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利
(四川省井研县农业局,四川 井研 613100)
井研县是川西南农业县,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资源。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较为严重,带来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雾霾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意义重大,是各地转变发展理念、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建设美丽环境的战略选择。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业增效为目的,走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和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坚持“标本兼治、疏堵并举、属地管理、源头控制”原则,以保护大气环境为目标,以秸秆综合利用示范、试点建设为载体,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严格落实责任,推进秸秆全面禁烧,探索和建立集约、循环、高效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扶持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1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坚持生态优先与因地制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1.2.2 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 整合资源,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瓶颈,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技术体系,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发挥制度创新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促进作用,构建服务支撑体系,强化培训指导,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普及,推动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
1.2.3 坚持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根据种植业、养殖业特点和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结合秸秆利用现状,选择适宜的综合利用方式,推动形成以不同秸秆资源转化途径为特点的秸秆综合利用空间布局。
1.2.4 坚持突出重点与多元利用 统筹兼顾、合理引导秸秆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不断拓展利用领域,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重点区域,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全域试点示范;选择重点领域,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特色示范工程,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井研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和畜牧调出大县,附产物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附产物只有综合“五化”利用:即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燃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才能促进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1.1 秸秆还田 秸秆从地里来,要还于地。秸秆和果实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秸秆利用不好,从生物量观点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应该变废为宝,通过收获过程机械粉碎还地,堆沤翻压还田和腐熟还地、集中粉碎还地等方式进行还地利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理化形状,避免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带来的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壤重金属污染、地力衰退等危害,达到改良土壤、保护耕地、提升地力、藏粮于地,最终实现耕地永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
2.1.2 有机肥料 秸秆肥料化生产有机肥是通过技术手段,对秸秆进行收储,在工厂中实现秸秆的粉碎、腐烂分解发酵,最终将其转化为商品有机肥一种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腐熟发酵生产有机肥,利用秸秆和鸡粪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工艺技术,其产品主要包括精制的商品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2种产品,农地通过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饲料化主要包括秸秆养畜、秸秆粉碎过腹还地、秸秆青贮、秸秆氨化、秸秆微贮等技术,主要是利用反刍动物瘤胃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功能,将秸秆经过处理,提高秸秆消化率。以达到牛羊充分吸收,节约饲料成本,提高牛羊日增重、出栏率的方法。解决冬季畜禽饲草短缺问题,节约粮食。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后的秸秆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再通过畜禽粪便,实现过腹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是一种效益较高的利用方式。
2.3.1 秸秆制沼 它是多种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秸秆降解成沼气,并副产沼液和沼渣的过程。沼气含有50%-70%的甲烷,是高品位清洁燃料,它可供应农家用于炊事、照明、果品保鲜等。因此秸秆制沼不仅可优化农村能源结构,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还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
2.3.2 秸秆气化项目 秸秆热解气化集中供气,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秸秆固化成型,秸秆炭化等技术。
农作物秸秆含有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碳、氮及矿物质等营养素,通过机械粉碎可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基料。利用农作物秸秆作培养基,以玉米、豆类等秸秆为原料,发展大棚食用菌。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主要有双孢菇、平菇、香菇、金针菇、白蘑菇、白木耳、黑木耳及兼有药用价值的猴头、灵芝等20多种,秸秆转化为经济效益,促农增产增收。
2.5.1 秸秆造纸 稻麦秸秆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其纤维组织结构强,可作为木材的替代品。用稻麦秸秆造纸,可减少森林的砍伐,增加绿色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之一。
2.5.2 建筑板材 以稻麦秸秆为原料,秸秆建筑板材加工利用技术,以不含甲醛的异氰酸酯为胶粘剂,通过切草、粉碎、干燥、拌胶、铺装、预压、热压和后处理等工序,制成无甲醛释放的稻麦秸秆板,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可用于家具制造和室内装修等,充分利用秸秆。
根据我县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与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结合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趋势,全县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以小规模、家庭式为重点,依托企业、专合社等社会经济组织,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利用,拓展利用方式和领域,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从低效向高效利用转变。加强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收储运体系、精深加工、市场需求、服务体系等关键环节,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发展,逐步形成梯度推进、差异化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3.2.1 高效发展区域 该区域大部分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是典型的水田农业区,农作物一年二熟或三熟,水稻、玉米、油菜等秸秆丰富。区域内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交通便宜,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较高,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产品附加值、科技水平和完善产业链为核心,重点发展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秸秆商品有机肥、秸秆制板等工业化利用、秸秆食用菌基料、秸秆育苗栽培基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秸秆颗粒饲料等综合高效利用方式,建设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体系,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配套设备研发制造,辐射带动其他区域的秸秆综合利用发展。
3.2.2 循环发展区域 该区域耕地面积最大的耕地利用区,是粮食生产的主产区,秸秆以水稻、玉米、油菜、薯类、豆类为主。该区域属丘陵地貌,交通较便宜,经济较发达,秸秆综合利用率较高,以秸秆—沼气—农业基地以及秸秆—饲料—养殖—农业基地等循环农业模式为依托,重点发展秸秆覆盖、腐熟及堆沤还田、秸秆青贮(氨化)饲料、秸秆商品有机肥等秸秆综合利用方式。
3.2.3 生态发展区域 该区域地形以深丘、低山、中山为主,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秸秆以玉米、水稻、油菜、薯类为主。依托本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生态农业发展为指导,重点发展秸秆覆盖、腐熟还田、秸秆青贮、氨化等饲料化利用、解决冬季畜牧(牛、羊等)圈养饲料供给,走山区特色秸秆综合利用之路。
为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制定方案,成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专门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明确职责,明确监管责任,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等领域,大力发展和推广鼓励秸秆的综合利用,通过粉碎还田、过腹还田、速腐还田、开发秸秆基料,生产食用菌等形式变废为宝。加大对农作物秸秆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有机肥生产企业、秸秆建材企业、秸秆压块燃料企业和秸秆工业化利用企业建设和资金扶持力度,把其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大气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制定秸秆综合宣传方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与监督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橱窗等平台,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专题系列报道,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典型经验以及露天焚烧的危害性。采取发放资料、小册子等多种形式,面向基层,贴近农民,普及相关知识和技术,逐步提高全社会对秸秆综合利用意识和自觉性,把综合利用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