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风马牛
《那年花开月正圆》自从开播以来,引发了无数热议,孙俪饰演的女主角周莹进入人们的视野。历史上,周莹是确有其人。
周莹17岁嫁入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婚后仅一年,公公遇难,丈夫病逝。她临危受命掌家。面对掌柜们侵吞资产以及家族内部的明争暗斗,她以过人的智慧成功地化解了家族商业危机,将一个行将倒塌的商业大厦建设成为商业帝国,创造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秦商”神话。
临危受命,执掌家业
秦商也称陕商,被认为是中国按地域亲缘关系最早出现的商帮,历史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西口”这些家喻户晓的词都是因秦商而来,可以说秦商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周莹就是一代秦商中的传奇女子。她出生于1869年,时为同治九年,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清朝政府。已经显露出末世的破败和荒凉。时局的动乱,也带来了思想的变革,以前“重农抑商”的传统受到挑战,商人成为社会上活跃的群体。
周莹的父亲名为周海潮,周家在当地也是富商之家。17岁时,周莹嫁给泾阳县首富吴蔚文的独生子吴聘。二人可谓是门当户对。吴蔚文既在朝为官,也是著名盐商,承办江苏、安徽、江西等三省的盐业专卖,是与胡雪岩同代的红顶商人。
嫁入吴家本是万人艳羡的事情,可周莹并不知情自己的丈夫身患重病。吴蔚文有意隐瞒了儿子的病情。想通过婚庆“红鸾照命”来冲散“白虎凶星”。
大婚当日,吴聘向她坦白了病情:“我活在世上18年,喝了15年苦汤。我自知命在踏薄冰踩浮萍。若小姐不愿与吴聘结为秦晋,我愿打开后花园门送小姐回孟店村逃婚。”
尽管周莹既惊又怒,多年的家庭教养,令她很快冷静下来:“我今日既和相公拜了天地入了洞房,我周莹就是你吴聘的结发妻。今日大喜,望相公能以万利之语戒心猿意马。与我周莹同挽命运之车……”
谁知命运喜欢捉弄人,婚后的幸福很快就被打破。不久后,公公遇难,丈夫遭受打击病逝。吴家也逐渐家道中落。因吴家无男丁子嗣,吴周氏成为吴家唯一继承人。
在清末那个动乱的社会里,女人要抛头露面立足商场需要很大的勇气。她却毅然决然地承担起这份责任。当时吴家仍有不少商号、店铺和资本。有原始资本做支撑,她身边围绕着几十个能人谋事,其中尤以扬州总管罗天增与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人著称,他们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
她临危掌家后,为了维持吴氏家族的商号、店铺、土地、房产等商业资本的运作,她展现了惊人的商业天赋,她的阔斧改革可谓前无古人,很多商业规律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成为秦商的领跑者
她成为掌门人的那一年,才18岁。接手吴氏生意后。她首先开始在全国去巡视自家的商业版图。
当时支撑吴氏商业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货药材店“川花总号”主管和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主管想趁老东家去世将商号据为己有,她知道后,对此暗中展开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據,在与两位总管交锋的过程中,如山的铁证和对仁义礼智信的义正词严让两位主管败北。
在与成都“川花总号”总管厉宏图的斗争中,周莹展现了应对危机的公关能力。首先她击破了厉宏图“吴蔚文赠予他川花总号”的谣言;其次,打点了四川成都府各有关官吏衙门;在道德和法律的立场上彻底打败厉宏图,使他失去人心。随后,诚实守信的伙计被她提拔为商号管理层。
刘强东曾说过,公司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管人的核心是怎么选人,怎么用人,怎么留人,怎么防止“大企业病”,保证信息的通畅,减少部门的扯皮。
古代的经营管理也是一样,周莹深谙管人的方法。为了稳定人心,她实行“阳俸阴俸”,提高伙计薪酬两成,增加年终奖。当“裕隆全”全体店员薪俸提高了两成后,他们的薪酬高出扬州商界最低年薪三成,加上每年分红,“裕隆全”的员工薪俸在江南同行中算是超群。
这一决定将员工收入与商店利益挂钩,如今大部分企业白领的收入分配也与之很相似。这种近于现代企业经营中的股权激励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这样一来,“裕隆全”的生意没有因掌柜易主而受损,反而蒸蒸日上。
周莹因个性重情重义,所以身边愿意追随她的能人不少,这也是她能集思广益,迅速掌握市场运作的前提。她把他们视为兄弟姐妹,把管事伙计们视为手足,对跟随她始终的丫环书童,更是知恩以报,不但为他们成家立业,而且为他们教育子女。
如今不少企业重视员工关系,而周莹无疑是建设员工关系的先行者。
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周莹深刻地认识到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还田于佃,减免租金,自负盈亏,20年不变。她将属于自己管理的土地分给佃农几乎无偿耕种,因为当时的农业经济只能做到养家糊口,更有前途的则是商业经济。从此她赢得了乡亲的拥戴。
让她真正成为“首富”的秘诀,是对市场经济的规律的应用。在市场经济的理念还没有出现在中国时。她便知道要按市场规律出牌。当时吴氏家族的产业涉及棉花、油坊、烧酒坊、粮店、米店、布匹……很多产品的价格会根据市场的规律上下浮动。一年秋天,棉花喜获丰收。但是关中的棉花行想趁机杀价,引起了棉农的不满,有的棉农干脆不卖。
她提出“以丰补歉”,并用高于市场价收购棉花,结果垄断了棉花行业。西安棉花业的龙头老大因无法向客户供货不得不求助于周莹,只能高价从周莹手中买棉花。第二年,棉花歉收,因上一年棉花库存。周莹又战胜了其他人。7年时间里,她由每年进出3000来担棉花到一年购进11万多担棉花,由小打小闹变成为关中地区棉花买卖大户。
她的身上有太多商人不具备的优点:重诚信、善用人、善于审时度势、求新求变、甚至跨国意识。她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购买更先进的机械设备与国内没有的纺织布料。之后还通过一艘艘邮轮远销欧美,吴家的商业版图在她的运营下延伸至海外!
作为晚清时期的女商人,能够在动荡混乱的时局中找到一次次商机,足以让她成为秦商领跑者!
为商人赢得尊重
在周莹的一生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与慈禧太后的关系。
1900年,慈禧在西安避难时,周莹向慈禧提供了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清政府进贡白银,同赴国难,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慈禧和她一见如故不仅是因为她捐了钱,也是因为她们同是寡妇,却同样在男人权力圈中立足。
其实向当时的政府交银子,家里是有不同意见的,但周莹的家国观很朴素:“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在离世之前,她将挣来的财产分完后。还留了些日后重修郑白渠所用资金。只是,后来漫长的战争岁月和荒诞的政治斗争。重修郑白渠成了她的未竟之愿,那些用于修渠的金银财宝也随着她的死不知所终。
周莹从18岁守寡到42岁去世,24个春秋的短暂时光里。成功地扭转了吴家商业衰落的趋势,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为自己赢得了举世无双的名声。
百姓因为她做的好事,如建文庙、办义学、开仓放粮、施粥赈灾、捐银打井、引水修渠,善举不断,将她称为“活菩萨”。
当她走完自己坎坷而传奇的一生时,不禁让后人肃然起敬。
“诚信无诈。自律自戒。以智取材,以商事国,以丰补歉,月初一、十五与下人共食……”每一条对于公司管理者都是很大的启示。
“椎埋去就,与时俯仰,变化有概”。她的成功不只是将一个行将倒闭的商业大厦建成商业帝国。生意遍及全国,更是她在商人趋利的传统概念里。以自己的商业智慧为自己也为商人群体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