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康雷
随着养殖事业的发展,养猪业受到广泛重视,然而,当前部分养殖场户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猪水肿病等各类疫病,影响着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针对猪水肿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供同行参考。
1 流行特点
本病常见于刚断奶不久的生长快而健壮的仔猪,肥育猪或10日龄以下的乳猪很少发生。一般呈散发,有时呈地方流行性发生,发病率为10%~35%。一般认为,突然断乳和饲喂大量精料,可使仔猪肠道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引起菌群失调,于是一些溶血性大肠杆菌乘机而入,大量增殖,产生毒素引发本病。此外,在气温骤变,饲料单一的情况下,也容易诱发本病。本病的发病率一般不高,约为10%~35%,而死亡率却很高,可高达90%以上。
2 临床症状
仔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口流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发病初期病猪常先便秘,继之有轻度腹泻。病猪静卧一隅,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有划水样动作,触之敏感,发出呻吟或作嘶哑的呜叫;站立时背腰拱起,肢体发抖。当病猪的前肢发生麻痹时,常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而爬卧在地;当后躯发生麻痹,病猪运动时后躯摇摆、晃动,甚至不能运动,不能站立或呈现出犬坐姿势。有的病猪神经症状明显,主要表观兴奋、转圈、痉挛或运动失调等。
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为水肿,主要表现为眼睑、结膜和眼周组织;头部、颈部甚至前肢水肿。严重时水肿可累及全身,指压水肿部位有压痕。但值得指出,有些病猪则没有明显的水肿变化。本病的病程不定,短者仅为数小时,一般为1~2d,也有的可长达7d以上。
初表現为血管内皮肿胀,变性;继之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和组织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外膜水肿,伴有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有神经症状的病猪,多伴发化脓性脑膜炎的变化,脑干常有水肿变化和局限性软化灶。
3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的特殊症状,即断奶的健壮仔猪突然发病、颜面肿胀、常伴发神经症状,发病率低,死亡率高等;结合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即胃壁、结肠盘曲部的肠系膜、眼睑和面部以及颌下淋巴结的水肿等,即可做出诊断。如果能分离到属于常见血清型的大量溶血性大肠杆菌,并证实该菌株能产生或肠内容物中含有水肿因子等,则可确诊。
4 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比较困难,通常一旦病猪出现症状,常常以死亡而告终。因此当发现第一个病例后,立即对同窝仔猪进行预防性治疗,方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临床实践证明,应用下方可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处方:500%葡萄糖40~50mL、维生素Clg、樟脑磺酸钠0.1~0.2g、20%磺胺嘧啶钠15~20mL,静脉注射。开始治疗时,每2~3h一次,连续应用3~4次,以后每8~12h一次。如此治疗,病猪一般经治疗两天后就能采食,此时可停治疗,令其逐渐恢复。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应限制恢复期的病猪饮水,更不能一次多量饮用冷水,否则会使病情恶化。
此外,采用一些综合性疗法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如用20%磺胺嘧啶钠5mL肌内注射,每日两次,维生素B,3mL肌内注射,每日一次;卡那霉素(25万IU/mL)2mL、5%碳酸氢钠30ml。、25%葡萄糖40mL混合后一次静,每日2次,同时肌内注射维生素c(0.1g)2mL,每日2次;也可用磺胺二甲嘧啶、链霉素和土霉素等进行治疗。
另外,一些民间验方对本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兹介绍几个处方。
处方一 赤小豆500g、商陆15g、大蒜8个、生姜10片,水煎浓汁,捞去药渣,药水拌料或灌服。
处方二 茯苓皮、木通、二丑各15g,大复皮、陈皮、猪苓、泽泻各15g,石斛、苍术各20g,桑白皮30g。水煎浓汁后,除去药渣,用药汁拌料或灌服,连服2~3d。
处方三 茵陈草、地胆草、马鞭草、桂枝、薄荷各50g,钩藤35g .加水浓煎,去渣,分二次拌料饲喂,每天一剂,连用2d。
5 预防措施
本病应重防于治,特别应加强对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断奶时要有一定的缓冲时间;提早给断乳仔猪补充精料,防止饲料的单一化,注意补充富有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饲料。断奶后不要突然改变饲养条件,使断奶的仔猪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期。发现病猪的猪群应立即变换饲料,喂以麸皮粥,或喂给适量的盐类泻剂,如芒硝、硫酸镁等,帮助仔猪进行胃肠调理。
另外,在有病的猪群内,对断奶的仔猪,在饲料内添加适当的抗菌药物,如土霉素、新霉素,每千克体重用5~20mg,也可用磺胺嘧啶、大蒜等药物。大蒜的用量,每天每头仔猪约10g左右即可。
作者单位:四川省荣县双石镇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