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文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近年来,通过“两学一做”等重要活动的开展,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干部的素质不断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是,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屈出不穷,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各级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许多新的考验和新的问题。
1.1 农业产业的战略转型,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正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着眼于解决带根本性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加快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这就要求村基层党组织不断提高创新力。
1.2 村民迫切改善民生的愿望,对基层党组织办实事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村民要求改善民生的愿望愈来愈强烈。如果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收入增加,而且会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削减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我区在农业基础设备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村民不仅对兴修水利、道路开通、新盖楼房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要求,而且对了解市场信息、建设农产品市场、物流市场等愿望也非常迫切。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理清思路,干事创业,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为村民办实事的能力。
1.3 新形势下各种矛盾的交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协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伴随农村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村民各种要求的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为村干部处理好这些关系和解决这些问题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政治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既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又维护好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局。
1.4 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追求,给基层党组织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城乡二元分割向城乡协调发展、相对封闭向对外开放的转变,村民外出日益频繁,他们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更加广泛,村民的思维观念和思想意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他们渴望掌握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享受更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要求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一改过去的做法,切实加强阵地建设,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向群众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农技方面的知识,用行之有效方法创造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5 村民民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随着村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民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不但要求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且要求积极参与村里有关事务的决策。如村委会改选时,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涨,推举谁作村主任,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对村干部的期望值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时俱进,改进领导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干部整体素质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培训和管理,党员队伍尤其是在职村干部的生产生活状况、精神面貌、文化素养有了质的改观。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2.1 强化学习,充实自我。通过业余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村民排忧解难。二是基层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法、懂法、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为了保护村集体财产和村民的合法权益,基层党员干部还必须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按法律法规办事。三是基层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农科和业务知识。学习农科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为现代农业服务,为广大村民服务。学习业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本职工作。
2.2 加强培训,提高能力。一是加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适应培训干部的需要,加大对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可分不同层次地在镇街党校、区委党校、行政院校、高等院校进行培训。二是增强村基层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应根据党员干部的需要紧密结合当前农村实际,以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三是注重培训质量。培训基地应在提高培训质量上狠下功夫,以收到实际效果,让基层党员干部观念新、思维新、知识新、能力强、水平高,以不断提高领导新农村经济工作的能力。
2.3 强化队伍,配强班子。一是通过各种途径增添新的血液和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队伍壮大了,素质提高了,更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对我区村党支部调查收回的215份问卷看,近3年发展党员情况:有71个支部未发展党员,占比达33.0%,有75个支部发展1名党员,占比达34.9%,有38个支部发展2名党员,占比17.7%。可见,有的村支部党员发展处于停止半停止状态。能否考虑多发展女党员,调研发现,有一个支部无一名女党员,一个支部只有一名女党员,13个支部各有2名女党员,16个支部各有3名女党员,18个支部各有4名女党员,35个支部有5名女党员。女党员比例太低,会不同程度影响工作的开展。二是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对表现突出的共产党员可选送到农广校或上级党校培训,作为村“两委”候选人。三是大力培养女干部。女干部有智慧,工作实,情商高,向心力强,能够在农村静下心来干事业,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调查可知,215个党支部支委中,男同志589人,女同志216人,女委员占36.6%,但有53个支部无女委员,占支部的24.6%。这不利于工作的平衡、开展、协调。四是对表现非常出色的村支部书记,政府机关可继续录用或充实在镇街领导干部岗位。
3 更新思维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深居内陆盆地,有的党员干部视野不开阔,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这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为此,我们应该跳出盆地看盆地,跳出村庄看村庄。《重庆市潼南区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后简称《实施意见》)强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着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面貌”。为此,党员干部尤其需要更新思维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3.1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强化大发展意识。这是解放思想、加速创新的必然归宿。也就是说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有利于促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共重庆市潼南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委会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从总体上看,创新仍然是我区的突出短板,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潼南是一个农业区,工业起步较晚,离主城区相对较远,受大城市的辐射力较弱,与经济发达的地区比较,差距还比较大,面对潼南这一实际情况,就更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服务于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完善发展新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3.2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强化大开放意识。这是更新思维观念,树立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更新思维观念的程度决定改革开放的力度。《实施意见》指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构建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战略合作关系”。我们要抓住这千载难缝的发展机遇,增大开放力度,在思想观念、政策优惠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适应。
3.3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强化大服务意识。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全体党员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是村民的公仆,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广大村民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作者單位: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