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创新型城区建设研究
——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为例

2018-03-13 08:12姜亦炜
财务与金融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驱动战略

姜亦炜

一、引 言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和不竭动力。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驱动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试结合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新变化及浙江省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湖州市南浔区为例分析浙江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研究提出一个可供借鉴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的模式与举措。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创新型城区建设的宏观背景与制约因素

创新驱动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他从竞争现象中分析经济的发展过程,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驱动(factor-driven)阶段、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阶段、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阶段和财富驱动(wealth-driven)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般伴随着经济上的繁荣,而第四个阶段则是个转折点,可能由此开始衰退。本文所指的创新驱动,是指一个地区具有创造力和持续创新的原动力,从而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驱使和推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从广义上说,“创新”涵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其中科技创新处于重要地位,负有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联动其他方面创新的使命。“创新”的实质是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驱动力作用,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果拓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新空间,以科技创新的新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成为面向未来、事关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

(一)宏观背景

1、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前夜、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断蓄积,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经济竞争、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和国家安全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创新已成为推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尤其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要发达经济体更加注重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突出自主创新投入、突出高技术前瞻布局,突出知识产权控制和高端人才吸引,加快经济结构向高端升级。

2、国家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新部署和新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但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面临着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同质竞争”、“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挑战。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等既有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经济结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3、浙江省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当前,浙江省已经步入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期,资源要素瓶颈期和社会发展转型期。近年来,浙江省扎实推进“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益大幅提升,跨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二)制约因素

以浙江省南浔区为例,近年来,其经济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日渐加剧,劳动力资源供给逐步趋紧,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等一系列严峻挑战,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劳动力成本、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事实上已经难以为继。而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素质结构等问题,无不与创新驱动能力、人才队伍水平等密切相关,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创新型城区建设过程中,其主要的制约因素包括以下:

1、对创新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尽管在政府、企业等层面都形成了依靠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但是对于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创新驱动的内容、范围,政府自身职责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不够深入和到位。一是对于创新驱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面对当前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资源要素制约突出、环境容量不堪重负等严峻挑战,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内生发展已是势在必然、势在必行,但部分企业和政府部门对此认识还不充分,还没有形成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集约节约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依赖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然较多存在。二是对于创新驱动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凡是通过调配既有资源要素,以更小代价和换取更多回报的创造性活动都属于创新的范畴。对于创新的认识,我们大多还局限在技术创新方面,对于除此之外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内容认识还不够。三是对于政府自身任务职责不够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作为创新发展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推动创新发展上责无旁贷。但对于创新驱动发展,还缺乏战略性的思考和系统性的规划,对于自身的职责定位还不够清晰,缺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清晰系统的思路、明确的目标并和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

2、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突出

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的主体,创新型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创新能力。但以南浔区为例,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发挥还不够突出。一是创新型企业数量不多。据统计,2016年南浔区经省确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1家,仅占湖州市17.4%(见图1)。

图1 2016年度各县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申报数和累计认定数(单位:家)

2016年浙江省公布的“标准创新型企业”名单中,南浔仅有2家企业入围。目前,南浔区仅有省级创新型企业7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数量仍为零。二是企业创新投入不足。据统计,2012年-2016年,南浔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支出总额分别为5.41亿元、5.5亿元、6.75亿元、8.55亿元、10.25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如杭州滨江区高达15.22%。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南浔区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巨人通力公司为例,2016年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总投入9569万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5%,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研发经费的投入只有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三是企业核心技术缺乏。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仍以技术跟随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不多。南浔区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虽然逐年增加,但真正具有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数量仍然较少,2016年仅有发明专利49件,仅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3.1%(见图2)。

图2 2016年度各县区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分布图(单位:件)

3、科技支撑作用不够明显

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度还不够紧密,“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相当有限。一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当前,南浔区产业结构仍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增长方式依然粗放低效,面临着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二是科技项目导向性不明显。科技项目的行业分布较为零散,项目与产业发展、税源培育

的紧密度不够,与我区重点培育和扶持的重点企业、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度不高。三是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创新成果的拥有和转化情况是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南浔区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但是由于引导机制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完善,创新成果的转化还相当有限。一方面,科研成果与市场、企业需求结合不紧密,多数企业的产学研活动还停留在短期与一般的协作关系上,其深度、力度、紧密度还远远不够。

图3 2016年度各县区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申报及立项数(单位:项)

图4 2016年度各县区技术合同登记认定数及成交金额

另一方面,专利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南浔区原始专利较少,很多研发成果仅写在纸面上、落在评审处、藏在柜子里,尚未转化为产品,带来经济效益。南浔区专利申请依赖现有成熟生产技术较多,创新技术、前沿科技知识产权较为缺乏。四是税收优惠支持创新的成效不高。近年来,为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南浔区高新技术企业享有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和优惠。但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针对性,税收优惠以企业为主,许多企业重视“新产品”、“高科技企业”、“先进企业”等企业认定,目的之一是为了享受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并未真正重视科技研发投入。此外,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科技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支持创新的效果不明显。

4、创新要素保障不够健全

支撑创新的资源要素还较为紧缺,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创新驱动的重要障碍。一是人才要素紧缺。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南浔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2.42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仅为494人,人才资源的缺乏,使得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产业竞争力不强,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较少。二是创新平台滞后。南浔区创新平台尤其是“旗舰式”创新平台缺乏,与周边城市相比,孵化平台的承载力有限。三是资金要素缺乏。南浔区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信贷服务体系不健全,风险投资和信用担保机构服务能力不强,融资渠道狭窄、投资渠道单一,企业融资难问题仍较为突出,资金成为阻碍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制约因素。周边德清等县区已经在这一方面做出了率先尝试,德清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金融试点工作,成立了科技银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全县282家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创业创新环境不够优越

近年来,南浔区创新发展的软环境不断优化,但仍存在不少制约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支持创业创新的软、硬环境建设还任重道远。一方面,硬环境不够完善。作为新建区、远郊区、边界区,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南浔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基础配套还很不完善,城市功能仍然不完善,城市管理比较薄弱,与周边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长期粗放型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同程度的显现,成为影响创新要素集聚的重大阻碍。另一方面,软环境相对落后。作为新建区,中心城区缺乏优质的教育、医疗、商贸、娱乐等高端生活配套设施。作为远郊区,与湖州中心城区相距35公里,无法很好地共享市级各类公共设施以及市本级的教育、卫生、人才等资源。中心城区集聚辐射能力比较弱,对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创新驱动后劲不足。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创新型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提高认识为前提,全面提升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解和把握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牢固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才能准确把握实施创新驱动的目标和方向,采取有效举措,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一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念和信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抢抓发展新机遇、增强发展新动力、构建发展新优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引导社会各界上下牢固树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战略的重要理念,提高紧迫性和责任感,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行动,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推动创新发展。二要加深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无论企业、政府,还是个人,都要加深对创新驱动的理解和认识,准确把握创新驱动的内涵和本质、内容及范围,立足各自领域、结合实际情况,将创新融入各行各业各个环节,树立“问题即课题”、“解决问题就是创新”创新观,把提高工作时效性与实效性作为开展创新活动的抓手,推动创新实践,不断积累创新成果,促进转型发展。三要强化政府自身的职责和要求。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抓创新”的意识,准确把握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导者的角色要求,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着力做好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平台建设、公共服务、环境营造和监督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引导作用,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科技创新格局。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创新驱动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所以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一要以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发展新兴产业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加强主动设计和联合攻关,攻克一批优势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用化、规模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努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与效益同步提高。二要以创新的方式驱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被称为是自主创新的“助推器”,应把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支点放在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上,大力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并进一步通过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升等方式促进其发展。同时大力培育创意设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科技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专利代理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同时顺应信息化、全球化发展趋势,推动智慧城区建设,培育发展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移动多媒体等为主体的现代新兴服务业。三要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整体竞争力,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要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通过“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等行动扩大有效投资,增强企业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工业利润和产品质量。

(三)坚持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切实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

企业是经济与科技的关键结合点,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近现代以来,被认为改变人类生活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是由企业完成的。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要进一步推动企业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一要强化企业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创新型企业的精神核心,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要引导企业和企业家努力培养国际眼光、战略思维,以全球的视野考虑企业的发展,把握行业大势、洞察发展未来,吸纳优秀创新资源,把握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二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努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需求、研发投入、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建立省级企业研究(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与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组建企业研究院;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等共建企业研发机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要强化企业品牌创新。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法复制的竞争力,是检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的突出标志之一。要加强对品牌培育及提升工作的宏观指导,每年筛选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推动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和国际性品牌跃升。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名牌创建工作,争创中国名牌。四要强化企业管理创新。创新管理是企业的“软实力”。要引导企业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加快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制度,全面加强以决策、财务、质量、营销、生产和安全等方面为主的内部管理。要积极推进“两化”融合,推广应用精益生产、价值管理、目标管理等方法,实现对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的重点突破,建立开展管理改善和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四)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持续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大政府主导力度,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和优质创新资源,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一要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平台是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是重大创新活动的主阵地。要不断提高统筹城乡科技资源能力,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区、创新型乡镇建设。要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力度,鼓励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兴办孵化器,积极发展特色行业的专业型孵化器。二要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巩固提升现有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和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推动创新型城区发展。三要优化资源配置。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资源优势,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改进资源配置方式,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要建立健全科技项目事后补偿等机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扶持成果转化环节和产业化示范项目,扶持事关长远的关键技术和战略产品,扶持重大创新的前期研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四要强化科技合作交流。要打开全球视野,紧抓国际科技资源加快流动和重组的重要机遇,积极开展交流合作。要创新方式,加强政产学研合作,通过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方式,全面深化与大专院校的科技合作。要利用政府部门自身优势,积极为企业和科研院所牵线搭桥,创造机会。鼓励建立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或产学研合作联盟。要推动联盟建立健全联合攻关与成果共享、扩散机制,形成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

(五)坚持以人才发展为根本,全力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

创新驱动,人才为本。谁占据人才资源高地,谁就占据了创新的制高点。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紧抓培养、引进、使用三大环节,努力培育三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梯队。一要加快创新型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创业创新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决定性因素,要大量、广泛、不惜重金地引进有真正实学的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千人计划”、“南太湖精英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紧盯海内外“高精尖”人才。二要加快创新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创新型技术人才队伍,对于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要围绕本地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产业专家服务团,不断扩大专家团服务范围和领域,柔性引进更多的高校院所专家和企业研发人员,助推企业转型发展。三要加快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领军人物,创新型企业家则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深化对企业家的培训,每年分批次选派优秀企业家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跨国公司接受创新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素质,培养更多敢于“做梦”、善于“圆梦”,具有国际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善管理的创新型青年企业家。

(六)坚持以制度完善为基础,不断健全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精简、融资服务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改革,加快完善有利于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一要健全持续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有投入才能有产出。科技投入不同于资源要素投入那样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投入产出周期。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始终把科技投入作为财政预算保障的重点,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实施税收优惠、设立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种子资金等多种措施增强政府调动和优化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二要健全科技金融的有效合作机制。创新,始于科技、成于资本。国内外先进经验表明,科技与金融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关系,所以应深化相互的结合,鼓励科技类贷款,加快科技类企业上市。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扩大科技企业的多元融资渠道。三要健全高效快捷的成果转化机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既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又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建立面向应用需求的科技评价制度,形成激励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促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要健全科技创税的良性循环机制。良性的科技与税收互促机制,有利于科技创新与税收增长的可持续发展。要规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切实突出高新技术企业“高、精、尖”的特点,引导企业规范申报,严把申报审查关,遴选一批税收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符合本地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重点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五要健全导向鲜明的考核激励机制。要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区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各级各部门科学发展实绩的重要内容。要坚决破除唯GDP观念,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既考核增长速度,更考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注重考核和激励的紧密结合,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绩与项目审批、土地供应、政策资金等支持紧密挂钩。

(七)坚持以环境改善为保障,全面构建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生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对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指导,大力改善创新环境,努力形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强大合力。一要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组织领导。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对本地区的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负总责,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区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认真研究重大问题,制定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城区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实施。二要强化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扶持。有一流的政策环境,才能吸引一流的科技人才和高端项目。要认真梳理和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以及我区有关科技、人才、产业、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要加大向上争取、对接、跟踪力度,积极主动争取国家政策资源和创新资源的集聚,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积极性。三要不断提升创新驱动的软硬环境。创新驱动具有很强的过程性和系统性,良好的环境是推动创业创新不可或缺的条件。要扮演好营造环境和优化服务的主体角色,把最好的地方、最好的政策、最好的服务提供给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要大力营造好“软环境”,在法规支持、财税支持以及创新服务支持等方面全力改善技术创新环境,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深化创新管理体制改革,重在从微观管理中抽身,更加注重宏观管理,防止行政对科技创新管得过多过细。要不断改善“硬环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四要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努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与浙江特色的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与热情,同时加大对创新典型人物的宣传推介,推动创新发展的社会基础,形成尊重知识的社会风尚。

[1]王志刚.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政策瞭望.2013(6)78-80

[2]夏宝龙.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提供强大动力.政策瞭望2013(6)68-70

[3]夏宝龙.用科技创新吹响转型升级的号角.今日浙江.2013(5)45-47

[4]赵洪祝.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今日浙江.2012(6)34-36

[5]陈峰燕.国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实践及启示.中国集体经济.2014(12)28-30

[6]张国良等.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驱动与经济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科学管理研究.2017(4)64-67

猜你喜欢
创新型驱动战略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战略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