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吉 孙贵兰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3 岁,是一个生命最初开始成长的三年。在这三年中,婴幼儿要经历懵懂无知,到学会开口说话,学会走路,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想法。这些内容看似基本,却贯穿整个人生,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阶段,婴幼儿身体发育迅速,是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同时,是非善恶观和世界观初步建立,对他们性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说,0-3岁是婴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最快、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个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很可能会使孩子在性格上留下缺陷,成为一生都难以改变的问题。
目前,0-3岁婴幼儿所接受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来自家庭,二是来自社会。
大部分婴幼儿主要接受的都是来自家人的教养。0-3岁还不具备自主生活能力,基本随时随地需要他人看护。父母等家人是和婴幼儿相处时间最多的人,同样也是最直接的教养人。有些家庭的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无法日常陪护,这种情形下往往就由祖父母一辈接替父母,成为了婴幼儿的直接教养人。
家庭教养方式对婴幼儿最主要的影响表现在人际交际能力上面,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婴幼儿建立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果家庭教养人注重与婴幼儿的互动,及时关注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并进行交流,在未来这些孩子也会表现的更为外向,更倾向于与人交流;而若家庭教养忽视与婴幼儿的交流互动,在未来他们也会更沉默,并且不能很好地感受他人的心情。
此外,家庭教养人对婴幼儿的态度对其性格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家庭教养中,如果家庭教养人更多的是关注和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会更偏向于外向和自信;反之,如果采用严厉的管教和批评对待孩子,孩子的性格会更偏向于内向和谨慎。然而,过度的鼓励和不加约束,也会导致婴幼儿形成盲目自大、目中无人的劣性。因此,把握合适的教养方法非常重要。
最后,家庭教养人的性格也会直接影响到婴幼儿的性格。婴幼儿的性格总体上会同其教养人相似。原因在于0-3岁的婴幼儿最主要的是非观、处世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来源于其教养人的传达,这对他们的性格影响颇大。
虽然0-3岁婴幼儿的主要教养方式为家庭教养,但随着对教养需求的增大,社会教养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幼师这一行业也愈发受人关注。
0-3 岁婴幼儿还没有自主生活能力,因此几乎不存在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状况的时候,其接受的社会教养比较简单,主要是幼师有意的引导和培养,或是他人无意的影响。
在我国一线城市,有余力的家庭重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往往会送孩子到优秀的老师那里接受社会教养。社会教养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家庭教养主要教会孩子待人处事的方法,社会教养则锻炼孩子和人相处的能力。可以看出,与家庭教养不同,这种社会教养偏向于对婴幼儿能力和综合意识的培养。
而在小城市中,基本没有这样的情况。婴幼儿和社会层面的人接触不多,主要局限于街坊邻居、熟人圈内。但是,0-3岁是一个人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也是最没有是非判断能力的时候。婴幼儿很可能出于好奇心,去不带意图地模仿他人,继而学习到新的东西。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这些都是未知的。因此,相较家庭教养,社会教养具有更多的不稳定性。
依据前文所述,我国现阶段0-3岁婴幼儿接受的教养主要还是来源于家庭教养。因此,在这一部分,主要阐述家庭教养中存在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科学的教养模式。很多父母意识到把握这个黄金阶段培养孩子的能力非常重要,但却不知道如何培养。这个时候又是孩子最易塑造、最为敏感的时候,稍有不慎就可能过度培养,造成不好的后果。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家庭教养人过于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孩子的情感发展。例如,有些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从小就对孩子严加管教,批评过多,致使孩子形成内向、自卑、懦弱的性格,甚至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这是得不偿失的。
调查发现,父亲除了对孩子的智商影响很大以外,还有助于孩子语言发展和情商的培养,由父亲养育的儿童通常都表现出聪明且善交际的特点。然而,我国传统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时至今日,大部分家庭的分工依旧是父亲负责工作,母亲负责抚养孩子。即便父亲每天会回到家中,也很少参与对孩子的教养。久而久之,母亲已经能够熟练地照料孩子,父亲习惯于做一个旁观者。这就导致父亲角色的缺失,对于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社会教养层面的问题,主要是目前0-3岁婴幼儿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不合规范的低素质教育机构混杂其中。这些教育机构不光不能让孩子的素质得到提升,反而会误人子弟,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纵观上述问题,不论是家庭教养还是社会教养,最主要的都是缺乏合理、科学的教养方式。故而完善现有的教养方式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婴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可以考虑加强宣传,通过网络、社区等模式向家庭教养人传播科学的教养观念。此外,还可以建设家庭教养人的平台,分享好的教养经验,共同解决教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还要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现有婴幼儿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