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一,刘 派
(沈阳工学院 能源与水利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和国际民生息息相关,水是生产粮食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我国水资源紧缺,灌溉农田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48%。正是这48%的灌溉农田,每年要生产75%的粮食,生产90%以上的经济作物。在灌溉农田上采取水利措施可以实现粮食增产60%~70%,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保证率、发展节水灌溉型农业是粮食增产增效的最有效途径。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有限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雨年际变化剧烈,季节分布不均,导致许多地方经常出现连枯连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工业、生活、生态需水不断增加,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农业用水被挤占的趋式将愈加突出,灌溉用水将面临严峻危机。
农业用水量约占我国总用水量的60%,但农业用水的效率低下,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0.48,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农业节水潜力巨大。按现有的灌溉水平,仅水田灌溉一项就会突破2020年水资源总量的用水红线。水稻等耗水作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且水分利用率低,灌溉用水浪费严重,所以研究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对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合理配置水资源,达到精确灌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无论从减少农业用水、保障生态用水的角度,还是从减少农田灌排产生的面源污染物输出角度,推行节水灌溉都是维系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只有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分生产率、灌溉水利用率,才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农业用水危机,从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生态安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三省时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发展正在向现代化迈进,水利是农业发展的根基,节水灌溉是农业增产提效的保证。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
当前农田输水灌溉渠道多为土渠,在输水过程中渗漏量大,渠系水利用率低,渠道防渗灌溉技术是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田灌溉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模式。渠道防渗主要采用土料、砌石、混凝土等原料对各级输水渠道进行防渗处理,进一步控制地下水位、减少输水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大量实验数据表明,传统人工土渠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在40%~50%,而做过防渗处理的渠道能达到70%~80%。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以管道替代明渠进行输水灌溉,灌水时使用低压,经过压力管道系统,将水输送至田间各级沟渠,灌溉农田。低压管道灌溉技术一是可以减少渗漏和蒸发损失,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资料表明,低压管道输水相较土渠输水能节约30%左右的水量;二是水流速度大、输水速度快,供水实时,灌溉效率有效提高,节省灌溉劳动力;三是节省占地,在井灌区以管代渠一般可减少占地约2%;四是缩短了轮灌周期,有效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达到增产和增收的效果。
喷灌即喷洒灌溉,是利用水泵对灌溉水进行加压,或利用自然界形成的落差,将灌溉水输送至管道中,通过喷嘴喷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的洒落在农田上。喷灌技术能够自如地控制灌水定额、灌水时间、部位及均匀度等,促使地形、土壤等条件不会对灌溉质量造成影响,达到精准灌溉的目的。但也存在一些设备投资相对较高,受风影响大等的缺陷。喷灌技术模式大多适用于大规模机械化智能化作业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不适宜小规模作业,发展喷灌应因地制宜,确保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