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传凤
摘 要:地球南北纬30度,因为没有地球力学的基础理论作指导,所以显得很神秘,若有一个正确的理论进行解释,定会揭去它的面纱。地球是一个动量体,动量体就会产生力,地球在运动中产生了两种力,南北纬30度之间的一大块是向外周的扩展力,南北纬30度以外的两部分是来填补外扩力的内吸力,南北纬30度就是两种力的分界线。地球大气是其力所操纵的,故而也成为了大气的分界线,大气在30度纬线处进行填补外扩区时往往供用不上,至使该处产生低气压或真空缝隙而出现了一股东来气流,由于东来气流的倒行逆驶,而出现了五大特征,许多令人莫解的各种怪秘现象就是五大特征的体现。本文主要是阐述东来气流的形成原理及五大特的产生。
关键词:动量体;力界线;东来气流;五大特征;咫尺天涯
中图分类号:P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3-0234-02
1 引言
地球北纬30度线是一个奇妙地带,许多事物令人莫解。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同处在这一纬线上;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幼发拉底河都在这一纬度入海;百慕大之谜、龙三角之谜、地中海之谜、圣塔柯斯镇斜立之谜等,都出现在这一纬度区。南纬30度也同样,凡是南北纬30度一带的海洋水面表现为一种大规模垂直运动的涡漩,所以非洲东南部沿海坡称为“世界最危险的区域”之一,那里有海洋中最强劲的厄加勒斯海流经过,以浪大流急而著称于世。1952年至今,至少有12条大船在此沉没,公元1972年,此海区就有160人丧生,1974年5月17日,一艘13万吨的挪威油船在此遇难沉没。地球南北纬30度纬线区不但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也给人类增添了探索这些自然之谜的兴趣。其实这是两种相反气流,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力造成的各种不同现象。因此只要我们懂得了力的运动形式,再来破译有关的“不解之谜”就似如破竹了。
2 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两个力区
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是一个燃烧的火球,表面全是气体。南京大学编的《天文知识》156面告诉我们:太阳赤道线一带25天转一圈,30度纬度处26天转一圈,85度处34天转一圈。这样看来,星球表面的气体在运动时有快有慢,那么在快与慢的交接面就会脱节,脱节之处是物质在运动时受到不均衡的力所造成的,所以这种脱节的狭窄区域或缝隙线,我们就称为力界线。《天文知识》193面有一组行星照片,清晰地显示出:木星有6条力界线,因为它体积大,土星有4条力界线,天王星、海王星体积比较小,在南北纬30度处各有2条明显的力界线,因力界线与自转轴是垂直的,所以海王星的力界线在上下两方,而天王星的自转轴基本上是横贯的,力界线则在左右两边。我们看了这一组行星照片后,对运动星体有力界线的存在就一目了然了,由此可知,无论恒星、行星在自转运动中,它的气壳都有力界线现象存在,通过天文学家的观测和拍照都证明了这一共同特征,因此力界线这个概念是不可怀疑的。运动星球30度纬线中间的部分是动量力波的外扩区,30度纬线以外的南北两部分是动量力波的内吸区。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同样会产生两条力界线,地轴也象海王星一样基本上是竖着的,所以两条力界线也在上下两方,自然产生了外扩区和内吸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力的运动方式各不相同。
地球围绕太阳以每秒29.8公里的速度进行公转,一年转一圈。它既一边公转又一边自转,自转的速度是每24小时转一圈。地球自转的赤道线速度是坐地日行8万里,即4万公里,赤道线的每秒速度为(距离除以时间)463米,45度纬线处为赤道线速度的二分之一,每秒231.5米,30度纬线处为赤道线速度的四分之三,每秒为347米。地球在自转中,表面所粘附的植物、动物、人类也以同样的速度随着地球自转运动前进。地球大气也以同样的速度连同地表一起运动,因为当你往空中一跳耽搁一秒钟的时候,你仍然落在原来起跳的地表位置上,如果大气没有转动的话,落下来的地点就会与起跳位置相差几百米远了。从此证明地球大气和地球本体的公转自转运动速度是统一的。
地球是个动量体,在运动中能产生动量力波,大气比重轻,是可流动的,所以在动量力波的操控下,可以向360度周天之外一圈一圈地扩展至适当高度。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通现象进行理解就更为清楚:下雨天打着伞,我们将伞把一搓,雨滴就从伞沿向外面成弧状扩洒;我们用抽水机抽水时可以靠水泵中的涡扇旋转将水往高处扩洒而溢出水管;如果将一个螺旋桨安置在水面上,它一旋转时会将水扇洒得好远。地球是一个半径达6400多公里的硕大天体,大气在地球高速自转的运动中,又在连续不断的冲量(动量与时间的乘积叫冲量)力波操控下,它肯定会随着各纬线力波的连带作用一圈一圈地向外绕旋。地球南北纬30度内的60个低纬度区域的所有气体,全部随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从西向东行进绕转,同时往周围扩散。30度纬线以内的气体扩散以后,此区域内的大气就空虚了,那么30度以外的高纬度区气流会迅即流来补充,如果地球不位移,气流的补充方向应该是南北向的,但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前进位移,所以北半球30度以外的补充气流则成为了西南气流,南半球30度以外的补充气流则成为了西北气流。在此,我们必须明白,这是大气的整体运动,无论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的所有气流随着力的大循环运动,气候变化的局部气流运动必须在这一大循环范围内进行,不能将气体的流动力与地球本体旋转产生的巨大动量力混为一谈。教材中的气候风带图一有个赤道东风带,这是地球以每秒29.8公里的速度进行公转,前进赤道处气流受阻形成的。这个东风带之所以老是有大气存在,就是由于有外扩区的气流进行补充。如果没有外扩力将气体扩散到高空去,那么在赤道的前冲顶点哪里还有几十公里、上百公里、上千公里的气壳存在呢?
30度纬线成了东向气流带和南北两个补充气流带的分界线,就是我们所称的力界线。在这条线区有风吹动的时候,大气是很容易融为一体的,力界线现象就不会产生,但没有刮风的时候由于气流凝滞,补充气流有时来不赢,便出现低气压或真空区缝隙,这条缝隙随着自轉运动的继续可以延长相当距离,那么东向的前进气流边沿的气体就向两边气压低的部位流去,便成为了倒退的东至西向的东来气流。这股东至西向的倒退气流有时弱,有时强,有时短,有时长,所以东来气流造成的现象便多种多样。气势大时可以形成美洲飓风,太平洋中的台风,以及南北纬30度区海面上的垂直涡旋,破坏庄稼,推毁建筑物,使飞机失事、船舰失事等许多灾难(还有小型力界线加纬线张角也可造成飓风和台风,在此还没谈及,所以飓风和台风并不都在此范围内,以后再补充)。中程的东来气流阻碍长江两次断流;可让飞机在东来气流中飞行时雷达上失去图象;也可让哥伯尼船队在马尾藻海中迷失航向。弱势的东来气流可以形成怪坡,汽车顺势行驶时上坡却感容易,逆向行驶时下坡反觉困难,必须加油,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如若不信,可用风向标一插,便可检测出它的实质。(这些现象的解答只能在续编中再详细阐述)
为什么地球力界线要发生在30度纬线?这有三个原因,一,如果将地球作二等分分开,可从南北纬30度切割成三块,中间一大块恰占地球体积的一半和面积的一半,30度以外的两块合起来恰好也占地球体积的一半和面积的一半,这样使产生外扩力和内吸力的物质相等,产生的力也相等,使之自然平衡;二、南北纬30度之间的外扩力所占的空间是赤道前后左右周围一带的四方,内吸力所占的空间为北纬30度的北极上面一方,和南纬30度的南极下面一方,这样外扩力与内吸力所辐射的空间范围相等可使两种力运动的空间区域自然平衡;三、因为产生两种力的物质相等,所占空间范围相等,那么在外扩力与内吸力两个区域内的大气分布也相等,至而使地球在运动中所产生的外扩力与内吸力就能达到绝对平衡,所以30度纬线是天然的分界线。
3 力界线的五大特征
30度纬线处形成的这股东来气流是夹在地球大气中的一条缝隙,大气层中多了这条缝 隙以后,整个大气层中会有什么特征产生呢?(1)地球的自转运动是自西向东,整个大气的前进方向也是自西向东,而力界线中的东来气流却是自东向西运行,方向相反,如果飞机、船舰在其间顺向而行则要加速,所以1968年美国航空公司一架大型客机在穿越百慕大海区时,在地面荧光屏上失去图象达十分钟之久,可到达迈阿密机埸时,时间却大大地提前了,这是在力界线中顺向飞行的证明;如果逆向而行则要减速,但大多还是抵毁或解体损坏。(2)30度纬线这条力界线是由于补充气流来不赢,而造就的真空或大气稀薄所形成的,故气压要低,因此,从地球正常的高气压带进入力界线低气压带时如坠入深渊,从力界线低气压区向高气压区行进时如同撞在峭壁上,再加上力界线壁的阻隔,一般机械都会受损。(3)力界线两边高气压区向力界线内的低气压区有挤压作用,从外向里看出现凹透镜现象,光波聚焦而使视物缩小;从力界线内向外看,出现凸透镜现象,由于光波散射而使视物扩大,故而出现圣塔柯斯镇的两块石头,让人变高变矮的怪象。(4)力界线气流与地球大气的正常气流运行方向相反,则产生了两条力界线壁,由于两条力界线壁的两股气流相逆,而发生剧烈摩擦,致使一切光波、声波都遭到两条力界线壁交错气流的摩碎,因而在力界线两边彼此发出的光亮竟看不见,发出的声音也听不见,而造成了咫尺天涯的环境,同时力波也透不过,因而凡是碰壁的飞机、船舰、汽车都得损毁。五、由于力界线内、外两个环境的力压、力向、磁向都不同,所以根据地球正常大气压所制造的仪表通通不适用而停摆或偏转。
以前由于人们对30度纬线的不理解,科学家们都感到盲然,现在大家基本上弄清了其原理,所有事象只要仔细一琢磨,就会朗然在目。我们如果想要进行实验检测的话,只要用风向标一插,它就一定指向东方,证明就是东来气流,如果风向标卷转不定或者胡乱颤抖,就可知道东来气流会以龙卷风的方式旋卷地向西前进,证明也是东来气流,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东来气流的方向和五大特征,解释很多不解之谜。(待续)
4 结语
太阳是一个70万公里半径的动量体,赤道线以每秒2公里的高速自转,所产生的动量有多大是不可想而知的,可沒有一个科学家用动量原理解释宇宙现象;地球也是一个6400公里半径的动量体,动量力有多大照样不可知,同样也没人用地球动量原理来解释地球表面和空间现象。如果有人要否认太阳和地球动量力系的存在,这是不行的,因为汽车在公路上奔跑时,能将空气冲向两边,随即两边的空气又往中间填满达到平衡;再看飞机的一个螺旋桨所造成的风力有多大!由此证明,科学家们对地球等动量原理的失用,是一种忽视和局限。主席和总理经常提出创新,我们应该重视,在改革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地球30度纬线现象用气候学的大气流动原理是解释不清的,因为这是一个动量力学原理。所以,今天我对地球30度纬线的认识也是一种观点的创新。在我的认识中,地球仪表不适用于力界线,那么要研究制造适用于力界线的新仪表和新机械又是向科学界的挑战,于是,整个科学界必须全面攻克这个课题,我的这篇拙作只是抛砖引玉中一枚楔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天文系主编.天文知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2]张德玉主编.世界地理未解之谜[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3]王海丰主编.神奇的地理之谜[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