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俊/雅安市农业局
近年,雅安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统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美丽雅安、生态强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绿色发展之路,以巩固提升“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构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绿色有机品牌持续唱响。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进程,促进了乡村发展、振兴。
抓住中央和四川省环保督察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是强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先后制定下发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工作方案》《雅安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2017年雅安市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雅安市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关于加强农膜科学使用促进残膜回收利用的指导意见》等,指导基层工作,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各县区政府依法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制订了“一场一策”整改方案。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65.0%以上。二是综合利用秸秆资源。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等技术,综合利用率达84.0%。三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4.00万公顷次。化肥施用量减少846t。四是推广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生物防治2.70万公顷次,农业防治、物理防治10.35万公顷次,绿色防控覆盖率达28.3%,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0.0%。五是建设处理设施。建设沼气池处理粪污,推广“畜禽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沼气农户已达到11.5万户,建成集中供气工程28处。六是全面完成督察信访案件办理。省级督察发现问题31个,整改落实31个。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环境案件8件,已全部办结。已关闭或搬迁134户(个)禁养区内养殖场(户)。
一是通村公路全部硬化,田间作业道路形成网络。2017年投资3842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553.33hm2。二是维修、改造和新建机电提灌站104座,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36.8km,农机总动力达162.7万kW,农机化率达45.4%。三是建立绿色食品黄果柑、猕猴桃洗选线30条,洗选、分级、包装一体化,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使小农户连接了大市场。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10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77家,家庭农场696家。引导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流转面积1.04万hm2,占总面积的17.0%,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为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强融合”思路,普遍发展无公害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条件的发展有机食品、挖掘农耕文化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强做优茶产业,做大做强果蔬、中药材产业。2017年发展茶叶、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1520.00hm2,改造低产低效茶园、果园6666.67hm2,建设现代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3333.33hm2,生态茶园面积达2.00万 hm2,经济作物总面积达15.52万 hm2(其中,茶叶6.67万 hm2,水果4.00万hm2,蔬菜3.53万hm2,中药材1.32万hm2)。二是建设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基地。自2013年以来,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黄果柑、枇杷、核桃、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面积超过4.00万hm2。建成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3个,面积1.87万hm2。加强了基地监管,加大了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力度,不断提升了标准化生产水平。2017年复查认定有机农业示范基地2个,面积1.69万hm2。三是加大产品认证力度。2017年新申报认证绿色食品53个、有机食品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荥经竹笋,面积6.20万hm2,产量9300 t)、“三品一标”306个。有机食品企业68家,绿色食品企业40家。涌现出五丰黎红、蒙顶皇茶、周公山茶业、和龙茶业、山雅茶山等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融合发展好的绿色有机食品企业。
自2016年5月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在雅安市召开后,雅安乘势而上,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变公园,农家变商家,农产品变商品。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效果明显。申报了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个。最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四川省蒙顶皇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称号。2017年雅安市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国家茶叶公园”称号后,雅安市依托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发展休闲农业。雅安市名山区万古乡红草村获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纳入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全市建成全国最美休闲乡村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6家、省级示范休闲农庄2家、“全省十佳最美乡村”1个;有星级农家乐240余家。全市融合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是规范化程度提高。2018年,雅安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理顺管理体制、补充技术人员。基层农技推广做到了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有经费办事,规范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5个村级农技推广服务点,在服务基层中,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科技培训示范力度加大。开展绿色有机知识培训,培训农技员457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00人,培训实用技术60万人次。建设科技示范基地17个,面积444.67hm2,培育科技示范户5000户,推广新品种129个、新技术67项。依托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将产业发展与科研课题结合,解决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继续发挥专家大院作用,建立示范户832户,培训15630人次,示范户人均增收818元。三是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市有长驻农村一线的科技特派员221人,包村270个,实施项目113项,培育示范户1409户,培训40235人,示范户人均增收1080元。四是绿色发展专业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培养了有机产品检查员3名、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督员)35名、绿色(有机)食品内检员130名。
以创建为抓手,切实加强绿色有机农业基地监管。坚持开展春季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全市成功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6个,荥经县创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通过了四川省农业厅专家组技术核查,石棉县政府于2018年4月向四川省农业厅提交了创建申请,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创建工作。石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监测站通过了四川省农业厅和省质监局组织的“双认证”考评。名山、天全、宝兴3个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监测站正在开展“双认证”工作。2017年全市全年开展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检查,抽检样品525个,快速检测样品30000多个。加强执法,办理涉及农业投入品案件117件。雅安市在2017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合格率达99.4%。
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全省农博会、西博会等活动,宣传推介蒙顶山茶、雅安藏茶、荥经天麻、汉源花椒、汉源大樱桃、石棉黄果柑、石棉枇杷、天全山药、芦山猕猴桃、宝兴中药材等绿色有机农产品。雅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走出去”,推介雅安农产品。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蒙顶山茶”被授予“中国茶叶十大品牌”,品牌价值26.66亿元;“雅安藏茶”品牌价值14.81亿元。雅安连续4年组织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参加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和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获得了有机食品金奖4个,绿色食品金奖14个;在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重点推介了“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展示了雅安茶文化艺术,举行了专场推介会,引起参会各界人士的共鸣。雅安市政府获得博览会组委会“优秀商务奖”。农产品区域品牌、“三品一标”行业品牌和企业品牌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绿色有机品牌持续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