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发
【摘要】法治教育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步骤。基于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现实,应加强对法治教育的价值认知,創新法治教育培养的方式方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崇法治精神、内化法治要求的新风尚。
【关键词】法治教育 新时代 全民普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法治教育是保证公民守法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步骤,是在新时代中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法治教育才能够培养公民的法治思维,形成全社会尊重法律、推崇法治的良好社会风气。
法治教育是新时代公民的必修课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法治色彩更加浓厚,依法治国的各项决策稳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成果显著。此时,新时代对我国公民的自我塑造和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素养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公民的必修课。
第一,法治教育是培养我国人民群众现代公民意识的主要方式。新时代的公民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包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迅速的新媒体适应能力,复杂信息的辨析和认识能力以及做守法公民的自律能力等等。通过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可以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我国人民群众的现代公民意识,形成公民依法维护个人权利、尊重他人合法权利的观念与行为习惯。法治教育可以使我国人民群众自觉守法,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第二,中国的“强起来”不仅仅是经济强、文化强和科技强,关键在于人民强。我国人民的强大之处在于善于学习和勤于实践。正是依靠这两点,我国历经艰辛走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伟大的时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每一位公民都应具备符合新时代法治社会的精神面貌,保持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不断学习法治知识,形成法治思维,使公民个人的强大汇聚成国家与民族的强大,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第三,法治教育是保护公民切身利益的必要手段。近几年来,在网络中的公民人身、个人信息以及财产受到损害的情况屡见不鲜。网络电信诈骗徐玉玉案件恐惧犹在,时刻提示着我国公民违法犯罪就隐藏在生活中,潜在人们身边。因此,加强公民的法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在利益遭受侵害时,善于利用法律武器加强自我保护,以缓解生活中因法律知识缺乏带来的困扰,有助于提升公民的幸福度和安全感。在复杂的网络信息时代中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哪些因素阻碍了公民法治教育发展
观念束缚限制了公民法治教育发展。其一,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不够重视,在组织开展普法活动时随意应付、敷衍了解,普法工作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公民普法工作缺少统一高效的设计及实施部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措施宏观性有余,但细节指导能力不足。由于相关部门不重视,因此导致普法工作效果不如预期。其二,群众对法治教育工作不重视。不重视法治教育的公民一般包括几种,一是对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学习不彻底,缺少新时代的法治精神和理念。二是认为法律纠纷与自己生活较远,不会涉及依法维权的问题,对普法工作的配合度不够。
社会消极思想对法治教育的成果带来冲击。目前仍有部分公民受到消极功利思想的干扰,不尊崇法律法规,而盲目崇拜“特权”,在利益被侵害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及时拿起法律的武器,而是通过托关系为自己争取有利地位,漠视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另有部分公民缺乏法治道德意识,为获取不当利益,而违背个人道德诚信,不惜铤而走险触碰法律,以求非法获利。因此,社会领域的功利思想、侥幸心理以及道德滑坡等现象使法治教育的成果“缩水”。
公民综合文化素养参差不齐,加大了公民法治教育的难度。由于受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文化基础的公民对法治教育的内化吸收程度也十分不同。其中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法治教育针对性不足,在指导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依法维权的过程中,法治教育的内容不能及时转化为司法实践。
公民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丰富。公民法治教育从起初依靠传统媒体进行单向宣传,再到如今运用新媒体的便捷性,这一过程体现出了我国公民法治教育的与时俱进,但同时也暴露出法治教育人员不善于创新的方式方法问题。由于部分弱势群体对新媒体接触和应用不足,导致新媒体法治教育存在宣传盲区。从内容角度而言,公民法治教育的关联性不强,教育内容不能有针对性地充分指导群众依法维权的具体实践。从方法层面来看,公民法治教育的方法有待创新,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性宣传不足。基层社区公民法治教育工作缺乏系统设计,社区法治教育的亲民优势没有得到发挥,导致公民法治教育大打折扣。
深入开展全民法治教育,营造公平的法治社会环境
政府部门要牵头在社会领域广泛弘扬依法治国理念,发挥出政府的舆情引导功能,努力培育法治教育的主流话语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新时代公民法治教育的重视,努力培育全社会关注法治教育、深化法治教育的良好风气。从公民角度而言,要结合生活实际深入宣传法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引起公民对新时代法治教育的重视。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将法治教育与民生建设关联起来。同时要加强对“关键少数”的法治监督与管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铁腕治腐、防腐效果,是一张法治教育的无形名片,使全体公民从各种类型的案例中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没有“特权”,没有“例外”的法治时代。
增强我国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感。信仰法律是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针对当前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法治理念教育。一是在学校教育中全面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发挥出学校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优势。将法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公民从小学到大学生的全程教育环节。二是对那些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众,要重点培养这部分公民树立遵守法律、敬畏国家宪法、尊崇法律权威、相信法律效力的思维。三是依靠群众相互之间的互帮互助,在公民群体中形成法治教育的口碑,依靠舆论引领来壮大队伍,捍卫国家法律的权威。
创新法治教育方式方法,将普法工作做足做细。一是要制作易于理解、便于传播的法治教育内容,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强法治教育精神与内容的宣传推广,扩大法治教育的新媒体影响力。二是要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各单位及组织责任人、带头人,要身体力行地开展法治榜样教育,带头学习法律,将自己塑造成为模范守法公民,在群众中形成积极的反响。三是做好法治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成立大学生法治教育志愿者团队,与专业法治教育人员一道,深入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重点针对农民群体开展实用型法治教育。四是要依靠社区,发展生活化的基层法治教育,以社区公民文艺演出、竞赛比拼等形式,大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发挥出社区的亲民优势,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促进公民法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作者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