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键萍
小村庄里的大怪事
村民们得知张大伯的发现后,也纷纷去看这二十多平方米的“发光土”。
大雨放晴后的一天晚上,张大伯拿着铁锨来到—发光土的路段上。前两天的雨水让土地变得很松软。挖了几下,人们看到土里又出现星星点点的光亮。挖到大约半米深,壕沟里还闪着点点光亮。张大伯那把沾着“发光土”的铁锨也发出点点亮光。
在路边的枯草丛中,有两点晶莹的亮光,有黄豆那么大,发出绿中带蓝的光泽,再仔细看时,光点越来越多;有的较亮,有的较暗,像散落在草丛中的星星。
人们把会发光的土用黑色塑料袋装起来,光泽透过塑料袋仍可看到。民警们赶到现场后,看到这些诡异的光亮也很惊奇。
这些亮点一般十几秒后就会变暗,不到一分钟就会消失,同时,其他地方又会有亮光发出。在路面和草丛中走几步,脚印处会出现更多光亮。张大伯越想越好奇,他还去附近的一些村子探访,了解到另外几个村子原来也有土地发光的奇事。
由于人们并没有在那里发现萤火虫的痕迹,所以有些村民怀疑那是“鬼火”。所谓“鬼火”,科学的解释其,实是磷火,而磷火产生的条件是土地中必须含有磷。
村民们将这怪事反映给地质研究专家,专家们在勘测当地的泥土后,初步判断这种发光物质可能不是磷,也没有发现类似于发光的云母粉或者其他放射性物质。
底下有文物宝藏只是谣传
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土地发光的原因,村民们对这个神奇的现象感到既惊奇又恐惧。还有村民纷纷开始猜测,“发光土”下会不会埋着大量的黄金白银?然而根据现场勘测的结果,“发光土”下并没有什么宝藏。
夜晚的“真相行动”
不久,郑州大学的一位生物学专家吳教授来到了发光土现场。随着铁锨翻动,发光的范围不断变化。他把发光的土颗粒拿到手里,用手电筒照着看。发光的颗粒呈草根状,这些光点竟然微微在动,放在手里一揉,碎末又和土一样。吴教授猜测,土里的动物很可能是缩成一团的蚯蚓。吴教授把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离研究,他果然从土壤中发现了几十条缩成一团的蚯蚓。
会发光的蚯蚓
专家们根据现场和实验情况判断,“发光土”正是因为发光蚯蚓在闪亮。真相终于揭开了!
发光蚯蚓通常在土里缩成一团,当温度、湿度发生变化或者是人们翻动泥土,它们就会受到刺激。一受刺激,体内的荧光物质就会分泌出来,与空气接触后,在土壤周围形成一定的光点。这种分泌物又容易氧化,只能持续几十秒。
这种蚯蚓的发光过程是一场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蚯蚓从背部分泌出一种略显黄色的黏液,黏液中的特殊成分与空气接触,在酶的催化下会发生反感,反应发生后的多余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专家们观察了这些蚯蚓的颜色和形态,初步判断它们很可能是无锡微蠕蚓,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发光蚯蚓中的一种。
小朋友,拿起你的放木镜仔细观察,说不定你也能看到这些小精灵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