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松溪花鼓灯的传承与保护

2018-03-17 07:55严琴英
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8期
关键词:松溪花鼓戏保护

严琴英

[摘 要]松溪花鼓灯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曾在松溪县民间戏曲舞台上绽放的一朶绚丽之花。清末民初时期,松溪县由浙江省龙泉市、庆元县等地的民间艺人传入到松溪县渭田、旧县一带乡镇。民国后期至建国初五十年代,松溪县与建阳、浦城交界的郑墩、花桥、路桥、祖墩等一带乡镇广泛流传。和中国各地地方戏一样, 松溪花鼓灯也逐渐从繁荣走向了衰落。日前由松溪县民间戏曲工作者协会向南平市文广新局申報松溪花鼔灯非遗项目。笔者简要阐述花鼓灯在松溪的发展状况,面对当前的形式,浅谈松溪县花鼓灯的传承与保护的措施方法,让松溪花鼓灯重新绽放在美丽的松江。

[关键词]松溪;花鼓戏;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S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8-0241-01

0 引言

一定的经济决定了一定的文化,文化现象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经济状况。在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众都追求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文化元素也日益多元化,文化也越具有多样性,出现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并存的局面。现今,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当下的fashion被时尚文化排斥在文化圈的边缘,这也让不少热爱传统戏曲文化人士深刻感到使我国传统的戏曲文化与现实生活逐渐脱节的窘境。时代的发展摧枯拉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冰冷的水泥建筑墙,遮蔽了曾经热热闹闹的戏台子,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吞噬了曾经温暖的戏窝子。把当年的戏窝子都遮掩了,霓虹闪烁的酒吧、嘈杂的网站侵占了昔日繁盛的舞台,日前,网络游戏、流行音乐以及快餐文化正游离与文化市场成为当下受人捧受欢迎的文化产品,花鼓灯戏曲艺术的一些技艺与精华濒临失传。花鼓灯由于后继的人才匮乏直接导致无人继承花鼓戏曲技艺,因而传统花鼓灯也少了剧目演出,少了创新的演出,逐渐远离的了当前人们的文化视野。有着厚重湖湘文化底蕴和渊源历史的花鼓灯,它的艺术造诣与文化价值仅仅由于少了华丽的外表而被现代人忽视和抛弃。怎么样让优秀的花鼓灯戏曲文化艺术得到传承与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现在是花鼓灯戏曲文化的艰难时刻,也是弘扬花鼓灯戏曲文化最关键的时候,这也成为松溪县民间戏曲工作者协会以及相关文艺爱好者共同的责任。

1 花鼓戏在松溪县的形成与发展

1.1 花鼓灯在松溪县的形成

“花鼓灯”流传于松溪县与建阳、浦城县交界的花桥、路桥,郑墩的青山、源头,祖墩的登山一带,当地也称“三角戏”、“花灯戏”,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曾在我县民间戏曲舞台上绽放的一朶绚丽鲜花。清末民初时期,松溪县由浙江省龙泉市、庆元县等地的民间艺人传入到本县渭田、旧县一带乡镇。民国后期至建国初五十年代,松溪县与建阳、浦城交界的郑墩、花桥、路桥、祖墩等一带乡镇广泛流传。

1.2 花鼓燈在松溪县的特色

根据老艺人所述,花鼓灯的正本戏有《下南京》、《卖贡货》、《算命》、《看相》、《卖花线》《卖茶》、《大闹花灯》、《打花鼓>等:折子戏有,《瞎子闹店》、《卖柴丁》、《十八摸》、《大补缸》等:到各家演唱的小曲有《十下鼓》、《十月怀胎》等。表演形式:有二人(一丑一旦)、三人(两旦一丑)、四人演(两旦一生一丑),也有多人合演,一般二人演为多。其特点是,不管那个剧目都有一个丑角。化妆上也很有特色,男角穿汉服加围裙,戴草帽,帽上有一红色顶带,女角梳发髻,穿大襟宽边上衣,脚穿粉红或绿色的绣花鞋。道具很简单,女角拿大手帕,折扇为男女角必备之道具。松溪“花鼓灯”是采用土官话道白和演唱的,其中夾一些松溪土话。

后台乐器不多,只有两把胡琴(京胡、二胡)及打击乐等,其曲调剧目有江浙皖一带的民间小调,如孟姜女、凤阳歌等。

1.3 花鼓灯在松溪县的发展历程

一九六四年松溪县编演的花鼓灯演唱《送郎参军》上省参加会演,省民间歌舞团曾特地向演员学习该剧目。文革的年月里,“花鼓灯”绝唱封戏。

改革开放时期,文艺界迎来戏曲文化的春天。一九八二年,郑墩农民剧团在龙岩地区巡回演出时,曾参加演过多场折子戏及小戏《大补缸》、《卖花线》、《小放牛》等。但由于这期间松溪县越剧团风蜚舞台,当年民间戏剧“江西路”、“花鼓灯”等戏种退岀舞台,至今多年,只有极少数曾在孩童时代学演过此戏的道教老艺人,也只能在模糊的记忆中比试其动作,几乎使民间多种戏剧面临消声惹迹。为保护和传承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由松溪县民间戏曲协会编演花鼓灯戏《烟缘》参加南平市选送福建省戏曲小品大赛节目。

2 松溪花鼓灯濒危绝唱的原因

2.1 学习花鼓灯技艺的人才匮乏

松溪县花鼓灯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各个县剧团都纷纷解散,老一辈花鼓戏艺人相继过世,花鼓戏演艺人才青黄不接,极少数曾在孩童时代学演过此戏,此外,花鼓灯观众以中老年观众为主,年轻人对花鼓灯大都不感兴趣,窘迫的花鼓灯戏曲生存环境不能够吸引到相关人员的兴趣,传承花鼓灯文化面临严峻的冷局。

2.2 传统表演剧目缺乏创新内容陈旧,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

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人们的文化“口味”也在发生变化,对戏曲内容的要求也不同,一直沿袭下来的内容陈旧的花鼓灯戏曲文化,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追随年轻人的文化节奏,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松溪县的民间剧团也日趋减少,演出剧目均为传统花鼓灯,形式与内容上都缺乏创新,很少能让观众眼前一亮。另一方面,由于继承人的缺失和表演费用不足的原因,导致花鼓灯在内容和形式创新方面十分棘手。

2.3 传承方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松溪县花鼓灯剧团都为民间自发组织的团体,大部分以家族为单位,主要的传授方式是带徒弟,师傅传给弟子,或者是家族传承。传承方式单一,容易造成花鼓灯技艺人才的流失与断层。

3.传承与保护松溪花鼓灯文化的策略

3.1 培养继承花鼓灯戏曲的后备人才

建立专业的花鼓灯曲学习基地和训练营,或者是培训机构,开设学习花鼓灯的课程并且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进行广泛招生,指导学员练习戏曲基本功、唱腔,接触花鼓灯传统剧目,熟悉花鼓灯传统唱腔,提高表演技艺。培养一批批热爱、对花鼓灯感兴趣的年轻的新生代。

3.2 做好松溪花鼓灯传统剧目的整理与创新并筹建公众大戏台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加强对内容陈旧的传统剧目的整理与翻新,对松溪县原花鼓灯剧团创作和演出的经典名剧,要在老一辈的花鼓灯戏曲艺术家的指导下训练,保持经典的“原汁原味”。此外,需要搭建大型的戏台,巡回表演宣传松溪花鼓灯戏曲文化,通过吸引戏迷;来带动大家学习和欣赏花鼓灯戏曲文化,大型的戏台可以容纳更多的观众,客观上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个欣赏艺术的文化场所。

3.4 致力于戏剧艺术纳入教程

将花鼓灯戏曲文化纳入教育范畴,2016年非遗”松溪花鼓灯”民间小调进郑墩中心小学授课;一直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艺术学科中,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4 结束语

松溪花鼓灯,表演简单通俗,又是土官话唱白,非常民众化,极有普及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前景,如现行的广场舞、街舞广泛掀起。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松溪县民间音乐舞蹈、传统戏剧的一朶绚丽鲜花和有地方特色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一起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 杨绍林.表演艺术院团改革何从何去[J].戏剧论坛.2013(3):76-78.

[2] 王国宾.建设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管理教育体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04):23-24.

猜你喜欢
松溪花鼓戏保护
松溪版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松溪内家拳传承路径研究
生态家园 福建松溪版画作品展(晋京展)作品选登
松溪秋霭图
湖北远安花鼓戏当代生存状态思考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