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蓉
【关键词】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拓展活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085—01
阅读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有着特殊的意义,一个民族的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通过“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拓展活动策略探究”,既能探索并构建小学整本书阅读拓展活动的基本模式与相应的评价,又能探究“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拓展活动的设计”,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能力的提升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当前小学生阅读的现状
据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几种现象:首先是不想读。学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于是,他们就被其他的活动夺去了几乎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其次是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再次是不能读。一是没有书来读,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二是没有时间读,学生的空间被应试教学内容充塞所造成。当然,读书最根本的责任还是在学校。因为一个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主要在学校养成。目前,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阅读时间有时被侵占。担任阅读活动课程的教师大多是语文教师,作为主课教师,受到教学质量的压力,一旦语文教学任务无法正常完成,就会出现侵占阅读课的现象,这就造成阅读活动课时间无法保障。其二,缺少阅读方法的研究。“拓展阅读活动课如何上?” 由于缺少对方法的研究,教师们对阅读活动课无从下手,低效、无效的阅读教学现状造成了阅读课质量还比较低,当然这给语文教学的改革带来负面的效应。其三,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我们耳边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学校图书室的书籍陈旧,学生对书籍兴趣不大”……缺乏阅读教材,缺少教学用具等,也是教师不能保障阅读课课程实施的症结所在。
二、进行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拓展活动的对策
1.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查阅了叶圣陶先生的《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等有关整本书阅读研究的文献资料,通过整本书阅读及相关实践活动,探索并构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基本模式与相应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解决阅读和实践相关的问题,策划丰富多彩的阅读拓展活动。
2.了解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认知。为了使活动过程更有实效性,笔者观察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而且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自我阅读,他们更期望能与同学、家长共同阅读,并在阅读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来体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的活动中,应抓住其特点,有机地将文本内容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彰显学生们的个性,让整本书阅读既突出阅读的特点,又激发起学生们参与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3.在阅读中交流,在交流中研究,形成完整科学的阅读学习链条。笔者依据班里学生的现状,遵从整本书阅读学习的特点,分阶段、有重点地展开了如下活动(以《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阅读为例):(1.)划分阶段,明确阶段活动重点。新书推荐课:在推荐课上,笔者以介绍作者、观看插图、猜剧情、编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这本书充满好奇与探知欲,从而引发学生自己想要阅读的自主性。阅读交流课: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使学生对文章进行鉴赏,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成果分享課:通过开展读后叙述、交流评论和表演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书籍的收获,在互相的交流中获得成果的分享。以上三种课型贯穿了阅读的整个过程,适时监督阅读进度,交流阅读感悟,及时分享阅读收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深度阅读书籍的方法,而且提炼了阅读各阶段的不同感受。(2.)确立方法。以推荐课、交流课、分享课为平台,采取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多种方法,通过与不同对象的共读过程,实现对作品的全面解读,同时,提供更多师生、亲子、生生之间的机会,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3.)提升阅读感悟。实际教学中,教师因地制宜,制作了多种信息采集卡,主要有人物信息卡、阅读交流单、阅读记录册等,遵循“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原则,引导学生将人物特点(点)融合于故事情节(线),再将情节提炼升华为故事内涵(面),最终,依据自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撰写一篇读后感,完成阅读交流的整个过程。
总之,从阅读文本开始,到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再走出文本,回到现实,联系生活实际,升华文本主题。学生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质的飞跃。“课前激趣、课内拓宽、课外放飞”阅读教学模式,把课堂分为课前、课内、课后三步。有效地架起一座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宽课内教学容量。课堂上改教师“一言堂”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激发灵感思维,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