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影、成荫、作色:以芭蕉为例谈植物在光景营造中的作用

2018-03-19 05:22
照明工程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光景遮阳芭蕉

边 宇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引言

人类营造光景观的历史悠久,2017年光景学作为一套全面的理论体系被正式提出。吴硕贤院士提出的光景(Lightscape)[1]是将之作为视觉景观中的一个特殊的方面,即指主要由光源、光影及其变化所构成的景观,或由光源、光影及其变化引起强烈视觉印象的景观。这一重要理论体系的提出将有助于提升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令“光”这一要素凸显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光景观理论正式提出之前,光景范畴内的理念与应用已有发展,其发端于人对自然的朴素理解:初期对自然光的认识使用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光景观的产生。“日月”在古代是天地的代名词之一,也是光之精华:“日月者,明之极也”[2]。同时,人与自然的同一也使日月成为可欣赏之物,尤其是物与影,是东方民族喜爱的景色[3]。因此,可以说自然光景观是人类最初追求的光景观,其意境幽远、给自然界带来的无穷变化,是文人永恒的追求[4]。“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光景之变幻意境之无穷,正是一种无形之景致,却又包罗万象,值得深入学习、研究。

1 光景学中的自然光

自然光是营造光景学中至为重要的元素。自然光景观中除了赏日、月、星、天光、虹和霞等大景致之外,人居环境、景观园林之中的自然光景观也值得悉心营造。其中,植物在光景观营造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竹、蕉、树、藤各司其用,配合着变换的自然光形成了灵动富于变化的光景观。“散乱东墙疏竹影”、“绿蕉阴下绕斑衣”、“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等描绘的正是植物与天光形成的光景观,其意境或扰人心乱,或令人兴趣盎然,或万千气象,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传统乡土景观受到一定的破坏,特色性景观区域和传统村落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5]。而环境景观正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和城市发展的见证[6],乡愁的缺失是环境无法形成共鸣的原因[7]。由葫芦丝演奏的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是多少人的乡愁!

2 植物在光景营造中的作用

植物在光景营造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以芭蕉为例进行阐述。芭蕉,一种兼具营造“声景”与“光景”潜质的植物元素。名扬天下的苏州园林更是将“蕉窗听雨”定为特色之一[8]。实际上“蕉窗听雨”四字之中不仅包含着白居易笔下“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之声景意境,“蕉窗”即在窗外栽植芭蕉本身也是一种营造光景观的做法(图1)。窗虚蕉影玲珑,饶有画意。而当前,传统景观风貌逐渐消失,导致地方特色越来越不鲜明[9]。如果不及时重视光景观营造,人居环境可能会了无趣味。

图1 拙政园某间窗外芭蕉Fig.1 Musa basjoo in outside of a window in Zhuozheng garden

图2 拙政园内芭蕉光影Fig.2 Light & shadow created by musa basjoo in Zhuozheng garden

纵观明清以来的私家园林,以芭蕉为常设。徜徉在苏州、扬州、杭州的园林中,到处可以见到芭蕉。走进苏州拙政园香洲旁的一个院落,映入眼帘的是铺天盖地的芭蕉。微风轻过,光影参差,是一种隽永变幻的风韵。真是“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影随芭蕉动”。此为阳光下有动有静的园林,更揉进了一种“动”的光景的格调。不仅仅在日光之下,月色下的植物也别有一番光景韵味。舒亶在《满庭芳·阊阖天门》中写到:“归时节,红香露冷,月影上芭蕉。明朝。那可望,旗亭烟草,柳渡寒潮。”可见当时的文人已经留意月光下的植物光景观,并已达到了触光景生情、借光景言物的程度。

以笔者从事建筑光学研究多年之积累,认为植物在自然光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可以归为三处,即“影”、“荫”、“色”。而本文选取的植物中的代表——芭蕉可兼具以上三种作用,且在景观、园林、人居环境中应用的案例不胜枚举。

图3 蕉荫击球图(宋)Fig.3 A printing of playing a ball under leaf shadow of musa basjoo (Song dynasty)

“影,映影”是指自然光(如日光、月光等)穿过植物叶间隙在地面或其他载体上形成的斑驳陆离的阴影。随着风行过,此光影效果随之变幻,观赏者心境配合自然可以相映成趣。元代词人张翥所作“阶前昼永。绕石芭蕉影。”说的正是此景,大概是当时岩石旁边种芭蕉,阴影映下,遂拈来此句。芭蕉、岩石、阴影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一处经典体裁(图3),其中光影意趣值得玩味。这也正是“影”与“荫”之不同所在,“影”则更强调趣味性。李清照则更为直抒胸臆:“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此处之“阴”影也,词人如此强调阴影使人如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产生了动态效果、增强了画面感。实际上,阴影作为自然光景观中重要的元素被自觉或不自觉地广泛地使用,园林景观中斑驳流动的影均是观赏者留心注意之处。阴影的魅力在于“活”,是一种运动的光效,如果运用恰如其分确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荫,成荫”通建筑光学中遮阳之概念,其目的在于遮蔽强烈的太阳直射光,形成阴凉、舒适、照度合理的光热环境,在营造光景观的同时兼具功能性,通过植物进行遮阳是一种科学的技术途径[10],图4所示为使用植物进行遮阳与无遮阳的对比图,图中可见植物遮阳可以在室内营造良好、宜人的光环境。且诸多植物枯荣交替,其对应的透光率变化正好应对季节的变化,实际是一种自发控制的“动态遮阳”装置[11]。宋人吕渭老记写的“小窗斜日对芭蕉”描述的正是使用芭蕉进行窗外遮阳的情景。陆游《夏日杂题》“午梦初回理旧琴,竹炉重炷海南沉。茅檐三日萧萧雨,又展芭蕉数尺阴”;黄庭坚《杂诗七首》“古屋清寒雪未消,小窗晴日展芭蕉”也均描述了使用植物(芭蕉)可以同时兼具营造窗外光景观以及进行合理遮阳的情景。

图4 办公空间室内光环境渲染图Fig.4 Rendering map of luminous environment of a office

“色,作色”即植物在光的作用下结合自身颜色形成了具有颜色的景观或其对于室内光环境带来了光色改变。物体的颜色是在入射光的作用下呈现出来的,入射光线经过物体透射或反射后形成的透射、反射光其颜色也会有异于入射光[12]。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贾宝玉机敏动诸宾”[13]中写道:贾政与众人进去,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宝玉道:“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可见植物颜色在景观塑造中的作用。窗外的芭蕉除了遮荫,晴天还可以增添翠绿。图5所示为由芭蕉形成的绿色玻璃窗效果,想必该房间室内光环境也由此染上盎然绿意,亦是一种联通内外的手法,且这种做法随时间、随天气、随心境变化,难于琢磨,而难于琢磨正是一种求而不可得的美。相较于余荫山房中使用零碎的彩色玻璃镶嵌窗格给水榭“作色”的呆板技法,通过植物“染色”似乎更加高明。陈克《菩萨蛮·绿阴寂寂樱桃下》中写道:“绿阴寂寂樱桃下。盆池劣照蔷薇架。帘影假山前。映阶红叶翻。芭蕉笼碧砌。猧子中庭睡。香径没人来。拂墙花又开。”几乎满篇皆言光景观,芭蕉由于叶肥叶大,只三两株就好似形成了一堵绿墙。杨万里的诗句“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好一句“芭蕉分绿与窗纱”道尽蕉窗在营造室内光环境中起作用的途径。

图5 由植物叶片形成有色玻璃窗效果Fig.5 The effect of colored glass window created by plant leaves

植物在营造自然光景观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动”:风动、影动;日动、荫动;时动、色动。如我们熟悉的是绿芭蕉,实际上,芭蕉之色不仅限于绿。张耒吟出“露华秋色满芭蕉”;柳宗元写道“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以上足以说明植物颜色随季节改变所带来的景色变化。

3 结语

声景学、香景学、光景学等“景”之学科均有其内在运行的规律等待人们去掌握。光景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它与建筑光学的关系,是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光环境、光景观与人和社会的关系[1]。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理解初步归纳了植物在光景学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计划通过建筑光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从视觉出发系统开展光景学的研究。在光景学的研究中应当尤其重视使用何种指标评价光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视觉舒适度”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在光景评价中的应用与借鉴,值得探讨[14]。在研究工具上,通过HDR图像测量并记录光环境是高效的手段之一,在进一步的光景学研究中可充分探讨该技术路径在研究中的应用方式。

致谢:感谢吴硕贤院士审阅、指导本文。吴硕贤院士寄语:“盼望更多的学者能够参与到光景学研究领域”。

[1] 吴硕贤. 光景学发凡[J]. 南方建筑, 2017,179(3):1-4.

[2] 司马迁. 史记[M]. 上海:中华书局, 1982.

[3] 马源, 江海燕. 韩国首尔汉江沿江区域景观营建探析——兼论对我国沿江城市的借鉴与启示[J]. 林业工程学报, 2015, 29(4):141-144.

[4] 马源, 邹志荣. 谈古典园林动·静观及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14):3319-3321.

[5] 吴隽宇. 绿道系统中乡土景观廊道的构建——以广东省增城区为例[J]. 中国园林, 2014(11):36-39.

[6] 马源, 江海燕. 韩国光州绿道公园废弃铁路的景观化路径[J]. 工业建筑, 2015(10):65-68.

[7] 赵静蓉. 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8] 陶锋. 蕉窗听雨——从景观设计角度分析苏州园林植物[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 19(2):122-124.

[9] 翁奕城, 王世福, 吴婷婷. 传统岭南水乡空间模式在现代城市设计的应用研究——以广州市白云湖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 南方建筑, 2011(1):22-25.

[10] 边宇, 马源. 间隙排列非均质PV面板在建筑顶部采光中的应用[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 44(7):96-101.

[11] BALAKRISHNAN P, JAKUBIEC J A. Measuring Light Through Trees for Daylight Simulations: A Photographic and Photometric method[C]// Building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16.

[12] 荆其诚. 色度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

[13] 曹雪芹. 红楼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14] BIAN Y, LUO T. Investigation of visual comfort metrics from subjective responses in China: A study in offices with daylight[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7, 123: 661-671.

猜你喜欢
光景遮阳芭蕉
各种遮阳方式在各地区遮阳有效性探讨
广州荔湾湖公园区域光景感知评价研究*
雨打芭蕉
建筑工
查无此人
最美三月天
宝马740车左后侧遮阳帘无法工作
JG/T500—2016建筑一体化遮阳窗
等闲托谁题芭蕉
把相思卷在芭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