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教室的空间形式和功能探究

2018-03-16 02:12任莲莲
炎黄地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建筑学教室空间

任莲莲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1 引言

建筑学专业教室与其他传统教室空间区别很大,因其对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均有需求。建筑学专业教室的空间形式不仅受课程内容及开放式教学特点的影响,还和学生的活动行为有关系。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学习、交流讨论、展示等基本功能和日常使用的需要。建筑学专业教室的空间特点非常多元化。

2 空间形式

2.1 小空间教室

小空间教室一般以班级为单位,使用人数较少,但和普通的小教室又有所不同,建筑学专业教室由于其特殊的设计活动,布置要灵活。空间较独立封闭,受外界的干扰程度较轻,为学生在学习方面提供了有利环境,有助于拉近师生的感情距离,对教师展开管理以及教育工作带来的效果较佳。但是此类教室也有其弊端所在,例如独立性让学生同其他教室的同学交流互动频率较低;对功能的灵活性与满足性整体不足;空间宽敞度不够导致画图不便,没有可供休息和评图及展览的空间;高低年级教室空间无差别,空间缺乏灵活性、可变性等。

2.2 大空间教室

主要为开敞式、阶梯式和复合式。开敞式的专业教学空间是把一个大尺度的空间通过划分、重构、组合的手段形成的综合性空间,主要是为了对一些特定使用功能给予最大化满足。该类空间呈现适应性高、整体宽敞和通透等特征,对各年级、各班级的共同使用需要都可以满足。阶梯式的专业教学空间,主要指在竖向上的基础上运用台阶踏步来实现空间组织,从而设计出能够表现出高差变化特征的教学空间种类。建筑空间变化丰富,具有一定的秩序和韵律感。复合式的专业教学空间是在大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夹层的内部设置,借助于楼梯来实现空间组织,该类教学空间的最大特点为内部呈现局部两层状。

3 功能特点

3.1 建筑学专业教室的功能特点

3.1.1.灵活性

为了实现建筑空间利用的有效性,开放式建筑专业教室首先需要保障基本教学需要能够有效满足,再对其它闲置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增加功能、合理利用。

3.1.2.可变性

某一特定空间内的使用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是多种功能的综合体,也可能随着时间和使用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使用功能的可变性与空间布局是密切联系的。一般来说,大空间的学习空间,运用灵活的布局方式,都能达到使用功能可变化的效果。

3.2 建筑学专业教室的功能内容

该类教室同传统专业教学空间相似度较高,是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核心空间。因建筑专业呈现技术性、艺术性以及应用性的特征,在具体课程教学阶段中,需要组织并开展较多的专业活动,例如画图、理论讲解以及交流探究等。根据建筑学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以及不同课程的教学方式,其学习行为大致可以分成:课堂教学、交往活动、展览活动、聆听汇报、书籍阅读、模型试验以及独立思考等,均为了最大化满足基本专业教学的进行。该类专业教室的基本教学功能较多,例如绘图、模型制作、交流探讨以及知识学习等。

在非课程教学时间中,因开放式建筑学专业教室有着显著的公共空间特征,是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聚集场所。为了确保课程设计作业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也会在专业教室学习,考虑到日常使用需求,为了全面提升教学服务的效能,该类教室在功能设置方面还应当增加一些生活辅助功能,例如储藏和休息功能等。

4 心理需求

建筑学专业教室应当围绕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室的多种功能,促进学生在教室内部的学习能力与交流能力的提升。心理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舒适感

教学空间的舒适感主要为四大层面:其一,教学空间整体较为疏松,公共与私密两种空间相互分离,避免各种干扰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其二,教学空间温度、通风、采光的条件较好;其三,有专门针对学生、教师进行休息、交流的特定空间;其四,学习用的桌椅尺度合理,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

(2)公共性

师生交流需要公共空间,并且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也同样如此。通常创意的形成都是源于师生、学生相互间讨论交流的条件下。所以,设置合理的公共空间是提高学生开发创意,交流互动的主要功能空间之一。

(3)私密性

专业设计教室虽然具有公共属性,但也必须创建一定的私密空间,让各单元根据空间性质来对公共与私密两种属性程度进行有效调节。

(4)领域感

通过对专业教室学生学习的研究可发现,学生往往为了满足私密需求,提升安全感,通常会采用图板或柜子等物品来将区域进行限定。

(5)归属感

建筑学学生通常将建筑学专业教室视为自己的第二家庭,因为在教室内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并且与同学能够相互理解和鼓励,从而满足自身的精神与物质需求。

5 结论与建议

建筑学专业需要创新,教学空间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有良好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学空间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本人心中较为理想的建筑学专用教室复合式的大空间教室,一层是集体授课、做模型、绘图、评图、展览的空间,夹层可用作学习讨论区,通过对生活家居的添置,例如椅子、沙发等,能够便于学生进行交流,也能为晚上画图作业的学生提供休息场所。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有适当的划分,也需要有一定的渗透,教室内要有足够的个人储物空间,这样教室空间才会整洁有序。空间尺度要适宜,空间形式在考虑功能的合理性上要动感、丰富且多变。半开敞的形式是开放的设计教学与多向的设计思维的全面体现,借助于开放的空间能够更加便于学生信息交流、知识学习、独立思考等,并且教学空间的设计风格更反映主体精神的内涵价值。

猜你喜欢
建筑学教室空间
不要在教室打闹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313”教室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空间是什么?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创享空间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