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基础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一次明确强调目前的学前教育要实现全面的普及,同时,也肯定了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情感个性化的养成、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尽管很多人已经开始重视幼儿亲子教育,但是大多数人只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家长的不同教育方式对孩子在健康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逐渐发现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对这一现象可能引起的问题的认识,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理念逐渐被人们认可。
于是,萌芽阶段的“亲子教育”逐渐变得明亮起来,并且这种教育形式在短期内开始了飞速的发展。亲子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创设一种必要的情境体验活动以及对家长的培训,达到不断促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融洽,并且更能使幼儿德、智、体等不同方面得到全面教育的模式,此种教育模式受到家长和孩子的喜爱,极具潜在生命力以及发展前景。現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亲子游戏。
一、幼儿亲子活动概述
(一)亲子活动概念
亲子活动,是根据教育对象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孩子和他们父母或看护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亲子活动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分散的个别活动。亲子活动一般由专业人员主持,面对家长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带领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或看护人开展有针对性的亲自活动,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亲子活动具有现场示范性,,指导性与实践性,能使家长或看护人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培训。可以说,亲子活动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程。
(二)亲子游戏的特点
从广义上讲,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配合交流等都可以看作是亲子游戏,而科学的亲子游戏应具备启发性以下、合作性、平等性、趣味性特点:。
1.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启发性。这些要求游戏活动既能利用和发挥孩子的现有能力,又能引导和发展他们新的能力。
2.游戏的形式应注重相互配合——合作性。设计的游戏应让宝宝主动寻求家长的配合,通过双方合作,自然而然地交给宝宝一些知识和技巧。
3.家长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平等性。家长也是亲子游戏的参与者,应当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不是高高在上,指手划脚。现代教育理念要求父母打破传统的以管教为主的教育理念,取而代之的是家长对子女的启发、引导和关怀。
4.游戏的整个过程要能够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乐趣——趣味性。通过亲子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而家长则能够体会到亲子游戏的幸福。
二、24个月宝宝进行亲子游戏的意义
亲子游戏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是
(一)积累了感觉印象,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早期亲子游戏中,孩子不断增长的感性认识,不断付之行动的尝试,在不断重复的动作当中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储存,游戏成为逐渐积累起来的各种各样经验的“备忘录”,为今后进一步的认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
(二)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有助于社会性的发展
由于亲子游戏是在成人的参与下进行的,在与成人的游戏和交往中,成人的以身示教,成人对待孩子谦让、宽容、耐心的态度和方式,让幼儿体验到的是融洽的社会交往关系,成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在婴幼儿大脑里留下的最初印象。
(三)。三是促进了婴幼儿基本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最首先发展的是基本动作能力,包括抬头、摇头、点头、拍手、坐、爬、站、走等;第二年从走到跑、踢、扔、推等;第三年开始双脚跳、投球、骑小车等。婴幼儿的基本动作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每一个动作发展的里程都带领孩子向更宽广的世界迈进一步。亲子游戏中的运动游戏能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平衡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而亲子游戏中在益智游戏,包含了许多机械动作,如“搭积木”、“串珠”、“捏娃娃”、“拼图”等游戏,不仅提高了婴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也促进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
(四)四是联结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个性的完善和发展
亲子游戏是在最亲近的人,尤其是父母之间展开的,带有明显的亲情关系,从相互间的身体接触与视线交流中,孩子得到的是爱与关注。而父母对孩子游戏信号的积极回应,使孩子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和满足。经常进行这种游戏,使婴幼儿长期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为他以后活泼、开朗、自信、积极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亲子游戏中贯穿许多儿歌,如边玩边唱、一问一答等,儿歌及语言问答的运用,激发了孩子对语言的感知、发音的兴趣,从而更主动地与他人交流。。
(五)五是丰富家庭生活
亲子游戏可以丰富家庭生活,促进儿童成长,既有益于成人生活,也有益于儿童。然而,在中国倡导亲子游戏更有其特殊意义。 随着家庭结构变化和社会对知识文化的需求,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的学习,而且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学习形式,幼儿在许多空间知觉、动作技能、语言等都是在游戏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3]而成人参与游戏,鼓励幼儿与同伴、成人的积极交往,更有益于幼儿的发展。因此,在早期教育中重视亲子游戏,是中国社会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与未来,所面临的重大教育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还没有被更广大家长所普遍认识。
三、24个月幼儿亲子活动指导策略
(一)亲子活动指导原则
1. 适宜性——
是指亲自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发展需要的活动目标。适宜的目标应是既高于孩子的现实发展,又是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既考虑孩子某一方面发展的需要,又要着眼于孩子整体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孩子群体的水平,又要兼顾他们之间的差异。因此,亲子活动的目标一定要符合孩子发展的需要,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适度性——
是指亲子活动的内容选择要科学,要适度。由于孩子年龄小,活动要注意动静交替,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时间不宜过长,在集体活动中,可以穿插一些自由放松的活动。一个活动可以多次重复进行,但活动量要适当,根据家长和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当注意调整活动内容和活动节奏。既要防止过度疲劳,又要避免运动量不足,既要防止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又要防止花样繁多,任务过重的问题。
3.指导性——
是指亲子活动的专业人员,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面对家长及看护者,开展科学育儿的具体指导活动。因为家长和看护者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所以亲自活动的指导对象应该是这些成人,通过指导他们与孩子共同游戏和交流,传播教育孩子的新观念,使他们进一步体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科学育儿的水平和能力。因此,组织活动前对参加活动的对象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针对他們的实际需要和孩子的成长需要,来设计活动目标,选择适宜的内容和方法。在指导中,既要满足多数家长的需要,又要考虑对个别家长的具体指导,既要考虑对家长的现场指导,又要考虑对家长在家庭里的育儿指导,使每个家长都有所收获。
4.互动性——
是指在亲子活动中,应该注意调动家长和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注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要注意组织者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家长不仅是被动的学习者,他们也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和方法。组织者可以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与他人分享他们的育子方法,交流成功的教育经验,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在设计亲子活动过程中,应了解家长在教育方面的问题和经验,可以适当将家长的好做法引进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运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亲子活动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5.开放性——
亲子活动不可能解决孩子所有的发展问题,也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的全部。因此,组织者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家长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同时要考虑活动的指导性要向家庭延伸,每一次活动后要对家长提出,回到家中应继续完成的任务。组织者在设计亲子活动时,要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让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要具体,有可操作性,鼓励他们举一反三,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方法。亲子活动的方式应该是开放的,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可以根据季节不同适当安排在室内或室外活动。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来确定活动的时间长短,指导者可以是专业的人员,也可以使社区的有经验的志愿者,还可以是有经验的父母。
(二)家长方面
1. .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场地。
出生0~6个月的婴儿处于躺、抱、坐阶段,他的游戏场所便是摇床、摇车等,父母要为孩子布置好这些场所,如在摇车上贴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在摇床上挂摇铃、图片、气球等。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从坐过渡到爬。这时家长要为孩子留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活动场所,并布置色彩鲜艳的图画,添置玩具、幼儿读物等。一岁以后,孩子开始走路,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活动场所放置各种包装盒、饮料瓶、毛线头、纸张、彩笔、图书等,让孩子真正成为这个小天地的“主人”,根据自己的意识去游戏。除了在家中,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广场、公园、游乐场所等地方,与孩子参加各种娱乐游戏。
2.家长要为孩子选择玩具
玩具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天使,它是为特定年龄阶段的婴幼儿设计和制造的。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正确选择玩具。科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所需要的玩具也不同。如:0~1岁婴儿正处于各种感觉器官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该为他们选择能够促进感官功能发展的玩具,如色彩鲜艳的彩球、气球等,促进婴儿视觉;能发声的玩具如波浪鼓、音乐盒等有助于发展婴儿的听觉;许多供小孩抓握的玩具,可发展婴儿的触摸觉。1~3岁的婴儿能独立行走,能进行最基本的各种活动,使用的玩具有:智力玩具,如认识颜色、形状、大小的积木,发展语言功能的玩具,各类拼图等;体育玩具,如小足球、推拉玩具、小推车等,以及发展手指灵活的“串珠”玩具等;形象玩具,如娃娃、餐具等;为孩子选择玩具,还要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玩具应无毒,易清洗,孩子在玩耍时不会刺伤、划伤等,如许多毛绒玩具脱毛掉毛,个别电动玩具存在安全隐患等。
3.开展符合以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
不同年龄的婴幼儿,其生理、心理发展不同,其游戏内容方式也不同。0~6个月的婴儿,主要是发展视觉、听觉,那么家长应突出表现在发展幼儿视听觉游戏上。如用彩球引逗婴儿,用色彩鲜艳的物体让婴儿用眼跟踪或图片陈列的游戏,可以帮助婴儿发展视力。小鼓、铃铛或为婴儿唱歌的游戏,可帮助发展婴儿听力。六个月至一岁的婴儿,由坐到爬,语言开始发展,这一时期的游戏分为动作游戏和沟通游戏。扔玩具、敲小鼓、爬行追逐、比赛站立等动作游戏,有益于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成人“捉迷藏”、看图书听故事等沟通游戏,促进了婴儿语言的发展。1~3岁的婴儿开始独立行走,语言、动作、自我意识都迅速发展。这一时期适合婴幼儿玩的游戏有:音乐游戏——器乐、律动、做动作;讲故事、看图书——与父母一同看书,一同解说,做动作表演;追逐游戏——父母与婴幼儿追逐、扔球、踢球、接球、比比谁最快等;攀爬游戏——爬阶梯、坐滑梯、攀爬幼儿登架等
(三)托幼机构方面
家长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亲子游戏的信息,缺乏系统、全面和深入,家长自身的学历程度、职业性质等因素,也影响造成对亲子游戏的误解、片解和不解等状况。[4]而家长的观念问题和育儿水平,与托幼机构的宣传、指导力度密切相关。因而,家园合作,使家庭亲子游戏转变为家园亲子游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托幼机构要注意对家庭亲子游戏的指导,真正担当起提高家长亲子游戏素质的重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亲子游戏。 托幼机构要针对不同的家长,创设多种途径宣传和示范亲子游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水平。我认为,托幼机构的家长的指导应包含以下几点:
1.创设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机会,通过感受和体验,认识亲子游戏的意义。要使家长走出亲子游戏的误区,首先应当让家长亲身体验亲子游戏对幼儿的积极作用,从而改变观念,从真正意义上认识亲子游戏。托幼机构要组织多种类型的亲子游戏,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使其在游戏中感受孩子的积极乐观,这种参与和实地观摩,对家长来说意义深刻。托幼机构还可以组织专题讲座,让家长聆听专家的权威发言,咨询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2.发挥家长优势,为各位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托幼机构要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通过有一定经验的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宣传、示范和影响,这比其他许多宣传方式更加有效。如举行“家庭亲子游戏展示会”、“家教沙龙”等,让各位家长现身说法,交流经验,相互指导。
3.通过多种途径,为家长介绍亲子游戏的内容,指导家长对竞技游戏的创编和生成。家长并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因而在亲子游戏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为幼儿创编新的游戏对家长来说更是一大难题。因此,我认为托幼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为家长提供与孩子内容相适应的亲子游戏内容。如通过“六一”儿童节、元宵节、劳动节等节日活动、春天踏青等,让家长了解亲子游戏的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多样。还可以在家园联系栏介绍游戏种类、内容和方法;幼儿园还可以创立自己的“园报”,向家长介绍“如何创编亲子游戏”。
4.针对不同水平的家长,做好个别指导。每个家长的教育水平都不同,教师要利用与家长个别交流的机会进行指导。托幼机构也可以举行亲子游戏专题讲座,了解家长的困惑,解答不同家长的疑问,从而提高家长的整体教育水平,为孩子的发展创设和谐一致的家园环境。
结论
近年来,随着亲子教育的观念逐渐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添加了亲子游戏的项目,除此之外,亲子教育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己经开始重视亲子教育这一领域。不论是国外还是在我国,虽然目前的研究相对来说較为匿乏,但是己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针对这一领域进行探讨研究。
家园合作,使家长学会更多的亲子游戏,把游戏引进家庭,使家庭演化为一个其乐融融的亲子课堂,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乐园,使宝宝在游戏中开发潜能,培养个性,丰富心灵,陶冶情操,真正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峰. 基于快乐教育理念的幼儿园亲子体育运动现状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6,06:1243-1244.
[2]卜凡一. 浅析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2:206-207.
[3]王静. 幼儿园亲子游戏中的家长角色定位[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1:12-14.
[4]董翌蓝. 架起感情的桥梁——亲子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237.
[5]程秀兰.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 学前教育研究,2014,09:3-13.
[6]陈喆,曾彬. 我国亲子游戏研究综述[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12:14-19.
[7]陈艳. 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价值及其方法探索[J]. 荆楚学刊,2014,06:68-72.
[8]蒋微,谯秀娟,卢清. 父亲缺位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2:127-128.
[9]陈喆,曾彬. 在园亲子游戏实证研究——以南充市4所幼儿园在园亲子游戏为例[J]. 基础教育研究,2015,03:80-83+86.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 沈虹 1367686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