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读者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

2018-03-15 09:13李旺贾佳郭思琦
科技视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虚拟空间读者服务

李旺 贾佳 郭思琦

【摘 要】图书馆进行空间改造,挖掘空间价值,提供更符合读者需求的空间和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本文以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从打造自助服务空间、设立经典朗读空间、设置广场式休闲区和聚会区、开辟信息共享空间四个方面论述物理空间的改造对读者服务的积极影响;从自主式的新生入馆教育、互动式的微信服务、嵌入式的学科服务、移动式的数字图书馆四个角度阐述如何从虚拟空间入手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图书馆未来将是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无缝对接,以期为读者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和更智能、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读者服务;图书馆空间改造;物理空间;虚拟空间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1-0116-003

【Abstract】It is the trend of library to make space for library transformation,excavate the value of space and provide more space and service to readers' needs.Taking the library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physical space transformation on readership services from four aspects:building self-service space,establishing classic reading space,setting up square-type recreation area and gathering area,and opening up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tonomous new education,interactive WeChat service,embedded subject service,and mobile digital library,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more convenient services from virtual space.The future of the library will be a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physical space and virtual space in order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a more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and smarter and better services.

【Key words】Reader service;Library space transformation;Physical space;Virtual space

0 引言

隨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与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发生了变化,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也随之变得更加多样化——他们希望图书馆不仅是一个信息资源的存取地,可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更是人与人相互交流、思想碰撞、产生新知识的交汇地[1]。而这一切都需要相应的空间和场所为支撑,可以说空间布局改造与设计对图书馆未来发展至关重要[2]。图书馆必须时刻以读者需求的变化为依据,变革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设计出对读者更具吸引力的物理空间;同时,在数字图书馆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应为读者提供虚拟空间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价值。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在旧馆舍的基础上进行了空间的重新设计,寻求突破,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架构虚拟空间,以期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 基于物理空间改造的读者服务

物理空间是图书馆功能的物化,它不仅是对馆舍建筑设计,更是对服务场地、文献资源、设备设施、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的综合配置[3]。为满足读者多方面需求,本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物理空间的改造:

1.1 打造自助服务空间 ,实现“大流通”服务模式

在实施空间改造之前,与其他图书馆类似,本馆采取的是分阅览室阅览的流通模式,每个阅览室配备单独门禁,相互独立,图书借还操作主要由馆员手工完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效率,同时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2016年,本馆整体进行了RFID项目改造。对比传统的服务模式,改造之后的阅览室采用“大开间、全开放、大流通”,集藏、借、阅一体化的格局,读者进入图书馆只需凭校园卡就可自助完成图书阅览、借还、续借等操作,实现了大流通的服务模式。引入RFID技术之后,在图书馆大厅入口设置门禁系统,读者进入图书馆需刷卡进行身份认证,在大厅出口设置多通道安全监测门,对馆藏资源进行安全防盗,同时实现出入馆人次实时统计;在阅览室架设自助借还机,读者可在自助借还机上自主完成操作,实现了图书的自助借还功能,读者借阅体验更加直观;大厅增设总服务台,实现了流通、采编、参考咨询等业务的集中办理,节约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时间。在已有技术的前提下,未来本馆将引入24小时微型图书馆、自助打印复印机、预约书架等基于读者自助服务的相关设备。自助设备取代传统人工,可避免人工操作产生的失误,节约图书馆人力成本的开支;同时能让读者变客为主,提升读者的自我服务意识。

1.2 设立经典朗读空间,满足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个性化需求

我校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习需学生通过读诵中医药经典书目,才能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因此,中医药专业的学生需要大声朗读的空间,而图书馆就成为他们读诵经典的首选场所。在进行空间改造前,进入本馆就能听到朗朗读书声。但图书馆本应是一个安静的场所,对那些需要安静环境的读者们来说,在走廊、办公室门口、楼梯角落里回荡的读书声,无疑就是噪音,那这两者之间就有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既能让读者大声读诵中医经典,又不影响到图书馆整体的安静环境,本馆对一楼南北楼之间的走廊进行了改造,安装桌椅、板凳,提供阅览座位,改造灯光设施,专门开辟大声朗读空间。该空间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朗读环境的同时,让其他读者能回归到安静学习的氛围中。经典朗读空间的设置,契合了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对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有现实意义。

1.3 设置广场式休闲区和聚会区,为读者搭建休闲和交流的平台

对读者们来说,图书馆不仅是阅读和学习的地方,也是相互交流、放松心情和释放压力的场所。在图书馆安静、整洁、温馨的环境下,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放松心情;而在保存的文献中,包括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游戏软件等,也可满足读者休闲娱乐的需求[4]。此外,在图书馆开辟一个专供大家休闲和交流的区域,亦是发挥图书馆休闲职能的良好途径。本馆对原有廊道以及大厅空置位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开辟了广场式休闲区和聚会区,提供非正式学习座位。其中广场式休闲区选在靠近落地窗的位置,采光充足,窗外后花园式的景观尽收眼底,区域内布置了休闲沙发、茶几、报刊架、綠植等家居用品,并用书桌作为软隔断,与大厅其他功能区相互独立,营造出一种优雅、温馨、休闲、轻松的环境,读者可几人围坐一桌,自由交流、分享思想,也可独自一人随意翻阅杂志、欣赏窗外风景;廊道空间放置了阅览桌椅,提供非正式学习座位,读者可在此阅读、听音乐,放松心情,也可聚会、研讨,相互交流。休闲区和聚会区的开辟,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来,也使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1.4 开辟信息共享空间,打造多功能分区

信息共享空间是为适应用户进行研究和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和新的服务模式,起源于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建立的“信息拱廊”[5]。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大力开展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馆专门开辟一间自习室进行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当前在信息共享空间已逐步实现了自主学习区、信息交流区、研讨间、阅览空间、新技术体验区等多种功能区域体验,满足读者对资源、空间和服务的一体化需求。读者可在自主学习区自主学习专业知识,也可携带笔记本接入校园网进行资料搜集;信息交流区放置了休闲沙发,读者之间能自由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甚至进行小型的小组研讨;研讨间主要是为学生社团或者各类科研团队服务,在预约的基础上可免费使用,每一个研讨间都有投影、桌椅,小黑板等用具,基本可满足团队性的交流需求,有效提升大学生团队科研效率;阅览空间放置有若干书架和阅览桌椅,书架上陈放着与中医药专业发展相关的新书或者经典图书,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阅览使用,对于新书推送和经典书目的阅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新技术体验区放置了台式电脑,主要用于读者查阅馆藏、阅览和下载图书馆电子资源,还安装了4台电子阅报机,可阅览当前主流的报纸和杂志,同时架设了一台电子图书借阅机,读者通过扫描借阅机中相应图书的二维码就可将该书下载到手机端,实现了读者对于图书的移动阅读。未来还将在新技术体验区设置当前热门的VR体验区、kindle阅读体验区等,让读者能够多方面地了解新技术支撑下的阅读方式。集多功能空间体验于一体的信息共享空间的建立,满足了读者多方位的需求。

2 基于虚拟空间建设的读者服务

虚拟空间是图书馆的技术延伸,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可丰富图书馆空间的内涵,拓展服务形式。在虚拟空间建设中,本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2.1 自主式的新生入馆教育

国内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基于图书馆基本资源和服务的“入馆培训”[6-7],认为这是新生利用图书馆的启蒙教育,是开启图书馆知识殿堂大门的钥匙[8]。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主要是通过讲座和参观的形式宣传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进行新生入馆教育。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这样的形式显得过于单一,不够生动具体。为发挥新生在入馆教育中的学习能动性,本馆在2016年引入了新生入馆教育平台,该平台主要围绕图书馆概况、开放时间、资源简介、在线闯关等内容进行模块设置,避免了传统的入馆教育形式单一的弊端,进行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入馆教育培训。新生在入校前,就能通过点击入馆教育平台的网址链接进入学习,通过微视频、动画、知识介绍等多样化的形式了解各类资源概况和图书馆使用方法等内容。在学习完成后,参加平台设置的在线闯关环节,闯关成功的读者就可直接获得开通图书馆借阅权限的奖励。这样一种线上的虚拟学习教育平台,直观的将学习内容通过视频、小动画、文字、图片等方式呈现给新生读者,能提升读者兴趣,让读者自主了解关于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和服务,而且更加方便和高效。

2.2 互动式的微信服务

微信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即时通讯工具,高校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号有着双重意义:一方面,与时俱进,拉近与师生读者的距离。图书馆的服务不应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的开拓创新才能更好的服务读者。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本馆于2016年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相比之前通过官网发布公告、最新资源信息,通过面对面才能交流的方式,微信公众号可实时的将图书馆最新公告、资源更新等内容推送给读者,同时,利用公众号能与读者建立一种实时的联系,读者利用公众号可不受时空限制地与管理者进行交流,提出适宜的读者需求,馆员反馈给馆领导并将处理意见及时与读者进行沟通,实现图书馆虚拟环境下的参考咨询服务。

2.3 嵌入式的学科服务

教育部在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对高校图书馆有全新定位。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9]。在高校学科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扮演着学科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传统的学科服务是通过定期走访、设立研究包厢、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等形式开展,主要推送的是基于图书馆固有的知识服务,仍未摆脱物理空间的约束。互联网环境下,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使图书馆提供嵌入式的学科服务成为可能。本馆于2016年开始学科服务平台的构建,通过为重点学科建立门户网站的形式提供学科服务。在学科门户网站中设置专门模块为学科工作者及时推送最新的基金信息、会议预告等学科动态;整合适用于学科发展的图书馆自购资源、OA资源、学术视频、网络公开课以及学科门户网站等内容,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服务;平台设置学科馆员版块,可与学科用户建立联系,进行实时沟通,同时学科馆员也可借助微博、QQ、微信等工具多方面沟通,及时了解学科用户的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科服务。

2.4 移动式的数字图书馆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图书馆摆脱了物理空间的束缚,基于手机、PAD等移动设备为用户提供移动阅读服务,移动图书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本馆于2017年初引入了超星移动图书馆,可与图书馆OPAC对接,实现馆藏纸质资源移动查询;与图书馆电子资源无缝对接,实现馆藏电子书手机端阅读,期刊资源的移动检索与下载;同时移动图书馆支持其他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检索,并提供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服务。利用超星移动图书馆,图书馆能够及时发布馆内新闻,推送最新资源,提供报纸、视频、公开课、有声读物等各类文献的移动阅读;此外,还能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打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读者可利用超星移动图书馆集成的RSS订阅功能,定制个性化的服务。

3 结语

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建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仍然离不开物理空间的存在,甚至物理空间将更加多样化。但是,服务读者的模式会改变,不再是一成不变地吸引读者主动走入图书馆物理空间,而是要同时兼顾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虚拟空间服务。总之,图书馆的未来将是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无缝对接,以期為读者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和更智能、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曹志梅.高校图书馆旧馆舍空间重组探索[J].图书馆建设,2016(9):86-89.

[2]于国英.高校图书馆布局改造与重新设计[J].图书馆论坛,2014(5):70-73.

[3]李笑野,陈骁,王伯言.再造大学图书馆 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29.

[4]贾佳.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社会价值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5]陈维.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共享与服务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5:252.

[6]胡舒莉.对高校新生人馆教育的审视[J].图书馆学刊,2007(3):51-52.

[7]陈国玲.图书馆-高校新生人馆教育必修第一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182-184.

[8]闫其春,王虹.高校图书馆新生教育研究状况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2):62-64.

[9]曲永鑫.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6(11):134-135.

猜你喜欢
虚拟空间读者服务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虚拟化的相向行驶车辆间通信机制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关系及其伦理思考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
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