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新任务

2018-03-16 02:12:36乔国威
炎黄地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群众

乔国威

(山西交控集团吕梁北高速公路分公司路政大队,山西 吕梁 033000)

引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持续高效的努力下,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发展、完善并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进程。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是中国政治进步的标志、是时代赋予中国人的使命、更是国家历史正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值得引起国人的重视和实践。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结合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使得改革创新更加适合国家社会的发展。例如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将爱国主义作为团结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源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信仰和实践结合起来,符合发展的历史需求。春秋战国时期有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各大哲学家对自然和世界展开一段辩论的博弈,而现如今国学也是一个学习的浪潮,众多研究人员和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大幅度加深,新课标的教育也号召学生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根本,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是对传统文化的补充与完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所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大众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改革都离不开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步骤,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大众化的过程中重视本土文化,可帮助宣扬国学的魅力,振兴中华民族的自豪感[1]。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把握具体对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针对的对象是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这是一个范围较大,基数超高的人群。辩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就意味着在不同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众化的目标主要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公民。但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范围大大增多,现如今已经涵盖我国所有的劳动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民、支持祖国统一的爱国敬业人士以及各阶级人民群众。正如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的要求,走进群众,帮助群众,选用不一样的手段去提高不同阶级人民群众的思想深度。除此以外,虽然中国共产党党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发展对象,青年学生才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人物。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发展意味着高级知识分子的人数在不断增多,学校等教育机构可以借助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利用视频、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呈现马克思主义思想,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相关政治思想中的积极性,普及效果也更加明显,与其本意相吻合,是一种积极性有效的宣传方式,更是大众化过程中的新任务之一[2]。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紧跟时代变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根本特点与主要特性。因此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指导理论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来完善思想政治内容,以全面武装为本教育群众,保障公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时代变化是思想变化的根源,更是思想完善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要紧跟时代变化,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最高效用,例如1978年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重要成果,十八大会议又在现如今发展的基础上更新其大众化思想,首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并将此目标写入党章,由此可见国家政治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视程度。但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项不断完善、具有深刻意义的伟大工程,值得所有中国公民参与并实践[3]。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综合信息技术

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了新的发展,国内外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也呈现出飞跃式的进步,网络信息平台的不断完善不仅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价值性,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了新的传播途径。例如当前国家政府已经开始逐步建立宣扬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的红色网站,人民群众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了解相关知识,提升政治思想觉悟。此外政府工作人员也能利用当下流行的论坛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意义,微博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也具有很好的科普作用。不仅如此,思想文化宣传工作还能和其类似商业网站、财经网站这样的平台相结合,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到相关思想,有助于提升宣传效果,保证知识的科普作用。更加重要的是,此类思想还能够融入到文艺作品中去,如当前的小说文化、影视作品、戏剧文化等都能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这样的做法保证了传播的高效性,在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中插入传统文化、马克思文化与大众文化,可以让大众化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成为一个全民了解、群众乐于参与、自内而外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高价值性的活动。

5 结束语

每个时代都有其发展的主要态势,无数的历史事件告诉国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我国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都产生巨大的改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思想政治中也有新的任务,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要把握住时代特征,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提高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速度。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6:44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