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蓓
开好一场会,提升一座城,推动一个产业,德清这个浙北小县专注于地理信息产业,并能做出名堂,对长三角的县区和小城镇都能有所启示。
2012年,当浙江全省都在搞电商、追马云的时候,地处浙北的德清很有远见,把各地都不怎么重视的一个地理信息产业项目纳入囊中,倾心培育,经过5年发展,德清已经崛起一个世界级大产业。
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2018年中国测绘年会,一个是国际性盛会、一个是全国性大会,今年都在德清成功举办。尤其是11月19日召开的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是浙江继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后,又一次国际盛会。德清地理信息产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
如何无中生有、如何精准施策、如何引导要素,德清培育地理信息产业的很多做法,都颇有参考价值。
无中生有的产业奇迹
用“无中生有”形容德清地理信息产业的崛起,一点不为过。8年前,国家布局地理信息产业“一主十副”园区,浙江有一个名额。德清敏锐地看到了其背后的巨大前景,立刻主动联系。2012年,经过多次对接,德清科技新城迎来了挂牌以来最大的项目——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由此地理信息产业成为德清产业转型的抓手之一。
地理信息产业虽然陌生,但却是个战略性大产业,涉及到绘测设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少通信服务商、汽车厂商、无人机企业纷纷涉足其间,业内有句话说“人类活动的信息80%与地理位置有关”。
如何让新产业开花结果?德清县提出了“一年起步,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形成完整的地理信息產业链”的近期目标。零产业基础的严峻条件下,德清建立国内首家专业地理信息众创空间——“地信梦工场”,通过创业辅导、云上政务、技术攻坚、创业融资等服务,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资金是创业的动力。产业园落户之初,德清就联合金融机构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专项扶持基金,并引进各类风投,鼓励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向地理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一系列办法、政策、举措密集落地,鼓励和引导了地理信息及相关企业向德清集聚。
很快,地理信息企业桔子地图、研发无人船的南方测绘、研发六旋翼型无人机和雨燕监测型无人机的中测新图、国内测绘地理信息装备领域第一家上市企业中海达等纷纷加入,产业园迅速被撬动。同时,中欧感知城市创新实验室、中科院微波特性测量实验室、武大技术转移中心、浙大遥感与GIS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也纷纷入驻。
短短数年,一条涵盖芯片研发、装备制造、数据生产、产品开发、软件研制和信息服务的完整地理信息产业链已经形成。地理信息产业园也被浙江省评为优秀特色小镇。目前,小镇已集聚各类创业团队67个、创业创新人才3000余人。2017年,小镇实现税收4.63亿元,已连续四年翻番增长。6年不到,1.31平方公里的小镇核心,耸起了50多幢产业大楼,陡增了近200家地信企业。
德清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培育在2018年迎来丰硕的果实。今年1月19日,国内首颗以县域命名的遥感卫星“德清一号”发射成功,该卫星的制造商长光卫星公司也同时将遥感大数据云平台落户德清。9月26日、11月19日,中国测绘学会2018年综合学术年会、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先后在德清隆重召开。开好一场会,提升一座城,推动一个产业,德清这个浙北小县专注于地理信息产业,并能做出名堂,对不少长三角的县区和小城镇都能有所启示。
人才团队纷至沓来的背后
产业做大做强,关键是项目,核心是人才。德清地信小镇发展初期,很多人才留不住,德清就在源头上做文章,给本地报考地信专业的高考生给予一定补助,并给他们提供实习场地。选择地信及相关专业的德清学子,本科期间每年都可以获得奖学金。五年来,地信企业累计赞助发放奖学金50.7万元。第一年唯一一名选择地信专业的学子,如今已本科毕业。随着今年新生的加入,目前累计本科在读的地信及相关专业学子已超过50人。
在地信梦工场,小镇提供了20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和几家专业投融资机构众筹的5000万元“地信梦基金”,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行业科创、云上政务、技术攻坚、交流路演、市场开拓、创业融资等多项服务,并与15所高校合作建立“就业实践基地”,定向培养地信人才,打造了一个不可复制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专业类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圆了很多奔向小镇的人最初的创业梦想,也刺激了地信小镇创业创新活力。
在倾心培育后备人才、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德清还积极引入行业高端人才。今年4月,中国-白俄罗斯图像处理研究中心在地信小镇揭牌,国际知名图形图像专家、欧洲科学院院士谢尔盖担任该中心首席科学家。作为地信小镇首个自主培育的“国千”人才,谢尔盖将带领科研团队推动遥感影像处理向人工智能发展,促进地理信息产业提档升级。
引入近20家企业的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是由中科院遥感地球所与高新区共建的科技创新创业综合体,也是遥感地球所在国内布局的唯一一家分所。这些企业中,有三分之一由中科院创业团队发起,核心成员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和“千人计划”等,内容涵盖了遥感大数据、金融大数据、智慧农业、智慧旅游、VR/AR、激光探测等多个领域。
2017年,德清出台了科技、人才“双十条”新政后,大批专业人才纷纷前来。目前,包括海内外院士、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人才在内,小镇已集聚3000多名高层次及应用型人才。
“镇企”共同体克服
零基础硬伤
从2015年度的良好小镇,经过一年的努力跻身前十成为优秀小镇,德清地信小镇成为浙江众多特色小镇中的佼佼者。2年多时间,地信小镇在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排名一路攀升,这对一个从零开始的小镇来说着实不易。
德清发展地信产业,最难的一环是招商,引进好项目起到集聚效应。与其他特色小镇相比,德清最大的短板是没有产业基础。为此,小镇一直在“软硬兼修”做筑巢引凤的工作。
德清地信小镇的招商模式是“专业机构+政府服务”,企业和小镇共同发展,小镇培育的是产业生态,这里既有地理信息的大树又有小苗,既有“大象”又有“小猴”,打造的是一个活跃的产业生态。
为了吸引企业,根据入驻企业的特点,小镇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着手,在小镇建立“自来水厂”和“图书馆”,供企业分享。何为“自来水厂”?地理信息企业运营都要有一个服务器,建立机房,后期还要维护,这并不是企业所擅长的,为此小镇引进中国联通华东云计算中心,租用了3万多个机柜供入驻企业使用。
小镇内所有企业都要运用影像和遥感技术,小镇引进中科院遥感所建立了遥感大数据超市,通过补贴的形式,企业可以低成本共享这些技术。落户德清的地信企业都是服务全球,有些企业要调用澳大利亚、坦桑尼亚等国家的影像资料,简单点下鼠标即可,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图书馆供企业借阅。
德清为了给入住企业提供专业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入大型企业在德清建设地信产业“基础设施”。 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千寻位置网络,在小镇成立千寻浙江公司,千寻将建自动驾驶示范园区和无人机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千寻公司的入驻,为德清建设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地理信息产业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将为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构建全新的服务模式。
另外,小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包括《扶持地理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英溪人才计划实施意见》;同时,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也出台了《关于支持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众多政策,这些政策除了资金上的扶持,还给地理信息企业最为在意的人才资质审核放宽了条件。德清还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共建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学院,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切实解决入驻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问题。
通过这些努力,德清的地信产业基础设施得以不断完善,在零产业基础上,奇迹般地培育起一个世界级大产业。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