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全/三台县农业局
三台县农机维修从业人员160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占19.4%,35~50岁的占80.6%;农机维修人员持有维修工技术等级证书的占32.5%。调查农机维修网点102个:经工商注册网点65个,占63.8%;经审批有农业部门颁发的农机维修许可证的网点37个,占36.3%;从事农机销售进行农机售后服务维修的网点45个,占44.1%;从事汽车等机具维修兼营农机维修的网点55个,占53.9%;专门从事农机维修的网点2个,占1.96%。全县农机维修点资产总额808.8万元,102个维修点年收入522.5万元,其中,农机维修收入137.19万元。农机维修基本上以摩托车、汽车维修为主,兼营农机。全县只有2个维修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农机维修。
三台县农机绝对拥有量大,但农机使用季节性强,多数微耕机分散在农户手中,每年使用时间不超过10天,农机故障少,维修量少。其余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等农用机械实际拥有量不大,而且分散在全县60多个镇乡。综合现状和全县农机推广情况,预计三台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方向将是汽车等机具维修点兼营农机维修,且以汽车维修为主。农业部门和工商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维修网点证照和业务管理;2017年底农用机械集中到组织和大户,农机除满足专合社等组织和大户自身生产外还开展了大量社会作业服务,农机故障大幅增加,农机维修需求相应增加。
1)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偏低。90.6%的维修人员只能从事些简单的农业机械维修,对于新机具接收慢,对于农机具潜在性的问题难以预判。
2)农机维修市场管理手段相对弱化。三台县农业局有执法权的农业行政执法大队主要监管的是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农资。农机维修市场监管属农机管理,但是农机管理股没有执法权,在农机维修市场的监管上主要是宣讲政策,要求并督促维修网点办证守法经营,但是对于不办证的农机维修经营网点无强制手段。造成了事实上农机维修市场监管弱化,三台县农机维修人员持有维修工技术等级证书的仅占32.5%。所调查农机维修网点102个,有农业部门颁发的农机维修许可证的网点仅占36.3%。
3)农机维修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全县只有2个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农机维修,其余维修网点都是以维修其他机械为主兼营农机维修。
农机化发展包含农机推广和农机维修两部分,农机化生产水平越高,农机维修要求水平也越高;随着三台县农机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探索科学的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办法就越迫切。针对农机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来改进。
1)在管理中突出政府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管理部门在行业管理中转变作风,把服务放在首位,主动作为。在本地区组织农机维修手开展农机维修技能比赛,在比赛中切磋维修技能;通过比赛评出技能优胜者,在全县将农机维修业务、农机维修星级网点推荐给广大群众,让维修手更好地服务社会;每年开展1次农机维修技术培训,聘请上年星级维修手为教师,对全县从事农机维修业务的人员进行培训,为共同提高搭建平台。
2)加大农机维修市场违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维修市场管理必须一手抓政府服务,为农机维修经营户创造宽松、和谐会经营环境;另一手狠抓打击违规、违法经营行为,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机维修经营市场进行检查,对发现坑农、害农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及时联合农业行政执法、工商等单位严厉打击,确保农机维修户的合法权益。
3)加大农机维修市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贯彻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加强农机维修情况统计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机维修网点审批工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实现审批发放“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证书和数据信息的同步传递,让农机维修用户包括农机手及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能及时查询农机维修服务网点信息,获取农机维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