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高职孵化基地是在政府倡导下建立的,不仅能为高职生创业提供创业孵化的平台和服务,还能为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和项目开发提供平台依托和数据来源。入驻高职孵化基地的创业项目需有明确的经营目标,申请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高职孵化基地的优势在于为高职生提供了便利的创业的平台,通过摸索创业途径,开办微小型企业,学生们既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将就业机会辐射给其他人。此外,学生们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与带领下,对自己的创业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大大降低了高职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为高职生创业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纵观目前高职生自主创业的发展状况,现状却并不令人欣喜。尽管国家号召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和力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加大,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更是如火如荼,为高职生创业不断提供各项完备的创业基础设施和低廉价格租用场地,可现实却仍是高职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低。根据广州地区2017年对4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院校300名高职生所做的创新创业成功率的调查显示,有80.25%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但最终有创业实践的却不足30%,而在创业中能获得成功的不足1%。绝大部分学生失败的原因主要归于:企业投入资金不足,销售渠道狭窄,经营经验不够,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弱,运营目标不清晰,产品销售链条中断等。
高职生自主创业的教育虽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但很多院校对于高职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和规划都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不论是人才结构、人才学历、人才水平都比不上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很多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大多由辅导员和学院行政人员担任,教师多为“半路出家”状态,对自主创业的理论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教授的自主创业的理论过于片面和浅显,很多时候仅限于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简单迁移,缺少对实际创业成功案例的分析和讲解。而最大的问题则在于许多教师自身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对于创业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大多时候也只是照搬照抄,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无法科学地指导学生[1]。
由于课时、教材和教学环境 (多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教师更偏重于教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衔接严重脱节。因此出现了学生 “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对实践知识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
许多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虽然旨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但由于在课程顶层设计上考虑不全,软件和硬件设施的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创业孵化战略性教育方案,最终导致自主创业教育成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许多高职生创业孵化项目基本上是政策引导的,这是因为政府的投资主要是为了扶持高职生自主创业的发展,对于回报并不注重。因而很多的高职生创业孵化项目都是依靠政府有限的投资在进行,对于高职生来说自主创业难题之一便是筹集资金。造成这种障碍主要原因为:高校对于高职生自主创业的投入在短时间内无法满足高职生创业的需求;高职生没有抵押物,无法从银行中顺利得到资金,使得启动资金难以到位,创业无法顺利进行;国家政策的实行不够到位,使高职生在创业时无法及时获得国家的补助和补贴。
另一方面,尽管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扶持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对于高职生来说,这些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其原因主要为: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实还不够完善,有关行政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对于自主创业政策还不够重视。学校和社会对于高职生自主创业思想和实践的引导还不够,高校对于高职生自主创业的理论教育和实际操作比较少,对于高职生的自主创业缺少积极的引导。由于许多高职对创业孵化的实体企业支持较少,导致高职创业孵化基地或高职生创业实验基地未得到充分地利用,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分析,没有“造血”机制的持续性支持来弥补自己创业能力的不足,创业失败实则必然。
1)高职创业孵化园基地的建设定位不明确,目标不清晰。不同地区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政策扶植的力度等,创业园基地在定位上应当是有区别的。但目前,许多高职创业孵化基地为了追求功利效应,盲目追求“大而全”的规模,忽视了高校自身的优势和实际情况,未与高校自身的教学特色和办学思路紧密的联系起来,定位不精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点,造成建设资源的重复与浪费。
2)高职创业孵化基地缺少科学的管理。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需要科学的规划,要有具备经营管理和市场运营的专业团队进行管理,才能使创业孵化基地发挥其政策、信息咨询,管控风险投资和降低企业风险的作用。目前我国对于创业孵化基地的管理还未有统一的标准,基地管理也较混乱,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要推动高职生自主创业的发展,需要高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理实一体化”的培养。创业理论的培养不仅需要在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建设上进行提升,还必须对师资队伍及教学硬件设施进行提升。高校在开设高职生创业指导课程时,需紧跟市场动向和区域经济,开设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分析等相关的辅助课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同时,为弥补课时的不足,学校也可以有意识定期开设一些与创业有关的选修课,如法律常识,合理避税等课程。
此外,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最好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历,同时高校应该引进或聘用优秀校友或行业、企业、社会组织中优秀的代表作为兼职教师,一方面为学生们解读目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专业性的指导,减少学生创业的盲目性;另一方面通过分享实际的创业经历和经验,可以让课程更加丰富。学生通过了解前辈自主创业的经验,预见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提早做好充分的创业心理准备,可增强自己在创业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
目前,我国的高校与行业协会、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经常联合举办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如近几年比较知名的“挑战杯”大赛、创业创新大赛等。这些全国性的创业比赛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宗旨,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很多精良的创业实战机会。高校可以将这些创业大赛和实践活动作为契机,积极鼓励和组织有自主创业意向的高职生来参赛。通过创业实战模拟比赛,不仅让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还能激发高职生们自主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增加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此外,高校可以在校内划拨一个固定区域,给想要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经营场所。如开辟 “跳蚤市场”,夜市沙龙等创业平台,给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在高职期间进行尝试性实践,积累创业经验。
目前我国自主创业形势良好,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许多高校依托政策支持,在学校周围构建了大批高职生自主创业孵化平台和各种创业园。这些创新创业基地的建成,为高职生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创业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为高职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尤其是在创业初期,为很多初入社会,囊中羞涩的高职生提供创业的可能性。例如提供相对低廉的租赁环境、免费办公用品,甚至还能在科研资源、技术资源、资金筹备渠道,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的辅助上,让无数高职生能依靠有利的软硬件条件,让自己的创业实践更加顺利,将自己的创业优势发挥到最大。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孵化场地,聘请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创业导师,甚至是行业发展的领头人,企业精英针对高职生创业活动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让高职生有更明确的创业方向,不断拓展自身创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创业的成功率[2]。
因此,高校应抓住契机,主动出击,整合市场、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提供的各种创业资源,避免创业资源在供给过程中的闲置和浪费,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平台的合力,给高职生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创业观念上,高职生大多呈对立态势,有的认为非常简单,只要人、财、物力集聚在一起即可;有的则认为这是一项不可企及的任务。由于创业观念受到创业实践的限制,创业理念极度缺乏,导致了很多高职生的创业实践规划看似可行,但实则暗藏被市场随时抛弃和淘汰的危险。
因此,高职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应努力帮扶高职生拓宽自己的创业渠道,提供创业咨询,让准备创业的学生或者在创业初期的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创业项目和机会,助其转变创业思想,认清市场和自身的现状,生成新的创业观念。同时,高职创业孵化基地也为高职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随着创业项目的兴起和扩大,也解决了一部分高职生的就业。在合力创业的过程中,学生之间除了衍生出一批批优秀的意见领袖,通过业缘、趣缘的延伸,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盟友。学生通过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分享,不断交流和碰撞智慧的火花,相互取长补短,也在无形中衍生出了原生的人脉资源和人际关系,这也为高职生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延续性也增加了更多的筹码与机会[3]。
因此,高职创业指导教育不仅可以转变高职生的创业观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业理念。通过在高职孵化基地的创业培训,能够使高职生的创业信心得到提升,增加高职生自主创业的认同感,提高创业的能力。
高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对于启发高职生的创业思想,落实创业思想并且将思想转化为创业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在创业思想中掣肘的原因是对政策和项目不了解和不清晰。必须强调,高职创业孵化基地不应只是一个提供创业“空壳”的地方,还应多层面启发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努力让创新、创业的思想开花结果。通过孵化基地为高职生自主创业积累成功经验和数据,结合社会发展、市场需要对就业的岗位群进行分析,对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诊断、探索和改革,密切社会和高校的联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4]。举个例子,现在网购越来越方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千里之外的产品,现在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喜欢网购,因此学校也成为快递数量最多的一个地方。几乎每天都会有学生取快递,但是快递员有许多地方需要去派件,不能一直在原地等待学生来取件,这时就有学生会思考了,如果快递员不等我将快递取走就离开了,那我就只能等下一次快递员来了才能取件。那么我怎么样才能及时取到快递,又不需要快递员等待呢?通过这个想法,有的学生就会想如果和快递公司进行合作,在学校开设快递网点,将各个快递公司的快件分开堆放,并向学校申请一个专门的场所,专门负责校内快递的揽发和派送,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自己也能够成功实现自主创业。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高校要启发学生自主创业的思想,并且支持他们进行自主创业,将创业的思想转变为创业的果实。
市场是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的试金石。为了市场的需求,校企合作也成为培养创新型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和长处构建了一个以高校为核心,以企业为两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业人才培养关系网,这对创业教育的诊断、革新和改良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企业通过给学校投资,创办创业基金,对于想要创业的学生进行资助,可以让企业、学校和学生达到三方共赢的效果。首先,学校依托企业的项目经营管理和融资能力,引进创业的资金。其次,企业依靠学校的智力支持,对知识、信息、技术及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优化企业的组织构成。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不但可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帮助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同时,学生依托校企合作创办的校内创业平台,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并借助学校和企业共同的资源,不断充实和转化为自己的创业资源,达成自主创业的目的。
综上所述,要提升高职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高校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创业知识的普及和提升,并抓住各种实战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活动和创业竞赛,同时利用高职创业孵化基地,整合利用创业资源,不断转变高职生的创业观念,启发高职生的创业思想,最后要加强高校和企业的联动,构建完善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