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强 张连芝
小麦倒伏年年都有发生,给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笔者对此作了大量的调查后发现,除自然灾害外,栽培管理不当也是小麦倒伏的重要因素。只有了解小麦倒伏的原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正确地预防小麦倒伏现象的发生。
一、倒伏的原因
小麦倒伏可分为茎倒和根倒两种。茎倒是由小麦播种量过大、肥水施用过多造成基部节间过长、茎秆细弱、韧性差引起的;根倒是小麦根系浅和后期浇水后遇大风引起的。
1.密度过大
倒伏麦田一般都是因密度过大造成的,也就是播种量偏多,即播种时没有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肥力状况、播种季节合理确定播种量。很多农民都存在着“有钱买种,没钱买苗”的错误观念,以为多下种,苗子多,麦穗多,产量才会高,在适宜播种期内,播种量达15~20千克,甚至20~25千克。播种量过大易造成麦田郁闭,通风透光性差,植株营养不良,茎秆细弱,基部节间拉长,茎壁变薄,缺乏弹性,麦秆支持力低,这是造成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
2.化肥施用不合理
农户没有根据各自的土壤肥力状况、产量水平,合理确定施肥的品种、数量和方法,特别是钾肥用量偏少、氮肥用量过多的麦田,均易造成小麦无效分蘖增加,茎秆细弱,抗倒伏能力下降。
3.管理措施不当
没有根据小麦长势进行管理,特别是高产麦田,无效分蘖过多,麦田群体密度过大,茎秆细弱,基部节间过长。小麦生长中后期若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则后期极易发生倒伏。
4.根系不发达
首先是麦田连年仅进行旋耕(一般耕作深度为12~15厘米),导致耕作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土壤结构不良、保肥保水性变差,小麦根系难以下扎,次生根数量少而弱,不能支撑后期的地上部重量而倒伏;其次是小麦播种深度较浅,分蘖节暴露于地表,致使次生根系下扎浅,根系生长不良,不能支撑植株而倒伏。
5.降雨后遇大风
小麦生长后期,特别是小麦灌浆期,随着籽粒灌浆的进行,麦穗重量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浇水后又遇到降雨和大风的麦田极易发生倒伏。降雨会使麦穗重量增加,若再遇大风,会使秸秆无法承受麦穗重量而发生倒伏。一般密度偏大、施肥不合理、管理不当的麦田,茎秆细弱,遇到风雨天气,会出现“头重脚轻”,从而造成严重倒伏。
二、综合防控措施
对于小麦倒伏,秋种预防是基础,早春调控是关键,后期浇水看好天,提前预防、早期预测、防控结合才能更好地预防小麦倒伏。
1.适时适量播种
小麦播种实行精播、半精播技术,以合理密度和穗大、粒多、粒重提高产量,以防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造成分蘖过多。播种适期一般为10月1~15日,播种量因品种分蘖、成穗能力不同有差异,一般在5~10千克;播种适期过后,不能再实行精播,且每晚播1天亩需增加播种量0.25千克左右,但最多不超过20千克。
2.实行配方施肥
根据各自的土壤肥力状况、产量水平,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秋种时每亩施用农业技术部门推荐的测土配方肥40~50千克,以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保证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抗倒能力。
3.加强管理
①冬前防控措施。一般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分蘖多的麦田,有可能出现倒伏。冬前防控措施首先是要进行深中耕断根,以切断部分根系,减少养分和水分吸收,抑制分蘖生长,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其次是压麦,压麦应选择晴天的中午前后用石磙或镇压器进行镇压麦苗,主要作用是抑制茎叶生长,控制小麦过度分蘖(压麦不可在清晨、霜冻或阴天进行,此时麦苗坚挺而脆,折伤严重)。
②搞好春季预测。倒伏麦田的预测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苗量上预测,一般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越冬前每亩总茎数超过80万、春季最大分蘖超过100万的麦田,易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基部节间细弱、茎秆支持力低,有可能出现倒伏;二是从叶片长相上预测,小麦起身至拔节期叶色浓绿、叶片肥大下披且下披长度超过全叶长度的1/3时,有可能出现倒伏。
③春季氮肥后移。对于田间密度大,有倒伏可能的麦田实行氮肥后移:中高产麦田,可将追肥时间由返青至起身期,后移到起身至拔节期;超高产麦田,可推迟到拔节期至拔节后追肥,以减少无效分蘖,促进茎秆粗壮,提高抗到伏能力。
④搞好早春化控。对有倒伏可能的麦田,在起身至拔节前每亩用15%多效唑40~50克,或5%烯效唑30~40克,或25%助壮素15~20毫升,对水30~40千克均匀喷洒麦苗。需注意的是,小麦化控必须在拔节前进行,否则起不到应有的预防效果。
4.強壮根系
①加深耕作层。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作,每隔2~3年深耕1次,深度20~25厘米,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为小麦根系的健壮生长创造条件。
②增加播种深度。适宜播深为3~5厘米。
5.后期看天浇水
后期浇水要根据天气进行,注意收看天气预报,2~3天内无大风和降雨的天气时才能浇水,避免浇水后遇到风雨,造成小麦倒伏。endprint