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曦
(西北大学,陕西 西安 710100)
所谓游戏改编电影,从字面意识理解就是根据游戏内容进行改编而创作的电影,包括《仙剑奇侠传》、《古墓丽影》、《刺客信条》等都属于游戏改编的影视作品,共同特点就是电影人物和人主要情节基本以游戏内容为原型进行设计。与此同时,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电影类型被人们称作粉丝电影,这类电影的主要输出对象是粉丝群体,制作成本往往不高但极大地迎合了某些偶像的粉丝心理,只在一些特定的群体中流行。如《小时代》系列便是专为郭敬明的书迷打造的电影。这两种类型的电影既有共通之处,也有不同点,需要进行分析探讨。
游戏改编电影的主要输出群体自然就是原游戏的玩家,包括任何时间玩过该游戏的玩家。游戏改编电影宣传的主要噱头往往便是情怀二字,意图通过游戏改编的电影使得已经退出的玩家重新被勾起年少的回忆。因此该类电影的主要受众不止包括还在游戏中的玩家,自然也包括已经成家立业但之前痴迷过这款游戏的中年群体。但是粉丝电影的主要受众往往仅包括一些盲目追捧偶像的青少年群体,因此,粉丝电影更强调现下的激情。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青少年的价值观逐步完善,盲目追星的现象就会慢慢淡化,再出现粉丝向电影就难以吸引这些老粉丝走进电影院。游戏改编电影与粉丝向电影相比较,前者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以及已经步入中年的群体,而后者更着眼于当下的青少年群体。而且同为青少年,同时青睐游戏改编电影和粉丝向电影的人数是不多的,很多人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同时追星和痴迷游戏的青少年虽然存在但数目不多。
首先游戏本身的制作成本本身就较高,很依赖高科技以及特效手段,根据其改编的电影要还原游戏场景以及人物时就需要借助很多高科技手段,因此其制作成本往往较高,很多游戏改编的电影成本都在一亿美金以上,例如《魔兽世界》电影的制作成本就花费了两亿美金。与之相比,粉丝电影的制作成本较游戏改编电影要小,凭借粉丝的力量能够花费低廉的成本取得很高的票房回报,例如电影《小时代》系列的拍摄成本只有不到3000万人民币,但票房收入均在5亿左右,二者相比,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游戏改编电影的文化来源大多出自于游戏情节,但是在改编为电影之后,宣传的文化偏向于大众化,例如在电影《魔兽世界》中,华丽的特效场景之下更多的宣传社会责任心以及荣誉感的价值观。粉丝电影则不同,其文化宣传偏向于迎合青少年的喜好,因此更加侧重于青春激情以及校园爱情等一些青少年理解相对容易的概念。
游戏改编的电影制作原则更加接近于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在进行电影制作时,更多追求电影特效以及电影对观众造成的视听冲击,凭借明星阵容以及宏大的场景设计来吸引观众观看。而粉丝电影则更多的借助于“偶像效应”,也就是卖粉丝的票,在制作时并不追求特效以及场景,更多的加强对偶像的宣传。
游戏改编电影有着其他类型电影难以比拟的优势之一就是这类电影在制作之前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众基础,因此观众对于电影情节已经达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在电影上映之后情节的认同感是不值得担心的。即游戏改编电影的机会风险相对要小一些,游戏改编为电影是对游戏文化的二次开发,起到了物尽其用的作用,游戏取得的经济价值也将进一步挖掘。而且游戏在达到娱乐目的的同时,其很多游戏背景宣传的文化以及价值观都是正面的,且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如《魔兽世界》中乌瑞恩国王表现出的便是象征荣誉与责任担当的形象,电影则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宣传,也是游戏改编电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所在。
游戏本身的作用就是在闲暇时间供人们放松娱乐的,但是社会上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沉迷游戏,因此游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游戏改编的电影在上映时人们难免会有些许微词,担心这种类型的电影会加剧青少年对游戏的沉迷。例如《魔兽世界》这一游戏是在2005年正式公测的,其优质的游戏体验以及游戏设计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加入这个游戏,不可避免的就诞生了一部分网瘾少年,因为游戏荒废了学业,老师和家长在一段时间内对《魔兽》谈之色变,很多家长甚至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一股脑归结于游戏。另外游戏改编电影在拍摄时会耗费大量物力财力,成本越高风险发生的可能就会越高,电影《魔兽世界》对游戏场景的还原性不够便受到了很多骨灰级玩家的调侃,也影响到票房收入。
综上,游戏改编电影与粉丝电影都是电影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全新电影类型,游戏改编电影既有其先天的优势,也有很多发展中的隐患,应当对游戏电影这种模式进行正确的引导,丰富我国电影市场,使得中国电影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