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事例”,这是考场作文中最常见的模式,人们戏称为“高考体”。这种作文的特点是稳,如果语言表达还可以,一般可以打到45分左右。但是如果我们能突破这种僵化的模式,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就能让人眼前一亮,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到更为满意的分数。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月考作文为例,探讨如何突破“高考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有人说,一个只顾低头赶路的人,永远领略不到沿途的风景,生命的美不在目的而在历程。
歌德说,只要不失目标地继续努力,终将有成。
马云说,当你学会放弃的时候,你才开始进步。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妙文品评】
生命,需要一份从容
罗 阳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是一个具有怎样胸襟的人才能说出的话啊!说出这句话的人该是怎样一个妙人儿啊!【开头不落俗套,未直接亮出观点,而是从肯定一句古训谈起,肯定中暗含了作者的观点。】
以前,我听到这句话时从来都是不屑一顾,那时,我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人生在于拼搏,怎么能听天命尽人事呢?那时的我只信事在人为,觉得与其事事听天由命、任天行事,倒不如恣意一时。这种消极的思想,怎可能适合当时正值年少、涉世不深的我呢!【第二段宕开一笔,不说为什么要肯定古训,而是先说自己先前对这句话的理解,看似离题,其实是为立论张本,与下文谈后来的理解形成对比。】
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失败、困惑之后,我发现自己当时是多么幼稚,不禁觉得好笑,前人的思想、前人的智慧,岂能那般浅薄,那般消极!若是浅薄,岂能千古传诵;若是消极,岂能被后人奉为圭臬!【本段既谈现在的理解,又阐述自己为什么肯定古训的原因,可谓一石二鸟。】
原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是要我们不争不抢,无欲无念,无所作为,而是要求我们不过分争抢,不要将世俗功利化为执念,并为之成魔。它要我们在追逐的过程中保持一份温润,一丝理智,坚持一点原则,坚守一条底线。它要求我们在追逐梦想时,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要失掉自己的尊严;它要求我们在追逐利益时,要尊重客观规律,不为一时之利蒙蔽了眼睛;它要求我们在追求名誉时,保持一份平和,一份淡雅,不为蜗角虚名而丧失了本性。【先以“不是……而是……”的句式从正反两方面诠释古训的内涵,再用一组排比句阐述自己对古训的理解。】
在不当利益面前,坚守初心,淡然一笑,不为之痴狂;在挫折面前,傲然挺立,衣袂飘飘,薄唇微勾,不为此焦虑;在失败面前,勇敢面对,可不屈不挠,但不会一条路走到底。【用一组排比句重点阐述什么是“莫强求”。】以一人之身,尽十人之为!【虽然“莫强求”,但还得尽力为之,这样,立论便无懈可击了。】得到了,微笑处之;得不到,翩然转身,这才是对“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正确理解。【阐明对待“得到”和“得不到”的正确态度。】
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有这般“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坦然心态?为了金钱,不惜铤而走险者有之;为了利益,不惜卖友求荣者有之;为了权力,不惜打压他人者有之……天下之大,能真正理解“命里无时莫强求”之精髓者,寥寥无几!【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强求”者,并指出造成的后果,阐明了自己肯定古训的道理。】
曾几何时,这句话也成了一些人不思努力、不求进取的安慰之语。他们安于现状,以“命里有时终须有”为借口,不作丝毫的努力;他们知难而退,以“命里无时莫强求”为托辞,不作丝毫的拼搏。这句话真的成了消极的代名词!【批判现实生活中错误理解古训的人,为的是让读者正确理解古训,同时又使立論更加严谨。】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是一份淡然,是一种理智,也是一种果决。它是得知结果无望时的默然走开,是得知方向错误时的毅然转向,是努力后没有结果时的决然放弃!【再度重申古训的内涵,强化了文章的中心。】
只愿以后,我们能在明知不可为却依旧全力追求,苦苦坚守时,对自己说一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保持一份从容,淡然一笑,轻挥衣袖,翩然转身,在属于自己的路上恣意飞扬!【结尾提出希望,呼应标题,使全文浑然一体。】
【作者系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281班学生】
学生点评
点评一:
我感觉这篇文章的题目不落俗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且充满诗意,蕴含哲理。
点评二:
我觉得文章的形式很新颖。文章开头没有亮出中心论点,本论部分也没有所谓的分论点,但是文章却自始至终围绕中心论点说理。内容上,作者没有像一般议论文一样阐述“为什么”,而是重点回答“是什么”,即“生命,需要一份从容”的内涵是什么。
点评三: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有气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得益于大量排比句的运用;二是句式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富于变化。
点评四:
我认为这篇文章逻辑严谨。开头从肯定古训说起,然后举出作者自己前后对古训的不同理解,形成对比,从而肯定了古训的正确性。再从正反两个方面诠释古训的内涵,又列举现实生活中对古训片面理解的两种人,最后重申古训的内涵,提出希望,呼应标题。
老师点评
本文没有像一般议论文一样阐述“为什么”,只重点阐述了古训的内涵,内涵阐述清楚了,作者为什么要肯定古训也就不言而喻了。在论证上,可以称得上纵横驰骋,收放自如。开头由肯定古训谈起,然后谈自己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理解,谈古训的内涵,谈现实中一些人的片面理解,结尾处再度重申古训的内涵,提出希望,呼应标题。对于古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作者独立思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极富感染力。
教师提纯
考场作文如何突破“高考体”?《生命,需要一份从容》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一、“鲜”
1.论据要“鲜”。就是在选用论据时要避免使用妇孺皆知的“经典”事例,尽量选用新鲜的论据。非得用一些“经典”论据时,也要在阐述时突出“鲜”。
2.语言要“鲜”。就是不说空话、套话,适当引用一些古诗文中的名句、谚语。
二、“活”
1.文章结构要“活”。议论文一般都会在绪论部分提出问题(亮出观点),本论部分分析问题(论证观点),结论部分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我们可以突破这种模式,在充分说理之后顺理成章地提出观点。“高考体”议论文的本论部分通常用三个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我们可以打破这种模式,不使用中心句,也不拘泥于三段论。
2.语言形式要“活”。一是句式要富有变化,一篇好的议论文,应当使用多种句式,要整散结合,整句富有节奏,散句富于变化;要长短交错,长句富有气势,短句富有节奏。两者交错使用,文章的语言读起来就不会枯燥,呆板。《生命,需要一份从容》这篇习作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对偶句,既显得有气势,又富于变化。二是在语言风格上,不是非得板着脸说理,也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理。
3.文章形式要“活”。一是文体不一定非得用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也可以用书信、日记、寓言这样的文体。二是不一定非得采用中心句加事例加分析的形式,也可通篇叙事,只在结尾处稍作议论。三是不一定非得直接说理,可以运用故事说理,也可寓理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