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彪
玉米种植业主要集中在温带和热带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玉米栽培工作而言,由于玉米植株高大,在生長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因此一般要求土质疏松和土层深厚的地区开展栽培工作。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具备玉米种植条件,是玉米主产区之一。近几年,随着高产栽培工作日渐受到农业部门的重视,黑龙江省各地区特积极探索了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模式,力求实现玉米的高产栽培,提高玉米的品质。
1 前期准备工作
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模式中,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涉及到修整土地和选种两个方面。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玉米种植过程中选择春季播种,在经过一个冬天的封冻后,土质坚硬,因此土地修整工作较为重要,会对玉米栽培产生直接的影响。一方面,在整地工作中需要将田地中的残留作物根茎进行清理,并完成土壤深松工作,按照土壤肥力合理的控制土壤深松度。整地时田垄的大小往往按照4:6的比例进行有效处理。在配置底肥的过程中要对土壤情况进行综合考察,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混合比9:4:3的比例施加二胺、尿素、硫酸钾复合肥。另一方面,前期准备工作中选种也是较为重要的工作,是实现优质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联系地区实际情况,选种时应该尽量选择综合性较强,耐低温,抗病能力、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如丰单3、吉单103等等。
2 种植技术的优化
为了在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工作中种子被病虫害侵蚀,影响产量,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提高玉米种子抵御病虫害侵蚀的能力,促进玉米栽培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在种植过程中,也要结合种子特性和土壤肥力对苗间距和行距进行有效控制,按照一般经验,可以严格遵守4:6的控制标准,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基本保持在18公分左右。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以联系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玉米种植的科学性。
3 田间管理技术
在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田间管理技术的应用会对整体管理工作和栽培工作的优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田间管理技术的全面落实,为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工作提供相应的保障。其一,苗期管理工作。在农户完成对玉米的种植后,应该定期对田地中玉米的出苗情况进行细化的检查,如果发现田间出现了缺苗的情况需要及时将缺苗补齐,避免影响玉米产量。在玉米植株生长到3-4叶片时,需要完成间苗和定苗工作,并根据田间杂草情况适当选择喷洒农药,控制杂草生长。其二,中期管理工作。在玉米植株生长到一定时间后就会出现分蘖的情况,农户在栽培工作中需要对中期分蘖情况进行集中的清理。另外,中期管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施肥,要按照植株的实际情生长情况选择施加硫酸钾和尿素等,比例一般为8:5。在玉米的生长期间还要加强对水分的管理,即根据春夏秋当地降水情况,及时做好排涝或者抗旱工作,实现水肥平衡,提高玉米产量。其三,田间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田间管理工作中,病虫害防治是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借助有效的田间防治,可以促进玉米产量的最大限度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从玉米的苗期管理到玉米的最终收获,都应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一般情况下,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方面常见的病虫害为粗细病、玉米病毒病、矮花病以及玉米螟等,对病虫害的防治除了要在前期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喷洒呋喃丹对病害进行预防,或者使用2.5%的敌杀死乳油有效控制玉米螟虫害,避免病虫害因素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玉米栽培工作实际效果。如此,在科学田间管理工作的支持下,玉米产量就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结语
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构建能够促进玉米质量和产量的进一步增强,推动地区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对我国粮食保障也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重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玉米生产工作中,为玉米栽培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第三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