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佚 名
出生年时,出自《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来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本意是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两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的“孩提”指可以提抱而未能独立行走的儿童。
ti1o ch-n儿童换齿的年龄。《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称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男孩子十三到十五岁期间。《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
十五岁少女的年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十五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称十五岁为志学之年。
成童的年龄,十五到二十岁。《汉书》:“儿生亹亹,束发修学,偕列名臣,从政辅治。”
chu! ti1o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十岁左右。《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幼年儿童的年龄。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本指雏鸟,因出生时,嘴为黄色。后指代幼小的孩童。《淮南子·泛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女子十二岁的年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男子十五到二十岁时期的年龄,也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女子十六岁。因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成两个八字,二八一十六,故当时人以“破瓜”表示女子芳龄。
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入成年,汉刘向《说苑·修文》:“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属其心。”
初成年时,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束发而冠,女子十五岁束发笄,表示成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作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用于女子。《礼记·曲礼》:“二十曰弱冠。”
女子的年龄二十四岁,或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礼记·内则》:“(男子)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因以“始室”指三十岁。
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到这个年轮,应该能很好地控制情绪的变化,遇事能明辨不疑。
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指人到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微妙的意思,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六十岁。以天干、地支组合,六十年一甲子。因干支错综参互,故称为“花甲”。
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礼记·曲礼》:“六十曰耆。”
六十一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轮,六十一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七十岁。《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后以从心之年为七十岁的代称。
七十岁。出自唐·杜甫《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悬车:古人一般到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
七八十岁的年纪。出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
七十七岁的雅称。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八九十岁的年纪。《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八十八岁的雅称。因“米”书拆开,其上下各是八,中间是十,读作八十八。
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古称长寿之尤者为上寿。其说有三:一百二十岁、一百岁、九十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句下孔颖达《正义》:“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下寿八十。”
一百岁以上的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有一种说法是一百零八岁。“茶”的字形,像“米”字之上加草字头,而草字头与数字“廿”相似。“米”字(八十八)加上“廿”,就是一百零八。
古稀是七十岁,所以双稀是一百四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