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婷/三台县农业局
与2012年相比,2016年底三台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3.99万kW,增加了12.62万kW,增长了24.56%,年均增长6.14%。农机拥有量增长较快,但结构不尽合理。一是机具类型。小型作业机械多,大型作业机械少;小型耕整地机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多,大型耕整地机械、乘坐式插秧机少;谷物联合收割机多,油菜、玉米收割机少;种植业机械多,畜牧养殖、渔业机械少,经济作物、林业机械使用才刚起步;农田作业机械多,其它作业机械少;单项作业机械多,复式作业机械少。二是供需不相适应。现有农机具的供应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呈现出现有农机具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对机具性能、质量的要求,老百姓非常渴望性能优良、价格合理、质量较高、使用寿命长的农机具。三是农机忙闲不均。耕整地机械、农村运输、农产品深加工等机械使用时间较多,播种、收获机械使用时间非常有限,存在农业机械闲置和投资回收慢的现象。
与2012年相比,2016年三台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7.16%,增长了10.66%,林业、畜牧业、渔业机械化作业取得突破。虽然全县农机化整体水平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北边以平坝为主,农机得到了普遍认可和接受,使用比较普遍,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发展较快,农机拥有量多;东边、西边以丘陵为主,机械化种植只得到部分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接受,整地、播种、收获机械化技术得到了较好推广应用,农机拥有量较多;南边地区以山地为主,由于地理条件受限,机械化作业效果受到影响,老百姓对农业机械化的接受程度不高。二是各作物间农机化作业发展水平不平衡。三台县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水稻、玉米等。小麦、小稻两大类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推广较好;油菜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也较为成熟,处于广泛普及推广应用阶段;而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仅处于引进示范阶段。三是作业环节不平衡。机械化耕整地发展较快,机械化收获发展较为迅速,机械化播种发展较为滞后,玉米机械化播种处于引进示范阶段,油菜机械化播种处于示范推广阶段,水稻机插秧处于大力推广阶段。
全县农机大户已达102户,农机专合社已达30个,资产总额达4 048.71万元,从业人员达1 132人。在不断健全完善订单作业、托管作业、承包作业等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为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增加了“半托”“单项委托”等菜单式服务,年实现服务面积2.87万hm2,年度总收入达1 814.36万元。由于受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投入乏力,使得其服务能力有限,发展壮大方式单一,抵卸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加之,农机4S店缺乏,使农机维修的配件供应及专业维修技术人员跟不上农时需要,影响了农机化主体的服务发展动能。
尽管农机化软件环境得到了发展,但农机化发展的农业基础设施等硬件却相对滞后。一是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农机化生产道路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三台县的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呈现出数量少、质量差、运行能力差的问题,而且农机化生产道路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农民自筹能力有限,这些都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二是土地的自然禀赋差。三台县地貌以丘陵为主,地貌类型从北向南,依次是平坝、丘陵、山地,北边平坝有限,东、西、南较多的丘陵、山地条件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效益差。三是土地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农业生产规模小。三台县人多地少,人均耕地0.08 hm2,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不足0.67 hm2,资源禀赋决定了三台县农业小规模生产的特性,使得现代化的大规模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普遍运用。四是单户分散经营模式的制约。尽管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但目前,三台县的农村经营方式大多还是以家庭为主的单户经营模式,决定了小型、微型农业机械不可能做到家家购买齐全,而购买了机具的农户其机具作业时间相当有限,导致农机具大部分时间闲置,农机普及使用难度大。
机械化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推进了农业传统种植方式的改变,使农民的劳作模式从手工化、个体化、单一化向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农业时代不断靠进,但还存在衔接程度不够。一是三台县推广的新机具、新技术仍然存在农机农艺不融合的问题。农艺技术很多还是从人工作业的角度予以考虑,从品种的改良、栽培技术、栽培模式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要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推广氛围。二是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资金缺乏。由于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是老百姓自觉自发的行为,而忽视了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启蒙,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地位不及农业技术的推广地位,注重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而弱化了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引导资金的投入。
三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了“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以麦冬、藤椒、生猪三大特色产业和粮油、蔬菜两大基础产业为主导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可见,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三台县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主动适应县委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从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方向着手,推动大田作业、畜牧养殖、农业废弃物处理机械的协调发展,为粮油产业、生猪产业、麦冬产业、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相适应的物质装备和机械化技术配套服务。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收入。使用农业机械可大大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实现节本增收;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省时省工,使老百姓有更多时间取得他项收入,实现增效增收;使农业增产,实现增产增收;可实现快速作业抢农时,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提质增收。可见,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但能减轻劳动强度,还能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三台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11331”发展战略,即“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四川丘区经济文化生态强县和幸福美丽三台’总目标,牢牢把握‘四化联动、三产融合、创新驱动、加快发展’主路径,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治理体系、民生福祉体系’,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大会战、产业发展大会战、城乡提升大会战’,强力夯实‘五个一抓党建’组织保障,矢志创新发展,决胜全面小康”,是三台县推进“四化两型”社会建设、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由于三台县是农业大县,因此,三台县务必要致力于农业机械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夯实“11331”战略的基础保障。
一是加强引导,突出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的规划扶持,第一,规划扶持发展节约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要规划扶持推广发展高效、节能、低耗的农业作业机械,不断选配适合三台县丘陵山地、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较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安全作业的新型农业机械,不断优化三台县的农机装备结构。第二,规划扶持发展保护性耕作机械。引进、示范、推广适宜于丘陵及山地的水稻免耕播种机、油菜免耕播种机、水稻免耕插秧机、整地除草机、松土整地机等小型农机具,使三台县丘陵山地的农业机械化实现平衡协调发展。第三,规划扶持发展农业废弃物处理机械。引进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机械、设备,重点推广秸秆还田机械、畜禽粪便处理机械、秸秆资源化利用机械,使三台县农业机械化实现绿色健康发展。第四,规划扶持发展丘陵山地特种农业机械。三台县乃至绵阳市以丘陵山地地貌为主,大中型农机具大多适用于平原作业,不适合丘陵山地的作业条件,希望加大对农机研发部门的支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经验,探索研发出适合三台县、绵阳市乃至四川省丘陵山地地貌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规程与技术,实现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的开放共享发展。
二是加强推广,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第一,建立行政推动、部门策划的农机化新技术推广机制。将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予以考核,专项设立“年度农机化技术推广经费”,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保障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通过政府行为,至上而下建立起政府主导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格局。第二,创新推广模式。在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召开机具演示现场会、建设示范基地、培育示范大户等形式,建立以优惠政策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参与的新型推广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适宜于丘陵山区的农机新技术发展体系,大力引进、示范、推广三台县农业生产需要、农户急需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第三,拓展推广领域。从环节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作业,从种植业向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等大农业全面拓展推广。
三是调整政策,实行农机购置补贴差异化政策。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作适当调整,加大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投入力度,在政策以及资金上向丘陵山区倾斜,根据丘陵山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实行农机购置补贴差异化政策,提高丘陵山区农机购置补贴比例,使其达到50%左右,特别是出台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实行累加补贴的政策,使农业机械成为丘陵山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工具。
四是创新体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一,落实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土地适度流转。要立足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抓农业机械化,在确保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积极推动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鼓励农民、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流转土地,盘活土地资源,让真正想从事农业的人在农村得到发展,让已经非农转移的人在城镇继续发展,使撂荒空置土地有人种,想种地的人有地种,为农机大户、种田能手集中大片土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创造条件,也为大型农机的使用创造条件。第二,对农机作业关键环节给予补贴,发展壮大规模经营主体。对小麦、油菜、水稻、玉米、麦冬等农作物的机耕、机播、机收、病虫害机械化防治、烘干等环节实施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三化一体”的机械化作业补贴,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农民应用农机的积极性,推动半托管、全托管模式作业化服务的发展,提高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还能够不断地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第三,出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一些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由于其规模化生产,成批集中购置了大量农业机械,如机具一旦因老旧或者质量、故障等原因导致要更新换代新机具,将使他们面临巨大的二次投入,不利于规模经营主体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建议四川省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
一是加大对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各级政府将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内支出,建议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田基本建设、农业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中增加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内容,统一建设标准,建立常效管护机制,明确责任。
二是加大对高标准农田的改造投入,改善土地的自然禀赋。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特别是深丘及山地的改造,将小而不规则、落差大的田块改造为渠、路、田网格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基地。
三是建立一批农机工程项目,改善农业机械化配套设施。由国家相关部委建立一批农机工程项目,对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配套设施如机具库棚建设等予以支持。
一是加强农业生产通用性机械的研发,提高机具利用率。建议研发部门整合现有农业机械生产工艺技术,使农业机械供应向通用性和可靠性方向发展。随着种植模式的不断改变、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各项农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业机械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靠性将尤为重要。耕、种、收及运输选用通用动力机械,播种机应向一机多用、株行距调整范围大等方向发展,收获机应向抗灾和高效方面发展,整地机具可实现复式作业等,不断提高机具利用率。
二是研发推广适合丘陵地区产业发展的高性能、高质量机具,增强机具的地域适应性。粮油、生猪、麦冬、藤椒是三台县的四大产业,在推进粮油、生猪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的同时,联合农机研发部门开发藤椒、麦冬采摘等农机技术,推广应用藤椒和麦冬的植保、施肥、采挖、烘干、包装等农机技术,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农机化进程。
三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流通领域发展农机4S店。传统农机市场没有将整机销售、售后维修、零配件供应和信息反馈有机联系在一起,存在整机销售、配件供应、维修服务、作业服务相分离,无法满足当前和未来农机的发展需要,农机4S店能够很好地解决配件及时供应和及时维修的问题,使农机社会化服务向信息网络化、质量标准化、管理现代化方向发展,形成新型农机服务产业链。
四是引导发展农机金融租赁服务。建议省级人民政府将金融租赁方式融入农机购置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中,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