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瑞华
一本好书的标志就是不但能够改变读者的原有思维方式,而且能够将客观世界的另一面呈现给读者。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你就可能在各种场合听到过以色列青年学者、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尤瓦尔·赫拉利新近推出的《未来简史》的书名。进入2017年以来,这本书几乎成了包括传媒业在内的各界人士一致关注的热门读物。以至于在半年前《罗辑思维》跨年演讲会上,罗振宇给《未来简史》下了一个很高的评介——“2017年最重要的—本书”。
该书以上个世纪人类面临的三大难题一“饥饿、战争、瘟疫”开篇,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的三大难题已经被攻克。作者看来,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仍然是主角,因为随着人口增长,人类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印度人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那么印度国内GDP增长速度不能长时间低于1.2%,否则就会引发失业率上升,薪资水平下降,穷人阶层日益增多。为了避免造成诸多的不满和暴力,社会就需要提供一张更大的“圆饼”。
资讯是这个时代的“资本”,每一个网红。每一个互联网上的专家,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资本家”。网红们的影响力就是这个信息社会的“资本”,他们用影响力影响用户,号召大家购买某个东西、为某人捐款、为某个项目众筹。他们产生大量的资讯信息,我们把我们看到的信息转发、分享给我们的好友,从而产生了更大的传播价值。如果每个人赚了一大笔钱都放在自己的口袋里,那就是产生不了任何价值的“土豪”而已。如果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藏着掖着,资讯没有传播,那就产生不了任何价值。
书中举例,前年欧美地区最火的两部电影《你的名字》和《疯狂动物城》,短短1个多小时的动画电影,虚构的世界和故事对民众造成了震撼。我们对它的高评分让更多的人看到,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们的价值就越高,周边就会有很多粉丝埋单,这就是很多资本口中的二次元、IP。利用各种渠道和网络传播,可以把自己的体验分享给其他人。所以,我们的价值就是不断完善这个万物之网,让它有更多维度的多样性,你的价值就会越大。
目前,已经出现的智能机器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感情、感受方面的体验,其他如大数据处理、工作时间等方面机器^都已经超过了人类。最新科学证明,人并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实验证明人的左右大脑是可以分割的。通过物理刺激可以使人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实验,几乎可以证明人类99%的决定,包括关于事业、配偶和住处的重要抉择,都是由各种进化而成的算法计算出来的,只不过这些算法的变量是感觉、情感和欲望。
作者强调指出,资讯带来传播分享与体验,由计算机和互联网催生的“数据主义”是继1789年“人文主义”诞生以来。人类在价值观上的首次创新。步入未来社会,人不再是万物的目的,而只是终极目的——“万物互联”(Internet-of-All-Things)当中的一环,人类一旦完成这一任务就可以功成身退,从设计者降级为芯片,再降级为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计算机将逐渐从现在的“帮助人类作出决策”的角色,转变为“代替人类做出决策”。在作者眼里,几千年来人类面临的饥荒、瘟疫和战争正在消失。过去主要的财富来源是物质资产,像金矿、农田、油井,而现在的主要财富来源则是知识与资讯。
人类vs人工智能
赫拉利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是缘于他不同常人的叙述文笔和观察视角。《未来简史》全书30?9字。精彩之处比比皆是。作者首先分析了人类赋予自身的意义,然后又逐个分析这些意义存在的基础,进而推导出对未来的猜想——数据将成世界的主宰。“《未来简史》是一部能够震撼人心,同时又趣味盎然的作品,而重要的是这本书会颠覆你的思考方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评语精辟而中肯。
《未来简史》中最重要的观点是“算法”,作者将人的感觉、人类社会曾经出现过的各种社会运作模式乃至宇宙间的生物,全部概括为各种各样的“算法”,即某种数据处理系统。于是,万事万物便顺理成章地被视作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数据流。生命也只是数据处理。
“得数据者,得天下!”放眼未来,人类在社会经济上的用途会被机器人大量替代。人类集体有其价值,但大部分人类个体则再无价值,只有极少数人类精英阶层会有独特价值。书中提到,只需短短几秒,缜密策划的网络攻击就可以让全美网络断电、破坏航空管制系统、造成核电厂事故、干扰警察和情报通信网络,甚至抹除所有金融交易记录,让数万亿美元消失无踪。除了传统的生产制造等依靠人类“身体能力”的工作之外,股票、金融、医生、律师、音乐作曲等绝大部分依靠人类“认知能力”的工作也都会被替代。
作者进一步分析,生物算法和计算机算法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受到有机体的限制。人类无法24小时连续保持理智和清醒,机器却可以,而且这些超级智能不需要意识和情绪就能胜任任何以“模式识别和算法”为基础的工作。有人认为情绪和意识是人类的优势,是创造力的源泉,但需要这種创造力的工作会越来越少,对于大部分经济和社会事务来讲,情绪是多余的,人类智能经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表现失常或者反常。作者预测,估计到2033年,可能只有考古学家这样的差事不会被机器人及算法替代,主要不是因为机器做不到,而是没有人愿意投入产出性价比极低的工种。
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最终会不会抛弃人类?书中最后一章内容是预言,也是网上流传最多的:大部分工作会消失!大部分人会成为没用的闲人。而少数人使用新技术,提升自己,成为和普通人差别巨大的完全不同的“神人”。然而,笔者以为,从过往的历史看,一直有工作在消失,但同时也—直有新工种不断出现;旧工作消失得越快,新工种出现得也越迅速。目前,人工智能以及各种新技术无论是研发还是运用,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来参与和辅助。专家与学者探究的目的是为了引发思考,而非造成恐慌。阅读此书,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今后走每一步路的时候多想想未来,多思考—下各种可能性。(来源:《传媒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