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河南省永城市畜牧局,河南 永城 47660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近年来导致新生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仔猪感染后表现为水泻、呕吐与脱水,在临床症状中与传染性胃肠炎非常相似,必须要进行病原学的鉴别才可能确诊。猪流行性腹泻高致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养猪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养殖质量带来沉重打击,为保证企业的养殖效益,需要结合流行性腹泻病毒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技术,从源头做起,控制扩散和传播。
猪流行性腹泻是当前国内公认的危害养猪产业重要传染疾病类型之一,仔猪感染后全面暴发腹泻,出现呕吐,畏寒颤抖,1~2日内脱水死亡,2~7日龄新生仔猪死亡率100%。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李晓成研究员提供的2017年上半年国内主要疾病发病情况介绍,猪腹泻病发病率最高为50.47%。由此可见,腹泻病依然是当今养猪业面临的主要威胁之首,其次是蓝耳病(PRRS)问题,发病率为30.33%,该病对猪群健康稳定的损害依然不可忽视。在所有致使猪腹泻的病原体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场阳性率为69.23%,样品阳性率为47.06%,说明导致猪腹泻的主要病原是流行性腹泻病毒,另外还有猪伪狂犬病毒(PRV)的问题,其他病原和因素略有占比,但不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室发布的2017年6月27个规模猪场126个病料检测结果,PEDV阳性检出率为38.46%,猪圆环病毒(PCV2)为22.97%,PRRSV为17.46%,猪瘟病毒(CSFV)为8.86%,该结果与李晓成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的统计结果趋势相同。
综合这两个实验室发布的检测结果可知,目前的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病原阳性率最高,其次是PRRSV、PCV2、PRV,说明PEDV、PRRSV、PCV2、PRV是当前危害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病原,由其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猪流行性腹泻具有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特点,在全国各地猪场都有暴发性流行,对新生仔猪危害极为严重。有些猪场虽然做到常规免疫,但还是不能幸免。从这一点分析,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确实任重道远,实践操作上也存在很大难度,而且流行性腹泻病毒也会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发生变异。近些年本病的高发率、高死亡率引起了相关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对其防控免疫的研究不断深入探讨。有些养猪企业就流行性腹泻变异毒株特制了新的防疫手段,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呈多形性,但趋于圆形,其直径为90~190 nm,平均为130nm,内含一个直径40~70 nm的电子不透明的中央区(核心);外有囊膜(核衣壳),膜表面有放射状排列的顶端膨大的棒状纤突,呈皇冠状,纤突长18~23 nm。本病毒主要在病猪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增殖,以出芽方式通过胞浆内膜(内质网等)而完成复制。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氯仿、乙醚敏感,一般碱性消毒药可以灭活。耐高温,在50℃条件下相对稳定。
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12月~翌年2月),潜伏期5~8 d,仅感染猪,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发病率哺乳仔猪可达100%,架子猪、育肥猪在15%~80%,母猪在15%~90%。多在冬季和春季寒冷季节发生。一旦发病,传播迅速,数日之内可传遍全群,一般要持续4~5周后,才能自然平息。呈地方性流行。病猪与病愈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和携带者,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而散播传染,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
本病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在临床症状中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和呕吐,多在食后发生呕吐。因年龄不同病状存在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内的哺乳仔猪排水样粪便,色灰黄,常于腹泻后3~4 d因脱水而死亡,病死率约50%或更高,体温正常或略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3周龄的猪如无继发感染可自行恢复,但生长发育不良,病后期常继发大肠杆菌等肠道条件性致病菌感染。肥育猪与母猪症状基本同上,厌食和腹泻,约经5~7 d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症状较轻,仅发生厌食和呕吐,个别发生腹泻,3~5 d即可自愈。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冬季,尤其12月~翌年1月的寒冷季节。本病传播较迅速,数日之内可波及全群,一般流行过程约延续4~5周,然后自然平息。
病毒经口、鼻感染后直接进入小肠,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复制,造成细胞器的损伤,影响细胞的营养吸收功能。病毒的复制不断增多,使肠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和引起炎症。绒毛的变短和上皮的脱落,减少了肠黏膜的吸收面积,使营养吸收功能障碍,引起病猪严重腹泻、呕吐与脱水。由于体内离子平衡失调,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病猪终因脱水、中毒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本病的病变和猪传染性胃肠炎所见到的相似。胃黏膜淤血,胃内见黄白色凝乳块;小肠扩张,肠壁薄而透明,肠内充满黄色液状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浆液性淋巴结炎变化。本病的卡他性小肠炎在哺乳仔猪(25~35 d)和刚断奶的仔猪较为严重。大肠也可见卡他性盲、结肠炎,如病期延长,则呈坏死性盲、结肠炎。镜检,可见病初即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散在性脱落,以后上皮大量脱落、坏死,绒毛短缩、融合。绒毛长度与肠腺隐窝深度的比率由正常的7∶1降到3∶1或2∶1。在短缩的肠绒毛表面被覆一层扁平上皮细胞,其纹状缘发育不全。有些绒毛端上皮脱落后见基底膜裸露、固有层水肿。小肠黏膜上皮酶活性明显降低,以空肠中段更为严重。
本病的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但其发病率与病死率较低,传播速度较慢。寒冷季节多发,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但年龄小的猪症状重。临诊主要表现腹泻、呕吐和脱水。还应指出,本病与传染性胃肠炎在组织上的区别可考虑以下几点:本病毒可感染少量盲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故有卡他性盲、结肠炎病理变化,病程延长尚见坏死性盲、结肠炎;病毒对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感染率高,对小肠隐窝上皮细胞的感染呈区域性分布,对其再生力的影响较轻;病毒感染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后的病变发展速度慢;病毒仅在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复制。根据这些特点可做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如用病猪粪便在电镜下检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粒子,或用人工感染试验的仔猪小肠组织作免疫荧光检查,以确定病原。也可用病料制成抹片,加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抗原阳性细胞。如果流行期已过,则可采取病愈猪的血清,检查猪流行性腹泻抗体。
疫苗免疫预防:给妊娠母猪进行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双价疫苗免疫,从而预防本病发生。有条件的猪场用免疫血清进行防制,做一次交巢穴注射,小猪2~3 mL,中猪3~5 mL,大猪5~7 mL,试用了5 000头猪,有效率>95%。
目前,尚无有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其抵抗力,注意产房和仔猪培育箱的保温,搞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禁止从疫区引进仔猪;合理使用疫苗;通过以上综合性防制工作,可以减少死亡。一旦发病,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给病猪停食或减食,多给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小猪进行补液等措施。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可平息。
案例1:河南省某规模化养猪场存栏母猪600头。2017年2月,该猪场3~4月龄商品猪群出现水样腹泻后,病情迅速在整栋产房蔓延开,哺乳仔猪全面暴发腹泻,出现呕吐、畏寒颤抖、1~2 d内脱水死亡的症状,2~7日龄新生仔猪发病死亡率100%,20~25日龄仔猪耐过后出现急性败血,产房发病3 d共造成300多头新生仔猪死亡。问题发生后,该猪场向有关专家求助。结合临床表现、剖检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继发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现场采集肠道、脾脏等病料送往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做检测分析,确诊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引发本场疫情的主要因素,同时是导致哺乳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对流行性腹泻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的结果表明,该场流行性腹泻病毒属变异株G2亚群,与国内新流行毒株有达98.3%的最高同源率,而与经典毒株亲缘关系较远,导致该场原先一直免疫的经典腹泻联苗(CV777株)不能提供有效保护。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该猪场对全群母猪紧急普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变异株腹泻二联苗(WH-1株+AJ1102株)4 mL·头-1,跟胎免疫妊娠母猪2 mL·头-1,对2~3 d哺乳仔猪同步免疫1 mL·头-1。1周后,产房仔猪仅2窝出现腹泻,3 d内自行恢复,死亡率极大的降低,2窝仔猪仅仅死亡3头;2周后场内所有生产母猪群产仔正常,腹泻疫情得到完全控制。截止到2017年3月底,该场生产稳定,没再发生腹泻反弹。
案例2:商丘市某规模化养猪场存栏母猪500头。2017年3月,产房3~5日龄哺乳仔猪开始整窝暴发腹泻,伴有呕吐和畏寒颤抖。病情快速蔓延,整个产房发病率高于80%,哺乳母猪个别出现腹泻,普遍表现厌食、奶水减少或无乳,仔猪发病后1~2 d快速脱水死亡,死亡率>60%。经过采集发病猪病料送检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原感染阳性,该场感染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毒株。确诊后,该猪场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变异株腹泻苗(WH-1株+AJ1102株)对全群母猪紧急普免4 mL·头-1,间隔15 d再2 mL·头-1加强免疫,妊娠母猪产前6周、3周进行2 mL·头-1跟胎免疫,新生仔猪出生当天同样做紧急接种。结合猪场实际生产数据和临床表现,通过改善饲养管理、隔离消毒等措施,更换经典毒株疫苗改用变异株腹泻苗1周内,使得场内新生仔猪发病日龄推迟至10~15d,死亡率<5%,腹泻疫情基本得到控制;3周后,猪场所有生产母猪群产仔正常,未出现新的腹泻疫情。
案例3:位于河南省永城市的某大型养猪企业,基础母猪300头,采用正大全程托管模式,该场生产水平及疫病防控水平在当地处于领航地位,但每年冬春季节都来“骚扰”的流行性腹泻令仔猪先吐后泻,发生大面积死亡,给猪场带来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2017年春节流行性腹泻暴发后,企业曾先后选用两家国产活联苗、灭活联苗,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腹泻持续暴发致使56窝仔猪全部死亡。经人推荐,该场联系到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采集小肠等病料组织送检,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所致。经与技术人员沟通,猪场采取如下措施:所有母猪紧急普免4 ml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变异株腹泻苗(WH-1株+AJ1102株),15 d后二次普免加强效果。对妊娠母猪跟胎免疫,即产前40 d、20 d分别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变异株腹泻苗(WH-1株+AJ1102株)2 mL。保证产房干燥,温度控制在22~24℃,同时进行隔离消毒。按照以上防控方案执行,2次普免后,该场流行性腹泻疫病就已被完全控制。8月后加强免疫1次,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