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2018-03-12 08:01冯志斌
人民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本领中华文化理想信念

冯志斌

【摘要】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和源,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精神支撑和人才支持。强文化之基固文化之本,抓住了文化自信就抓住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就能基强本固、科学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信 根与源 精神支撑 人才支持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的根与源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根”与“源”。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根”与“源”,孕育了道路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含着人人平等、共同富裕、国家富强的价值观和理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文化相结合,传承并践行着这一文化价值观,在追梦之路上接力奔跑,经过接续奋斗和不懈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科学的圆梦之路,这就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生成的轨迹清晰地显示了它是中华文化孕育的结晶,是实践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结晶,是中华文化这一“根”和“源”生成的“干”和“流”。

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的“根”与“源”。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与中华文化的理想信念相结合,大胆进行理论创造,以富有中国特色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这就诞生了中国理论。中国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展示了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理论,表明了我们党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理论、坚定了理论自信,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作为“根”与“源”,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理论自信。

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的“根”与“源”。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的“根”与“源”,孕育了制度自信,没有文化自信筑根开源,就不可能有竖立其上的制度自信,任何制度的创建、坚持和改革,都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作为“根”与“源”,思想文化对制度的建立、运行和变革起着支撑作用。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党和人民始终践履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并且将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中国制度。中华文化中固有的价值信念、理想追求受到人民拥护,代表人类利益,顺应世界大势,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增强了党和人民的文化自信,孕育于文化自信根基上的中国制度自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从而坚定了党和人民的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

文化自信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凝聚共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以崭新姿态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然而,它依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对此如何看待?这就需要以文化自信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凝聚共识,以十足的底气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傳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注定了必然要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至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能够通过改革发展、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进一步讲,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中国制度将更加成熟、优越性将更加显现,中国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文化自信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引导舆情。文化自信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引导国内外舆情,面对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妄图抹黑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国际形象,这就需要我们以文化自信引导国际舆情,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鲜明、富有效率,但还没有成熟定型,还会产生问题和矛盾,国内极个别人借机否定中国道路、理论、制度,错误引导国内舆情。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的说服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干部群众了解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优势和特色,理解它的必然性、合理性和现实性,理性看待它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就能增强坚持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信心和底气。

文化自信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核心价值观支撑。只有依靠核心价值观作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根基牢固,但是,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丰厚文化予以滋养。中华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共同的价值理念、最伟大的梦想和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中华文化,认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支撑,就等于认定了中华文化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支撑,因而坚定文化自信,才是从根本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人才支持

文化自信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有道德的人才。能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大批有道德的人才担当这一重任。要培养有道德的人才,必须依靠文化自信。道德之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基础性意义,“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以繁荣的文化奠定以德育人的基础,以文化蕴含的道德精髓来以德化人,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大家崇德向善、孝老爱亲、忠国爱民。巩固壮大主流道德舆论,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源源不断地输送有道德的人才。

文化自信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有理想信念的人才。要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文化固守的理想信念指引人才队伍的人生方向,激励人才队伍追求伟大梦想、干成伟大事业。人才队伍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难以肩负坚定“四个自信”的重担。要以中华文化滋养人才队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人才队伍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实践“四个自信”。

文化自信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有本领的人才。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根本在于有本领的人才作为接班人,而要培养有本领的人才必须依靠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育人,培养人才的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以文化培养有本领的人才,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要实行更加有效的文化育人政策,把党内外、国内外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加强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研究文化育人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抓住文化育人的关键环节、关键步骤,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在文化培养人才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作者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李斌、霍小光:《“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习近平总书记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人民日报》,2014年3月13日。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领中华文化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谁的本领最大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