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秋冬季节及其春季,均是家禽禽流感等病毒性疫病的多发季节,随着我国近年来家禽养殖业普遍推行禽流感疫苗的强制免疫以及家禽自身内在抗体的产生,家禽禽流感疫情的流行逐渐转向了以低致病性禽流感(又称之为温和型禽流感)的流行为主。在家禽养殖生产中,大多数情况下家禽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之后,发病家禽的病势会日趋缓和,往往是先发病的家禽已经处于恢复期,而未发病的家禽才刚刚开始并处于发病初级阶段,且发病家禽的发病症状也表现得不够明显,一般只是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和轻微的消化道疾病症状,从临床症状上观察,容易与家禽支原体病和家禽传染性鼻炎等造成混淆,导致误诊,从而容易延误最佳防控时期,无形中增大了养殖场户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的多发季节,养殖场户需准确地了解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发病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正确诊断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设计好防控方案,这对有效地防控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是很有必要的。
1.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一般多是由低致病力的毒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而引起家禽发病的,一年四季均可在家禽中流行,但多以冬春季节和春季较为多发,尤其是在冬季,其水禽(鸭、鹅)的发病率一般可占全年发病率的80%以上,死亡率很低,一般为零星死亡。但家禽流行低致病性禽流感可造成产蛋家禽的产蛋率大幅度下降,给养殖场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主要有健康家禽与患病家禽直接接触和健康家禽与病毒污染物如禽舍、垫料、饲料和饲用工具等间接接触而传播的两种传播方式。禽流感病毒可存在于患病家禽和感染家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机体的脏器组织中,病毒可随患病家禽和感染家禽的眼、鼻、口腔分泌物及其粪便排出体外,若含有病毒的分泌物、粪便,病死家禽的尸体污染了任何物体,例如:禽舍、垫料、饲料、饮水、空气、饲用工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造成机械性传播。
3.健康家禽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候鸟(如野鸭)迁徙也可传播,并可造成家禽感染而发病。
4.带有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和禽产品流通均可造成禽流感传播,尤其是在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上,野禽(主要是候鸟)的带毒情况较为普遍,是目前主要的传染源,加之家禽和禽产品贸易频繁等,都可能会造成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最长可达21 d。其潜伏期的长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病毒的数量、家禽机体的抵抗力、家禽品种和家禽日龄的大小、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以及是否有应激因素影响等。
一般家禽感染发病后,病禽采食量明显减少,饮水量增加,病禽表现精神沉郁,羽毛蓬松散乱,体温升高,闭眼缩颈呆立,并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咳嗽,打喷嚏和打呼噜,鼻流黏液,呼吸困难,或伸颈张口呼吸,有的张口呼吸并发出声响或不停的甩头等,鼻窦肿胀,并伴随有头部肿胀,冠、肉髯发紫、变厚,腿部无毛处偶见鳞片下有出血斑点,少数病禽会出现腹泻,排出水样稀便或黄色、绿色或浅绿色稀便,并夹杂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部分产蛋家禽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后不久即会导致产蛋量下降,也有的家禽会先出现不明原因的产蛋量下降,而后再出现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症状,一般家禽感染发病7~10 d后产蛋量下降到最低点,需要经过2周左右才能缓慢得以回升。同时感染家禽产软壳蛋、褪色蛋、沙皮蛋、畸形蛋等的比例明显增高。青年家禽的发病症状尤其表现得不够明显,仅仅表现有呼吸道疾病症状,青年家禽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的发病率虽高,但却较少出现死亡,其死亡率往往与发病家禽发生并发感染密切相关。
剖检病死家禽,气管下端、支气管上端和气管环充血,气管内有炎性渗出物,心脏冠状脂肪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个别病死家禽可见腺胃出血,产蛋家禽卵泡出血、萎缩,输卵管水肿、充血,输卵管内并充满有大量黏稠样类似浆糊状的白色炎性分泌物,输卵管常因高热而变性,一触即断,后期常发生萎缩,子宫充血、水肿,是正常体积的3~4倍,肠管广泛性出血,胸腺出血。
1.全方位提升生物安全措施。养殖场户(尤其是家禽规模养殖场)应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对进入养殖场区的车辆和人员必须实行严格的消毒,严禁一切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养殖场区,严防外来疫病传入;养殖场应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禽舍、饲用工具、运输车辆、养殖场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定期消灭养殖场区内的有害昆虫及其鼠类,养殖场区应有针对性地安装对野生候鸟的驱散设施,防范野生候鸟传播疫病;在家禽禽流感多发季节,如发生有不明原因的家禽发病死亡现象,除了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之外,对病死家禽应严格实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养殖场还应严格推行家禽养殖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的养殖制度,并保证分批饲养的家禽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期,且禽舍在家禽出栏或转舍空栏之后,应及时对禽舍进行彻底消毒,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同种类的家禽之间、成龄家禽与幼龄家禽之间的疫病交叉感染的机会。
2.建立科学的禽流感免疫程序。养殖场户应根据所养家禽的抗体监测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制定适合于本养殖场户的家禽免疫程序;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时期所养家禽抗体监测结果和防治效果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免疫程序,避免长时间套用一种免疫程序;此外,在对家禽免疫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一切可能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以确保对家禽的免疫效果,提高群体免疫应答的整齐度。为使家禽获得高效、持久的免疫抗体,必须对家禽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现推荐蛋鸡免疫程序如下,可供参考:对8 日龄左右雏鸡,可用新城疫、禽流感基因重组二联活疫苗1.2倍量点眼滴鼻免疫;对60日龄青年鸡,可用禽流感多价灭活苗倍量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注射免疫;对110日龄开产前蛋鸡,可用禽流感多价灭活苗+变异毒株灭活苗倍量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注射免疫;进入禽流感流行的多发季节后,应每间隔3~4月对家禽实施一次H5 N1 RE-5+RE-4和H9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且这两种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时间应间隔10天左右实施,以确保养殖场户饲喂的所有家禽处于高度的免疫状态,提高家禽对禽流感的免疫力。此外,养殖场户还应结合禽流感疫苗免疫接种后的抗体监测水平并灵活地调整好家禽的免疫程序,并通过监测结果不断地掌握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反过来用以来指导家禽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家禽疫苗免疫接种的盲目性。
3.加强对饲喂家禽的饲养管理。养殖场户应根据饲喂的各类家禽的生长发育需要,确保供给家禽充足的饲料营养,严防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喂家禽,从而避免家禽因饲喂霉变饲料而导致机体的抵抗力降低,而给家禽的疫病流行带来可乘之机,严格按家禽的年龄和体重大小,适时调整好维持家禽科学喂养的饲养密度。养殖场户还应根据季节变化,尤其要注意秋冬季节和春季的气候变化,适时做好饲喂家禽的保暖防寒工作,以尽量减少对家禽的应激刺激。同时养殖场户还可根据家禽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流行规律,及时做好家禽的预防性保健用药,如定期在禽舍内选用中草药苍术、丁香酚、艾叶、茵陈、青蒿、红花等熏蒸禽舍,以减少不良气体对家禽的刺激,从而达到减少家禽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对产蛋量下降的产蛋家禽,可及时在饲喂家禽的饲料中混拌VB12、亚硒酸钠维生素E等给予饲喂;对出现有肠炎和输卵管炎,并发有发呼吸道疾病症状的家禽,可选用白花蛇舌草、黄芩、黄芪和甘草等煎水去渣,并配以选用多西环素或泰乐菌素等拌料给家禽饲喂。
4.对患病家禽应实施综合性防治措施。一般情况下,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病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且死亡率较低,而采用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则可有效地延缓其病情的发展和扩展,并可保护家禽耐过感染,且有利于对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此外,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往往容易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支原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细菌性疾病,因此,建议可优先选用抗病毒类的中草药方剂给予治疗,如在家禽禽流感等病毒性疫病的多发季节,可每间隔20 d左右选用“荆防败毒散”或“速效救禽宝”,拌料连续给家禽喂服5 d,同时在对患病家禽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配以补充电解多维和鱼肝油等营养物质,以提高患病家禽的抗病能力,并可有效地缓解病情,降低患病家禽的死亡率,从而促进患病家禽迅速恢复健康。
现根据临床实践,推荐疗效颇佳的家禽低致病性禽流感药物防控方案如下:
1.给患病家禽紧急免疫接种。用禽流感多价灭活苗+变异毒株灭活苗倍量肌肉注射免疫;或每间隔3~4月对家禽实施一次H5 N1 RE-5+RE-4和H9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给家禽紧急免疫接种的时间应根据家禽的健康状况和是否已过免疫期来确定,如家禽发病时免疫期没过,可先用“威农缉毒110”+“呼必克”饮水3~5 d,并用“威农呼喘康”+“荆防败毒散”,拌料喂服5~7 d,待患病家禽病情稳定后再实施免疫;如家禽发病时免疫期已过,则应先实施免疫,在给家禽免疫后,可用“缉毒110”(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加水给家禽饮用,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间隔2天后,可再用“呼必克”(主要成分为泰乐菌素)+“荆防败毒散”,拌料让家禽自由采食,连续喂服5~7 d。
2.给患病家禽饮服抗病毒类药物并补充鱼肝油和电解多维。可选用盐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清解合剂兑水按说明用量给患病家禽饮用,或选用双黄连口服液+鱼肝油+电解多维兑水按说明用量给患病家禽饮用。
3.给患病家禽饮服抗病毒类中草药:可选用“七味黄芪”+“速效囊病宁”,供给家禽集中饮水,连续饮服5 d。
4.给患病家禽饮服抗生素类药物:可选用“速服康”+“大肠金”+“呼美佳”,供给家禽集中饮水,以控制患病家禽继发感染。
5.给患病家禽补充营养,缓解应激:可选用维多利+VC,供给家禽集中饮水,以减轻患病家禽的病症,提高机体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