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陆
燃煤锅炉烟气治理的路在何方?如何更好地推动燃煤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技术革新?
2018年1月8日,广东省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南沙开发区万顷沙镇互太工业城举行,来自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齐聚一堂、出谋划策,共同探索新时期燃煤锅炉烟气超低排放的技术方向。
印染企业燃煤烟气改造
有望获评省优秀示范工程
研讨会召开前,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一家正在进行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技术升级改造的纺织印染企业。
乌烟瘴气、粉尘飞扬……这是燃煤工业企业一直以来给人们留下的不好印象。然而,走在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厂区,映入眼帘的确却是道路干净整洁、绿化郁郁葱葱、员工精神硕爽……,总而言之,既满足了工人们对美好厂区环境的需要,也极大的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环境。
“粉尘少了,不用天天抹桌子。”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燃煤热电厂长黄振江介绍,能有这样的“美丽”环境,得益于企业近年开展的一系列燃煤烟气治理技术升级改造工程。
“颗粒物排放浓度≤10mg/Nm3,二氧化硫(SO2)排放浓度≤35mg/Nm3,氮氧化物(NOX)排放浓度≤50mg/Nm3。”这是互太纺织公司对厂区燃煤锅炉烟气进行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后的排放标准。
据了解,互太纺织公司于2017年,完成了厂区4台75蒸吨燃煤锅炉烟气治理技术升级改造,各项烟气、颗粒物排放浓度达到可以媲美燃烧天然气锅炉的水平。
“近半年在线监测数据显示,烟气实现了持续稳定达标排放。”研讨会上,黄振江不无自豪,他介绍该项综合技术改造,总计投入近6000万,包括多项节能优化和脱硫脱销除尘提标改造措施,如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干式静电除尘系统、WLT钙基湿法脱硫系统、及循流化床锅炉系统节能优化技术等。
此外,为了加强环保治理的管理,开发了APP将锅炉烟气即时排放数据关联到手机上,不管是企业管理层还是相关员工都可以用手机实时监控烟气的排放情况,如有异常,随时启动应急措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黄振江喜形于色地介绍,燃煤锅炉经过一系列提标改造后,排放的烟气从监测数据来看好于一般的燃气锅炉,脱硫效率达到98%,除尘率高达99%。此外,一年能够省下近1个亿的燃料费用,与改燃天然气相比,改造的费用也节省不少。
公司把这一系列提标改造项目进行整合,以“4X75t/h循环流化床燃煤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综合治理工程”为项目名称,申报广东省环境保护优秀示范工程。
“举双手赞成。”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区岳州表示,互太纺织公司的燃煤锅炉烟气经过超低排放改造后,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降到极致,企业完善的环保管理机制也是行业翘楚,成功申报省环保优秀示范工程的机率很高。
同行企业,来自广东中投环保公司专家张灿仰,听完互太纺织公司的介绍,更是激动地表示,燃煤锅炉若改燃天然气,一方面燃料成本大幅增加,企业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天然气燃料的供给不稳定,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影响。采用这个技术后不用改燃天然气也能实现超低排放,这样好的改造技术要推广,因为挽救了一台燃煤锅炉,就挽救了一个企业,也推动了社会经济向着环保、绿色、健康发展。
据了解,经省政府同意,2016年初,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联合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部门出台了《广东省锅炉污染整治实施方案(2016—2018)》等相关文件,对全省保留的工业企业锅炉烟气排放标准提出了高要求,须通过改燃天然气等洁净能源或改造烟气治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控设施,确保达标排放。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锅炉12600多台,需要进行治理的燃煤锅炉约2500台。
突破原有“天花板 ”
让尾气“脱”得更彻底
“不用喷头喷嘴,如何能确保扩大药剂与二氧化硫的接触面?”“如何做到脱硫率达到98%?”……
研讨会上,互太纺织印染公司的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装置极高的烟气脱硫效果,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兴趣。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文韬表示,燃煤锅炉烟气超洁净排放能否实现,关键是是否能在脱硫技术上出现新的突破和革新,大大提高脱硫剂与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接触面,延长脱硫反应时间,进而实现较高的脱硫效率。
针对疑惑,负责互太纺织印染公司锅炉烟气治理改造的技术方——江门同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力”)总工陈志刚介绍,互太纺织公司4台75蒸吨的鍋炉改造后全部用的是“WLT脱硫除尘技术”,该技术采用的是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湿法脱硫工艺,不过,通过工艺的改善与创新之后,这套技术不仅克服了湿法脱硫的缺点,而且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
通过现场ppt演示可以看出,整套脱硫装置的结构没有活动部件、没有窄缝孔隙、脱硫液供给无需喷头喷嘴,所以不存在堵塞问题,只要引风机和供液泵正常,装置就能正常运行,操作简单。
该装置不仅在结构原理上进行创新,脱硫效率也极高。以互太纺织公司过去一年的监测数据为例,在采用石灰石做脱硫剂时,装置脱硫率在96%以上,采用钠碱液和双碱液做脱硫剂时,装置脱硫率在97%以上,烟尘脱除率更可以达到99%以上。
“利用烟气的动能托起脱硫剂,使所有烟气都要在这里‘洗一下澡。”陈志刚解释,这种高效的脱硫率主要得益于该装置的核心设计,即净化的烟气进入装置之后,会被粉碎并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在脱硫液中高速运动进行三相传质。简单地说,烟气进入这套装置就好比进入了滚筒洗衣机,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分子在滚筒里通过高速运动,与脱硫液能够全方位结合,从而被去除掉。而传统的技术里面缺乏这一设计,二氧化硫分子与脱硫液的结合往往不够充分,因而去除率也就不高。
“没有不堵的喷头。”专家冯肇霖表示,该套装置在技术、原理上取得的革命性进展,突破了原来脱硫传置塔的机理,解决了许多脱硫装置喷头使用过程普遍存在容易堵塞、结垢,影响运行和脱硫效果的问题。
冯肇霖表示,目前的脱硫技术有“气相”和“液相”两种工艺体系,传统的“液相”工艺,通过喷头物化脱硫液,使其雾化,扩大与污染的接触面和反应停留时间,从而将更多污染废物传到液体中区,但雾化工艺有个“天花板”,不可能雾化到极致,脱硫效率很难达到90%。而同力公司的“WLT脱硫除尘技术”,使用的是“气相”工艺,将污染烟气分散到脱硫液中去,相比较雾化脱硫液更容易,使用的分散动力也小一些,不存在饱和的状态,突破了原有的“天花板”,使脱硫效率得到质的飞跃。
陈志刚回忆,2016年底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督察组下沉江门市,到同样使用该套装置治理烟气的建滔化工企业督察时,不相信燃煤锅炉烟气经过治理后能比烧天然气还低,怀疑企业监测数据造假,然而经过相关技术装置模型演示后,督察组最终才相信改企业数据的真实性。
区岳州认为,“WLT脱硫除尘技术”可以把烟气“脱”得更彻底,给了中小燃煤锅炉一个出路。去年,浙江省的一个燃煤超洁净排放项目获得了国务院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不管企业使用何种燃料,只要他能达标排放就行。因此,对于能在烟气治理技术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并达标排放的企业,不应强制其改燃天然气,况且,燃烧天然气在控制氮氧化物浓度排放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