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乡核桃种植情况分析

2018-03-14 16:00斯那此里
新农村 2017年26期
关键词:全乡佛山核桃

斯那此里

广大群众普遍认为发展核桃产业是广大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实施“生态建设产业,产业发展生态化”,建设环境支好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增加核桃产品市场供给,提供健康食品,改变饮食结构,提供国民健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核桃是整个佛山乡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群众自发种植的树种之一。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核桃种植规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佛山乡基本情况及种植核桃基本情况

1.1 佛山乡基本情况

佛山乡位于德钦县西北部,国道214沿线,处于云南省德钦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的交接处,它南靠梅里雪山,西面与北面与西藏自治区为邻。全乡国土百积808平方公里,内辖有5个村委会,37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总数3801人。

1.2 佛山乡种植核桃基本情况

全乡有37个村民小组,34个村民小组种植核桃,全乡种植原生核桃总数为6000株,每株产质500.00元,总产质3000000.00元,退耕还林里种植漾濞核桃总数10000株,最近两年每年种植新疆核桃16000株,大理三台核桃5000株。

2 佛山乡种植核桃存在的问题

全乡能使核桃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最终能为市场提供高品质产品,提高核桃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现将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核桃品种杂,产量不高

全乡种植核桃有随意性,没有形成固定的、统一的品种种植,时间久了,品种变杂,成不了规模、品牌,最终导致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下降,没有经济效益,越种越杂。

2.2 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全乡核桃分布较广,栽培历史较长,加之生态环境的差异,形成了核桃病虫害多样性和区域性。核桃在其生长,发育和种子贮藏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造成成活率不高,果实减产,品质下降。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理”。说明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佛山乡农户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意识,大部分农户在核桃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生产投入较少,造成产量不高,果实小,收入低。所以为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为了使苗木茁壮成长,必须加强管理。

村民认为小苗只管种,大树只管收,没有形成对核桃种植后的跟踪,容易形成种植核桃白忙活。

2.3 地理条件造成核桃也发展艰难

佛山全境山多水少,植被较差,出现了有地没水,有水没地的现象,难以大面积的种植核桃,造成核桃业发展艰难。

2.4 市场开发滞后,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核桃销售主要以各地商贩上门分散收购唯一渠道,无固定的产地交易市场,没有必要的冷冻储藏设施以储藏的手段来调节市场,更没有龙头加工企业为核桃产业提供产品销售保障。由于市场开发不到位,是我县的核桃附加值低,综合效益不高。

3 种植核桃改进方向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发展中,必须针对种植核桃的不足加强宣传引导,努力推进佛山的核桃产业。

3.1 加大政府资金和技术人员的投入

以乡政府为领头羊,出资金和技术人员,划出一块样板林,进行细放式管理,让村民学习,进行整体推进。

3.2 加强品种改良

为核桃产业发展,种苗是基础、良种是关键。满足核桃生产对良种壮苗的要求,确保核桃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必需建立配套的良种采穗圃。把本地优良品种或适应本地品种进行嫁接,力争达到品种改良。

3.3 加大宣传核桃病虫害防止和种植管理力度。

学习核桃病虫害防止和核桃管理方法,让村民对病虫防止、栽后管理、土壤管理、肥水管理、整形与修剪、其他管理措施等的知识全面掌握,使村民们认識种植核桃,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掌握管理知识。

3.4 合理规划布局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的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因素跟社会经济条件,重点在自然条件适宜或半适宜地区,应在适度建立种植基地的同时,重点发展加工型。对适宜地点少、认识程度低的地区,应限制发展。

3.5 重视产品质量,及早谋划品牌战略

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消费者消费水品的提高,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成为农业产业的主要经营理念。一方面要把与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果品质量作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品牌建设,鼓励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品牌经营,开展核桃原产地、环境管理标志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打造名优产品和著名品牌。

作者单位: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全乡佛山核桃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黄龙核桃
广东佛山 小记者参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