层,随着成长会对整个树干造成危害;10月下旬,幼虫蛀入木质部越冬。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捉。每年5月中旬-6月下旬是红缘天牛活动旺盛期,期间可人工在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捕捉。②虫卵清除。6月中下旬,受虫害的植株树干基部会出现泡沫胶状物,用刀片刮去树皮下的虫卵,并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涂抹在伤口处。③幼虫毒杀。受害植株树干基部地面发现有成虫产生的粪便时,将蛀道内的粪便挖出,并用注射器将40%乐果乳油10倍液注入虫孔。④成虫毒杀。成虫活动旺盛期,用40%乐果乳油5倍液与泥土均匀混合,搅拌成糊状,涂抹在距地面50cm以下的树干上,可毒杀在树干上爬行及啃食树皮产卵的成虫。

3.3 舞毒蛾

舞毒蛾属于毒蛾科毒蛾属昆虫,也是吕梁地区沙棘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为害沙棘植株的叶片,严重时会将整个植株的叶片吃光导致植株死亡。蛹体长20mm~35mm,雌蛹比雄蛹略大,呈红褐色或黑褐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60mm左右;成虫雌雄异型,雄成虫体长约20mm,雌成虫体长约25mm。每年发生1代,10月下旬虫卵在沙棘植株树干背面坑洼处越冬,翌年春季植株发芽时孵化,幼虫白天多群栖在叶片背面,夜间取食叶片成孔洞。

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每年入冬前,清除林地杂草,对沙棘植株整枝修剪,剪除残枝、枯枝和病虫害枝,并集中焚毁。②成虫诱杀。舞毒蛾具有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可利用杀虫灯进行诱杀。③化学防治。采用20%杀灭菊酯1000倍液,或乳油2000倍液喷洒植株可以有效杀死舞毒蛾。

猜你喜欢
蠹蛾毒蛾沙棘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21:40
沙棘颂
刍议飞防蜀柏毒蛾与蚕桑产业和谐发展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2:59:58
蜀柏毒蛾微孢子虫对家蚕危害的研究初报
四川蚕业(2021年3期)2021-02-12 02:38:40
斜纹拟木蠹蛾在广州发生的生物学特征
沙棘在西藏的发展前景探讨
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barana的研究现状*
广东园林(2019年1期)2019-03-13 03:50:06
沙棘产业的直销之路
沙棘木蠹蛾成灾原因及控制措施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7
三种木蠹蛾越冬幼虫的过冷却能力差异比较
植物保护(2017年5期)2017-10-09 00: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