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雨城区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3-17 20:20:53叶小丽雅安市雨城区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8年5期
关键词:雨城区猕猴桃茶叶

□叶小丽/雅安市雨城区农业局

1 产业现状

1.1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以“扩基地、强加工、育主体、优品牌”为抓手,抓住绿色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大力发展良种茶园,建设优质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集中打造优质猕猴桃产业示范区/带;着力推进保障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目前,雨城区茶园面积达2.00万hm2,其中,绿色原料标准化示范基地1.25万hm2,重点打造了以合江镇为核心的“青衣江流域早茶区”,以上里镇、中里镇、碧峰峡镇为核心的“绿色生态出口茶区”,以严桥镇、晏场镇为核心的“南部高山有机茶区”三大茶叶产区。雨城区猕猴桃种植面积达0.17万hm2,初步形成了以中里镇为核心的“龙门山脉万亩优质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和以孔坪乡为核心的“金船山猕猴桃产业示范带”。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0.56万hm2,其中,在北郊、多营、草坝、凤鸣等8个乡镇32个村划定533.33 hm2中心城区常年蔬菜生产基地,保障了市场供给。

1.2 观光农业起步良好

以“3+N”生态特色产业经济走廊及精品环线建设为纽带,积极推动一三产业深度融合。建成以茶叶产业为主题的“水景家园”、以蓝莓草莓种植采摘为主题的“幸福余家”、以猕猴桃产业为主题的“东风新村”、以桂花等苗木栽种为主题的“天香小区”等精品旅游村寨,以及以温泉养生为主题的温泉小镇孔坪乡、以休闲养生为主题的康养小镇上里镇、以避暑养生为主题的森林小镇碧峰峡镇,实现了“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由“农业孤岛”向“农旅综合体”的快速转变。全区建成以茶叶、猕猴桃产业为主的农业公园10个。1.3 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加大对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引导发展扶持力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全区现有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1家,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53家,其中,省级示范社7家。紧紧围绕种植、畜牧、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商品生产基地;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4 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在雅安市茶产业框架下共同打造“蒙顶山茶”区域品牌,重点突出“雅安藏茶”区域品牌的宣传推广,挖掘品牌历史、品牌文化、品牌内涵,同时探索品牌外延和品牌创新,2017年,在中国藏茶村挂牌成立了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雅安市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了中国藏茶文化研究中心,雅安藏茶形象大使王霏远赴海外建立了“中国藏茶文化中心”。2018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雅安藏茶”区域公用品牌估价18.45亿元。“雅安藏茶”“雨城猕猴桃”成功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雨城区茶叶的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数已达80个,数量位居四川省第二;“雅安藏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雨城猕猴桃”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带规划差,导致产业不连片,品种杂乱,景观效果差

部分乡镇对本区产业发展规划不足,存在“要什么,有什么(指品种);要多少,没有多少(指数量)”的尴尬局面。基地面积小、不集中、品种杂、效果差,严重制约了雨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2.2 农户管护差,导致产业效益不明显

受传统农业影响,农户习惯种懒庄稼,对新发展的产业存在重种植、轻管理的情况,导致区域内的茶叶产量低,产值小,农户收益严重缩水。

2.3 品种选择缺乏科学论证,导致种植品种存在一定风险

部分乡镇对产业发展未下功夫研究,在品种选择上盲目跟风,一旦种植失败或产品滞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且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极其恶劣。

2.4 加工企业不足,导致产业附加值低

雨城区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数量少,大都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装备差、科技含量低、加工能力低下。加之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生产水平低下,产品的附加值低,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2.5 一三产业融合不足,导致综合效益不高

雨城区虽然建成了一批以茶叶、猕猴桃为发展主体的农业公园,但园区内配套设施薄弱,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休闲设施等旅游功能配套不足,一三产业融合深度不够,观光性差,综合效益低。

3 对策建议

3.1 因地制宜,突出主导产业

根据雨城区的气候环境特点,最适宜发展的产业仍以茶叶、林竹、蔬菜、水果(猕猴桃)为主。各乡镇应立足实际,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主导产业,制定发展规划。根据雨城区各乡镇的产业发展情况,建议全区产业发展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茶叶主导型,以合江、草坝、大兴、凤鸣、上里、中里、碧峰峡、北郊等乡镇为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以茶叶为主,配套发展猕猴桃等特色水果。二是茶叶林竹型,重点是严桥、晏场等乡镇,林业资源丰富,茶产业发展势头足,两个产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三是林竹主导型,重点是望渔、沙坪、孔坪、观化等乡镇,区域内林业资源丰富,空闲耕地少,重点发展林竹产业。四是近郊蔬菜型,在对岩、八步、南郊、多营等近郊乡镇,重点发展蔬菜产业,保障城区蔬菜的有效供给。在主导型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在中里、多营、孔坪等乡镇,鼓励农户对现有已发病的红阳猕猴桃园进行品种调整,发展抗病性高的软枣猕猴桃和绿肉猕猴桃。

3.2 合理规划、做到连点成片

以“3+N”生态特色产业经济走廊及精品环线建设为纽带,以“扩基地、强加工、育主体、优品牌”为抓手,打造东部雅茶、南部雅竹、西部雅果(蔬)、北部雅茶4条精品环线,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杜绝“遍地开花”。各乡镇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着力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交通主干线沿线应统一种植同一品种作物,以点串线、以线促面,连片发展,把主导产业做强,把优势产业做大,把特色产业做优。

3.3 加强管护,确保产业见效

一是转变农户观念。综合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引导农户根植“三分种七分管”理念,防“农业管家”变“甩手掌柜”。二是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修枝、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三是按照“政府引导、茶农自愿、企业主导”的原则,持续探索茶园土地托管试点工作,为茶农提供优质农资、统防统治、茶园修剪等茶园托管服务,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经营管理,促进茶叶品质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3.4 一三产业融合,发展观光农业

各乡镇要以产业为基础,以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立足区域内产业优势和旅游文化资源,做好与旅游结合的文章,努力打造好一批新的生态旅游景点、休闲农业观光园等旅游观光点,开发旅游项目,实现与旅游部门的无缝对接。一是结合2018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各种形式的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使农业功能从单纯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功能融合转变。二是以产业基地为基础,适度发展一批家庭农场和休闲农庄,培育品牌,提升产业影响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渐实现“产业变园区、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

3.5 整合资源,支持产业调整

一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整合农业、水利、财政、国土等部门资金,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二是抓住机遇,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探索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方式,统筹安排使用支农资金,围绕发展主导产业进行整合,通过资金整合,既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也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三是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进一步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扩大农村担保品范围。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

猜你喜欢
雨城区猕猴桃茶叶
雨城区:全周期管理提升问题线索处置质效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上里中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
摘猕猴桃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8:38
提取猕猴桃的DNA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创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摘猕猴桃
香喷喷的茶叶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6:02
养个猕猴桃
南路边茶 雨城的生态经济绿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