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秀
吴其伦是中国知名地产评论员、财经评论人、策划人,也是新浪微博的大咖,拥有一百多万的粉丝。他的“伦语微评”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于微博中。记者注意观察发现,他不仅对房地产方面十分关注,对其他社会热点也很关注。他的文字平实,直指要害。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如此钟爱评论呢?近日,记者联系上了他,他向记者娓娓道来了背后的故事。
因财经评论而崛起
“我是2006年开始写博客的,最早聚焦的是房地产,从2006年到2010年,连续五年都是华东十大地产博客,有时是中国地产十大博客,当时叫‘名博。”吴其伦开门见山地说,我的博客是最早一批房地产领域过百万阅读量的,后来的阅读量过了千万。写博客的那一階段,也确实非常勤奋,基本上每天或者一周会写四、五篇文章。
2007年,应该是吴其伦快速崛起的时候。那时,他的博客阅读量飞速增加,不少媒体邀请他合作,比如新浪、搜房、焦点房地产、搜狐、网易、腾讯等地产频道。“2007、2008年确实非常火。”吴其伦说,研究房地产必须要研究我国的经济走势,但是我国的房地产领域是跟着政策走的,不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走。从2003年8月开始,房地产开始调控。当时,国务院明确将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将房地产行业定位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从研究房地产到研究国家的经济,其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其实,吴其伦在上大学时,所学专业并不是经济学,而是社会学。因为他认为,学社会学的人研究经济可能上手更快一些。毕竟社会学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现象。社会学包括社会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统计学、社会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社会学虽然跟经济学是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社会学的很多课程是跟经济学的课程相通的。”吴其伦说。
读书还要靠自己
1970年3月,吴其伦出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那是个海滨城市。兄弟姊妹中,他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父母没什么文化,靠做水上运输养活一家人。
吴其伦按部就班地上学,业余时间读了很多“闲书”。
“我喜欢读书,高中的时候读了很多书,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四书五经》等都读完了。”吴其伦说,在高中阶段,他就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或更深层次地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后来在高考选择专业时,看到有社会学,一下子就感兴趣了,觉得这是自己想要的。
吴其伦表示,当时并不知道社会学究竟是干什么的,总以为就是研究社会的。因为他父母对这方面也不了解,所以也不管,父母相信他的选择。
“读书还要靠自己。人的一生,回过头来看,任何一个环节都要靠自己。”吴其伦说,父母给你提供的只是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话,一切都是浮云。
人总要面对现实
1992年,吴其伦大学毕业后,本来是分配了工作的,但他不愿去,在南京自己择业应聘到了一家公司。工作一年多后,于1994年去了深圳,到了一家公司做行政经理。
“当时考虑去深圳,是因为考虑1997年香港回归,深圳肯定有机会。”吴其伦说,在深圳发展得还可以,当时是在一个金融机构,对金融方面的知识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包括经济的走势。
其实,吴其伦刚到深圳找工作也不太容易。他说,很多单位都要求会说广东话,他在那里一个人都不认识,人总得面对现实,就去金融行业了。
“这一做就是近六年,虽然总的感觉还可以,但我还是觉得不太适合自己,就考虑去上海。”吴其伦说,去上海有两个原因,一是离家近;另一个是当时浦东开发,也是个机会。
2000年,吴其伦离别深圳,去了上海。到了上海之后,三十而立的他开始反思自己,思考自己未来的路到底应该怎样走。后来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觉得还是应该做策划,帮助其他企业成长。这时的他,对企业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还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了金融与管理的总裁班,拿了个证书,专业是金融与战略管理。
“我是在读了一些有关策划方面的书后,发现自己适合做这一工作的。”吴其伦说,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业余时间,他始终保持读书和学习的热情。
美好生活的追求包括文化
时间总是转瞬即逝的,一转眼吴其伦在上海呆了十年。这十年里,他一直是给企业做战略顾问。2011年,吴其伦又从上海来到了北京。
“选择来北京,也不是盲目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吴其伦说,从写博客开始到2009年用微博,他是首批测试用户。当微博这一新媒体出现以后,他就非常敏感,觉得新媒体的未来会非常美好。
尽管事业相对稳定,但吴其伦却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有更大的突破。2010年,吴其伦再次思索,自己未来的发展领域在哪里?
“根据我对文化的敏感,以及一直以来对市场经济的研究,我认为,国家的文化产业会蓬勃兴起。所以,我就定位在了文化领域。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但从文化的角度,上海要弱一点。”吴其伦说,所以,他最终选择到了北京。当然,选择到北京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因为当时在上海的时候,北京有很多媒体邀请他做节目,两地匆匆往返,不太方便。
2011年,吴其伦来到了北京。最初,他帮国家机关做一些策划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项目规划、活动策划、公文写作等,同时也接一些企业的策划,比如房地产全案、企业战略、招商方案、商业模式等等。同时,参加了多个电视台的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天津卫视、辽宁卫视、深圳电视台,跟财经、经济相关的评论都邀请他去做嘉宾。
记者在吴其伦的博客上发现,从写博客之初至今,十余年的时间,他在博客上写的文章有上千篇,平均每年有上百篇的文章,这实属不易,毕竟,写文章只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
2016年,吴其伦成立了红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专注于影视投资。他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会更高,就像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那样,“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然包括文化追求,所以他跨界做了影视。
2017年,吴其伦的公司做了三部网络电影,其中一部是《拳战之格斗江湖》,在爱奇艺上线。目前,正在做两个网络电影《意料之外》《南州风云》,已在做后期。
吴其伦透露,2018年準备做两部院线电影,一部是校园题材,讲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另一部是一个喜剧。“我做电影的定位就是积极的、健康的、励志的,能够帮助年轻人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成长。”吴其伦说,做影视好像是跨界,实际上影视也是在文化范畴之内。同时,文化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在做影视跟传统影视的做法有区别,是做创新的影视,即影视+互联网。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有四个原因
在与吴其伦的交流中,也谈到了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他认为,食品是跟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的,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供应方的利益追求。供应方包括生产方和原料方。生产方为了控制成本,增加利润,有可能忽视原料质量、忽视生产环节的管理;也可能忽视环保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忽视了,就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而从原料供应方来讲,因为竞争很激烈,最终的结果又会是价格竞争。比如说,我们吃某个食品,它里面有虾有面粉,供应商为了拿到订单,有可能降低价格或者用行贿的手段。拿到订单后,他要考虑如何赚钱,因为他压低报价以后,如果想获得更多利润的话,就得降低原料的品质。这个时候,就有可能掺假,有可能以次充好。还有个环节就是消费环节。食品出厂以后,要送到餐厅、超市或者饭店,同样存在利益驱动,所以他就要降低成本,削弱服务。所以,从客观方面来说,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环节、原料供应环节、运输环节、销售环节、服务环节等,每一个环节在利益驱动下,都有可能压缩成本,降低服务质量。
第二是环境因素。比如雾霾、酸雨、化肥、农药、水污染,这些都会给食材带来污染。一旦食材被污染,其他环节再好,也没有用。比如,农药残留要想通过技术来解决,是很困难的事情。
第三是监管不力。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数不是由监管部门发现,而是由媒体发现,这就是个严重问题。按道理说,各地的食药监局、质监局、卫监局、卫监所,本应该主动发现问题,但事实上,百分之九十都是由于媒体的曝光。因此监管不力,就导致了大量问题的存在。
第四是打击不力。在食品安全事件爆发以后,都是监管部门去查一下,然后把问题食品销毁,罚款太少,导致违法成本太低。
食品谣言当止于严惩
在谈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吴其伦表示,食品安全谣言也应当严惩。他说,近年来,五花八门的食品谣言在网上大行其道,从“牛奶致癌”“微波炉致癌”到“打针西瓜中毒”“柿子酸奶同吃致死”,再到“方便面是垃圾食品”“棉花肉松”
“塑料紫菜”等等。这些谣言有的是个人为了博眼球,也有的是营销号推动,更多的是“黑公关”精心运作。食品安全谣言不仅误导消费者,更严重的是严重伤害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品牌形象、产品销售甚至企业经营。
吴其伦认为,面对食品安全谣言,首先,公众应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无论是业内人士、媒体记者,还是自媒体,都应充分自律,恪守职业道德,不能为了吸引眼球、提升知名度、增加粉丝而造谣。在面对媒体披露的突发信息时,应冷静对待,不要盲目相信,要在进行核实后再进行传播。
其次,谣言所涉相关当事机构及个人应于第一时间辟谣澄清。很多谣言都刻意假冒特定机构或专家的观点,看起来有理有据,极具杀伤力,极易诱使民众上当。谣言所涉机构或专家,应在看到谣言的第一时间进行辟谣,不能放任谣言蔓延。
再次,受害企业应果断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当“黑公关”披上自媒体的外衣造谣时,企业不仅要发声,更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联起手来严厉打击“黑公关”和造谣、传谣者。
此外,还需要政府出手从重打击。
吴其伦表示,对于食品安全的造谣者及传谣者,要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严办一起,罚得他倾家荡产。对于涉嫌犯罪的,更要从严从重惩处,以儆效尤。
令人欣喜的是,在2017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从建立公开机制、明确主体责任、严禁违规发布食品安全信息、从严打击食品安全谣言等四个方面治理食品安全谣言,从制度上加大了对于食品安全谣言的监管、追查及处罚力度。
古人说,谣言止于智者。而吴其伦认为,食品谣言当止于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