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087—01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舉足轻重,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然而,个别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现笔者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阐述如下。
一、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有些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的设定就给予肯定,超出教师的计划或预向就给予否定。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没有体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习愿望与要求,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致使学生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
2.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高中许多学生学语文只是为了高考,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全是围着高考转,学生被动做习题多,主动读书少,致使高中生普遍对语文不感兴趣,不愿花心思去学语文,语文教学效果较差。
3.在课改大潮中迷失自我。有些年轻教师身受应试教育的毒害,以抓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方法。纵然是上级部门对新课改开展一些培训,也是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指导。很多教师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走出去观摩,学习他人之长,所以很难落实新课改精神。
4.教师的备课流于形式。不少教师写教案千篇一律,大多是教参或往年的翻版。个别教师写教案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等要检查了才夜以继日地补写,教案大多没有实用价值。这些形式主义的备课,必然会导致教师上课只有任务没有目标,讲完了事,不计效果。
二、改进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性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营造和谐的氛围,让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充分融合,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2.运用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实践证明,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枯燥乏味、抑郁沉闷变得趣味盎然。如,笔者在教学《人生的境界》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人生的四种境界,特意设计了有趣的过渡语。这篇课文涉及的是哲学命题,深奥枯燥,学生缺乏兴趣,但在笔者讲了一段风趣的过渡语后,学生对“觉解”一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悦之中便理解了人生的境界。
3.强化教学目标,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观来指导教学实践,使目标教学意识在自己的头脑中真正扎下根,并化为切切实实的教学行为。同时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避免盲目整合,造成目标含糊,应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课堂设计不要放得太饱满,不要处处追求最佳,努力寻找教学突破口,突出一个亮点就可以了。这样教学目标的实施才会切实可行。
4.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对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而存在,它并非是语文教学中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教师要把关注的焦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每一个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
5.改进备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促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提高。创新性语文教学要求把备课内容改为从学生自学开始,注重学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把课文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找出疑点并解决。因此,备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法的指导上,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目标应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两者共同达成的目标。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能搞一刀切、统一要求,而要设定上限和下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达成目标,使教学目标对各层次的学生都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从每一堂课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总之,教师心里只有存着一个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教学导航,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大放异彩。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