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陈生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茂名供电局, 广东 茂名 525000)
电力需求侧管理,英文名称为Power Demandside Management,缩写为DSM,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提出的由终端用户参与用电负荷控制、以充分发掘电能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技术。DSM具体指的是: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鼓励和推动用户节约用电,鼓励用户转变用电方式,在高峰时段少用电,在低谷时段多用电,以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同时,在供电紧张,出现较大缺口时,组织供电企业有序供电,确保全体用户的用电需求[1]。
1973年、1979年,美国遭遇两次能源危机的沉重打击,民众与电力公司苦不堪言(1977年纽约曾发生震惊世界的大停电)。因而,DSM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2]。1985年至1995年,全美500家电力公司实施DSM,成功削减电网峰荷29 000 MW,每千瓦时的发电成本则下降到3美分甚至2美分,而电力公司的综合经济效益每年增长6%。DSM在美国大获成功后,迅速在加拿大、英国(19世纪70年代英国全国公务员一度点着蜡烛办公)、法国(国内没有石油资源)、德国、日本(没有任何化石能源)等国推广开来。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电力系统都已实行DSM,节约了大量能源,降低了发电成本,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早在1995年,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就开始了DSM试点,2002年国家发改委启动DSM照明节电工程示范项目;但时至今日,DSM在国内推广得并不顺利,市场化程度偏低,终端用户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对DSM认识不足,不愿投入大量资金,以致DSM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3]。所以,更应当知难而上,迎难而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探索如何加快在国内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
DSM具有极度分散、量大面广的特点,需要数以亿计的终端用户同时参与,才能通过量变形成质变,产生可观的规模效益。这包括每一盏照明灯(包括街灯与居民卧室灯)、空调、电动机、冰箱、电热水器、微波炉,等等。而仅仅下达行政命令,是无法让数以亿计的终端用户行动起来参与DSM的(试问有谁会主动放弃用电的便利呢?),但依靠价格机制,却可以迅速让终端用户们行动起来,主动参与需求侧管理。从发达国家实行DSM的成功经验来看,将电力高峰时段价格与电力低谷时段价格拉大到8~10倍,可以迅速调动全体公众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DSM中来。而我国分时电价制定依旧不合理,高峰电价与低谷电价的差距只有2倍~3倍,无法调动起终端用户们的积极性。
因此,在国内加速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首先必须进一步合理拉大高峰电价与低谷电价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最终完成电价全面市场化(电力企业不可能永远吃国家财政赤字维生,从长远来看,电力价格全面市场化是一个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以市场驱动为主的能效市场,激发起用户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引导每位终端用户都成为DSM的主体。
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系统。而国内电网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因此,必须加速搭建基于人工智能(AI)的DSM信息管理系统(如图1)。要通过DSM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负荷控制,根据全体终端用户的用电量、分时电价、天气预报、建筑供暖保暖特性等具体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佳运行与负荷控制计划,对集中负荷及部分高危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负荷进行实时监视、管理和控制,并通过合理的电价结构引导用户转移负荷,拉平负荷曲线。
图1 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目前,广大终端用户对于电力蓄冷、电力蓄热等电力蓄能方式几乎一无所知,能源替代、余能回收更未推广普及(有些用电大户甚至没有听说过“余能回收”),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挖[4]。一方面,应向终端用户加大宣传,让用户意识到参与DSM可以有效减少电费支出,降低工业用电成本与生活用电成本;另一方面,也应向终端用户加快推广DSM先进技术。对于造纸、化工、纺织、汽车等生产环节中需要热水的各类企业,应积极推广蓄热式电锅炉进行替代;对于大型商场、酒店、写字楼、居民小区,应积极推广电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以起到充分利用低谷时段富裕电力的效果。此外,还要鼓励终端用户积极参与太阳能发电,并高价收购终端用电的太阳能发电。
尽管电力供给侧管理在国内推行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从长远来看,DSM在中国仍然大有可为。只要有序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加大技术投入与信息化建设,就一定可以让全社会参与到DSM中来,彻底扭转电力供应长期紧张的局面,同时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